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鳳華
摘 要: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啟蒙教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基礎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情操。音樂教學深受學生喜愛,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筆者立足低年級教學實踐,探究音樂教學的創新方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學;情操;創新方法
前言
受應試教育影響,音樂在小學教育中長期處于被忽略的地位,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人們對音樂教育的認知正在逐漸改變,音樂的地位在不斷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對音樂有興趣,但也僅在唱歌方面感興趣,但對音樂原理、技能訓練等學習興趣較低,影響了音樂學習的水平。鑒于此,探究小學低年級學生音樂教學的創新方法,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現狀
1.音樂教學得不到重視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音樂教學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在部分小學,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音樂教學,從學校到教師都認為低年級學生太小,學生無法學習和接受知識,因此將音樂課作為學生的“放松課”,部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僅教學生學唱教材中的音樂,或者是為學生播放歌曲,沒有完成新課改要求的教學任務。
2.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興趣低
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心理學中的“本我”狀態,智力發展水平有限,并且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較差,因此對于音樂課而言,學生只喜歡學唱歌,而對于音樂課中的理論知識學習興趣較低,教師在講解音樂歌詞含義的時候,多數學生處于“溜號”狀態,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究其根本,是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興趣不足導致的。
3.音樂教學模式單一
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就是教師在前面講,學生坐在下面聽,在音樂教學中,就是老師站在講臺上教唱歌曲,介紹歌曲中的技巧,以及歌曲表達的故事和情感,此種教學方式與低年級小學生的特征相悖,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地位,只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并且單一枯燥的課堂,也會影響小學生課堂學習質量。
4.音樂教學缺乏針對性
每名學生天生的節奏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不同,但是在低年級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音樂教學始終是“一對多”的模式,即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沒有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展開教學,導致節奏感好的學生反復進行節奏感訓練,亦或是班級內部分學生存在音準問題,而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則學生的問題無法解決。
二、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的創新方法
1.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低年級音樂教學過程中,能夠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則在課堂教學時必然能夠減少看管學生的時間,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的熱情。鑒于此,應該立足學生實況,采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游戲教學法、開展室外教學、舉辦比賽等等。
例如,在教學聽唱名時,我將16名學生分為兩組,每組八位學生,每個學生隨機代表一個唱名,然后兩組學生根據唱名依次相對而站,我在琴上隨機彈八個唱名,如果我彈的是re,則兩組中的代表re的同學向前邁出一步,先邁出一步的為贏家,綜合評定兩組的勝負,輸了的小組為同學表演歌曲。
2.多種方式展開音樂教學
音樂是一種藝術,音樂教學也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應該豐富教學模式,為低年級學生的音樂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音樂熱情。教學方式的探尋,要立足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可照搬照抄。
例如,我所教授的班級學生對動畫片興趣極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動畫片展開教學,在教學歌曲《小毛驢爬山坡》這一歌曲時,我先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動畫片《小毛驢》的動畫片,將動畫片作為教學的導入部分,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為后續的音樂學習奠定基礎。
3.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
古語有云,因材施教,在其他學科教學中早已將此思想用于教學當中,因為小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并不重視音樂教學,所以在教學方法方面并未過多研究,在教學過程中也并未根據學生實況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
例如,班級內有一位學生的節奏感非常差,但是該生的記憶力較好,能在較短時間內記住歌詞,鑒于此,我會利用讓其他學生記憶背誦歌詞的時間,對該生進行節奏訓練。
三、結語
綜上所述,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接觸音樂藝術的初級階段,因此,這一時期音樂教學方法的合理性、科學性、創新性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音樂的態度。音樂具有陶冶情操,令人愉悅的作用,良好的音樂教育,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音樂教師要立足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肖朝蓓.小學低年級音樂欣賞課選材分析——以“圣-桑”作品為例[J].北方音樂,2018,38(18):117-118.
[2]羅詩謠.小學低年級音樂課教學困難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任楚瑤.語言藝術與音樂的綜合在小學中低年級音樂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云南省麗江市寧蒗縣翠玉鄉中心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