孟令輝 黃聰
摘 要:從與建筑的關系、環境藝術的內涵和歷程幾個方面,論述了環境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發展
在中國,所謂的 “環境藝術設計”就是指室內裝飾、室內外設計、裝修設計、景觀園林、景觀小品、建筑裝飾和裝飾裝潢等等,此外,還包括城市規劃。環境藝術設計其實就是指通過藝術設計的方式對室內外環境進行規劃、設計的一門實用藝術。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環境設計不是藝術家的純藝術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學技術使之轉化為能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環境設計。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視覺化,這種把想象轉化為現實的技法,就是運用設計專業的特殊語言,把想象表現在人們面前,即環境藝術設計表現。所以,設計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繪畫基礎和一定的空間立體想象力,只有具備精良的表現技術,才能充分地表現產品的形、色、質感,引起人們感覺上的共鳴。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從傳統的手繪設計向高效型虛擬現實表現發展。建筑是整個環境空間的主體,是環境藝術的載體,環境藝術的發生和發展都離不開建筑,不過,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把它看做廣義建筑學的一部分,就像1981年國際建筑師協會對建筑學的定義”建筑學是一門創造人類生活環境的綜合的藝術和科學”也同樣適合于環境藝術。
1 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現狀。
縱觀環境藝術的發展史,它在我國只有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時間雖短,但發展迅速,很快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專業體系,環境藝術設計在我國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它逐漸從是內空間設計的裝飾、家具陳設等方面伸展到更廣闊的天地。但隨著環境藝術設計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室內與室外環境設計教學各自走向系統與專業,另一方面與之相關的行業逐漸成熟起來,在環境藝術設計實踐領域,環境景觀設計行業已形成與室內裝飾與設計行業兩分天下之格局,對更加專業化人才的需求變得越來越迫切。環境藝術設計在虛擬古建筑系統建設中既有重要地位,包括材質、光影、空間感、真實性等的藝術效果。數碼藝術加強了虛擬古建筑的藝術表現力,只有把技術和藝術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建立虛擬古建筑。虛擬復原古建筑的過程,強調藝術性在虛擬復原過程中的重要性,希望環境藝術與技術更好地結合起來完成復原的工作。只要人類社會發展,環境設計變化就不會止息。每一次文化的進步,技術的發展,都會有新的突破,環境將在一個新的高度上達到平衡。
2 環境藝術設計表現形式的的發展趨勢
首先,如果說”環境藝術”是藝術家更多地依托具體環境并通過其作品表達他們的理想和觀念的藝術形式,那么”環境藝術設計”則賦予設計師更多的社會責任,其表現形式除具有藝術審美和精神需求之外,具體的功能、技術、經濟等因素也制約著設計與創作,事實上它已是跨越藝術與科學之間具有綜合性和邊緣性的設計分支學科,具有多種專業內涵和屬性:包括了(1)生態的屬性(2)歷史的屬性(3)時代的屬性
再者,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手繪表現。是將設計內容用徒手繪圖的方式,應用透視原理讓畫面以較為接近真實的三維效果展現出來。傳統的手繪表現是利用透視原理將三維世界展現在二維的平面上。使用的工具是鉛筆、鋼筆、馬克筆、噴筆以及水性顏料等。手繪表現分為快速表現和完整表現??焖俦憩F主要用于表現設計師的思路,是設計師思維發展過程的體現。在設計師設計靈感突現和設計臨時變更時能夠快速的表現其設計意圖,完整的手繪表現能準確、清晰。手繪效果圖對透視的要求是不以肉眼觀察出透視錯誤即可。但是,這樣的手繪效果圖制作時間比較長,出現錯誤時不容易修改,資料的保存也比較困難。
3 從其系統論的角度來講,它是一個動態的、虛擬現實技術
雖然手繪表現、微縮模型表現以及計算機輔助設計表現都很流行,但是他們各自都存在明顯的不足。在環境藝術設計表現形式中,虛擬現實技術改變了過去僅靠靜態圖象觀察到的建筑室內外效果的局限性。不僅可以以動態巡游的方式觀察設計的最終效果,還可以通過動態交互式的方式對環境進行全方位身臨其境的審視。能夠感受都和真實世界中一樣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感官刺激,還能在巡游的工程中任意選擇體驗角度、距離和觀看方式等。而且,還能在其中實現多種方案設計、多種環境效果的實時切換比較。真實性、參與性、互動性都更強,這些都是前期環境藝術設計表現形式所無法達到的。例如,模型和貼圖的優化處理、烘焙的注意事項等,以便使虛擬復原古建筑的過程更趨于合理化,從而提高虛擬復原的效率和效果。
21世紀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更強調利用科學技術將藝術、人文、自然進行整合,創造出具有較高文化品位,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間。在將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環境藝術都將跟隨時代的腳印發展的越好,越有特色。
參考文獻
[1]《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史綱》《環境藝術設計及理論》
[2]劉祥.虛擬現實技術輔助建筑設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02版
[3]鄭曙陽.環境藝術設計與表現技法.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