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毓
摘 要:“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蔡元培先生這段話說的好,作為美術教育者,應將美學理論用于教育,用來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感情。無論我們品味古今中外的美術教育思想,還是經典作品的賞析,亦或是藝術家們的品格追求,都是審美教育的內容,而審美教育包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忽視的。事實上,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美學的內容在不斷的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這種形勢下,師專院校的美術教學應當更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才能讓走出校門的廣大學子獲得寶貴的精神財富,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美育;美術教學;師專院校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術教學
美育也叫審美教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視審美教育。師專院校的美術課是代替不了審美教育的,美育必需要充分利用師專院校美術課教學的有利條件來進行,美育和美術教學既是統一的又是有區別的,審美教育是美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包括在審美教育之中,但它又有其特殊的任務。在審美教育中,美術教學擔負著重要的任務,無論在中小學還是高校,美術教學都是直接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學科,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代替的。在美術大綱中已經明確提出:美術教學是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手段。作為師專院校的美術教師,我們擔負著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當中這一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滲透審美教育,將古今中外的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繼承和發揚文明古國的民族藝術,吸取外國的藝術形式,開拓學生的視野,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藝術與技術
從包豪斯設計學院在德國建立時起,藝術與技術的關系就一直是研究者們探討的話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藝術與技術的關系日益密切起來,但是兩者其實在概念上有著根本的不同。時至今日,藝術和技術仍然是值得認真研究與探討的話題。尤其是在師專院校的美術教學中,如果只從技術層面教學生繪畫,相對于藝術方面的啟發與培養,不需要太長的時間便可以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能夠完成大部分繪畫作品的臨摹。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純技術教育是不夠全面的。即使學生的領悟能力很強,能夠很快熟練地運用技法,但也不一定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更未必能是一個在思想方面、藝術修養方面很高的美術教師。做為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教會學生繪畫的技術,更能讓學生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以及道德修養,還要使之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創造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培養出全面型人才。“手中有事做,腦中有事想”,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讓學生帶著飽滿的精神面貌,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專業創作上來。就美術專業課教學而言,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主見。在繪畫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先給學生解決一般繪畫的方法和規律,同時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觀察、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等能力,不應強加或者限制學生的思想,應解放學生的思想,相信學生的眼睛,不應束縛或者泯滅學生通過自己思考、觀察所得來的可貴感受。應給予適當的指導與引導,將不符合客觀規律的部分提出,抓住重點與難點,啟發學生自己認識,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防止學生產生依賴的思想。應給學生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認識,鼓勵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并提倡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藝術表現風格。作為美術教師應指出學生在造型上的特點與技術上的不足之處,多強調規律性的問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還要強調生活和藝術之間的密切關系。藝術不僅僅是生活的再現而是生活的升華,因此繪畫的效果應比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學生的藝術修養。技術與藝術的統一,才是美術教學的正確方向。
師專院校美術課的課堂教學其實是藝術創作過程中最基本的訓練。歸根結底,就是眼睛的觀察力;大腦的形象記憶力與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熟練的表現力。我認為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有以下三點:一是使學生掌握美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促進學生智力和才能的發展;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師專院校美術教學的性質與任務,教技術與教藝術其實是統一的,只有統一了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才能使美術教學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作為教師必須防止兩種觀念的出現:一種是把美術教學作為純粹的技術課,只講技術,不談藝術修養、藝術創造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二是只強調藝術表達與藝術創造,忽視基礎知識的傳播與基本的訓練,這兩者都是不夠全面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
在美術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像繪畫技法一樣需要大量的技法與素材的訓練達到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的目的。而是需要“潤物細無聲”般的滲透。通過基礎的訓練來鍛煉勤奮刻苦的品格;通過欣賞古今中外的佳作來陶冶高尚的情操;通過了解眾多藝術大師的生平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這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正確打開方式。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審美情趣的提高,審美情趣是指人們對審美對象所持的感情和興趣。審美情趣的提高、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啟發和引導學生去發現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例如生活中大部分人會對不健康的東西、丑陋的事情等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態度,但也有少部分的人對此現象卻十分推崇,甚至竭力追求。這是人們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審美情趣。那么,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及審美能力,在美術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比如在兒童命題畫創編課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自然風光,感受自然美,發現生活中的小故事。啟發學生的情趣,培養學生對描繪對象的真實感情,結合前面簡筆畫中單個形象的練習,進行有故事性的創作。又如在兒童水墨畫的繪畫過程中,要體會中國畫的核心精神“以形寫神”,形神兼具,以美感人是審美情趣的要求同時也是審美能力的培養。兒童水墨畫注重表現趣味性,與傳統的中國畫不同,但是在進行風景的繪畫時,與傳統中國畫的取景如出一轍。中國畫講究“意境”,通過適當的留白,體現出作畫者博大的胸襟,和高潔的品格。只有將意境表現出來,才能使風景畫更有詩情畫意,從而陶治人的性情,對于作畫者和觀畫人而言,都能起到激發其思想上的不斷進步、健康和向上。這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許多思想是從一定的文化修養上產生出來的,就如同幼芽是長在綠枝上一樣。”歌德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從提高文化修養開始,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更好的功效。“一個人的活動,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無益的、渺小的。”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只有在美術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美術教育的目的與意義才會更加的深刻。
總之,美術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只有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的將繪畫中的構圖美、色彩美、形體美、意境美等表現得淋漓盡致;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才能使學生創造出更有價值、更多樣化的藝術美。同樣,只有通過美術教學中的基礎學習,引導學生通過了解中外名家的佳作、品格等,才能讓學生的思想積極上進,從而收獲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生發展成為具有健康審美情趣、高尚情操、優秀品格的新一代人才。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幼師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趣味化策略研究。項目編號:GZE1317032
參考文獻
[1]甘曉春.淺談高校美術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上旬)2015.08
[2]劉恩芹.中國美術教育傳承儒家文化的路徑解析《大眾文藝》2015.09
[3]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李靜.美育與美術教學 《美苑》1985.01總第22期
(作者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