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瑩
摘要:當前,互聯網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許多機會,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迎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盡管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大學生提供了很多崗位機會和創新創業機會,但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著新模式新要求、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缺乏經驗和資金、技能和水平有待提高的處境,加之,電商競爭十分激烈,致使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因此,政府需從多方面給予支持,創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大力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充分調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在“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全面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大學生創業;機遇與挑戰
大學生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是新時期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已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逐漸將創新創業的方向轉向了互聯網平臺,反映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轉變。2015年3月,全國兩會“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盎ヂ摼W+”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互聯網+”的創業模式也逐漸受到廣泛關注。“互聯網+”未知遠大于已知,未來空間無限。目前,高校中一些極具創新創業意識的大學生對“互聯網+”的創業模式充滿興趣,并嘗試通過互聯網技術平臺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價值。然而,成功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互聯網+”的創業模式在給大學生帶來一定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1.“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面臨的機遇
1.1政府政策的扶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多項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來實現就業。當前,政府部門對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都很重視,既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又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并且這種扶持和鼓勵的力度還在進一步加大。
1.2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崗位機會
中國有八億多網民,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的經營模式與營銷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催生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與營銷模式,進而對從業者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這種根本性的變化,也為掌握互聯網信息技術知識并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大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3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機會增多
“互聯網+”是促進產業升級、推進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關鍵舉措。各級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高校也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叭f眾創新、大眾創業”已逐漸被社會大眾所熟知,良好的社會氛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十分有利。當前,不論是各個高校,還是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舉辦不同層次的創新創業比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1]。
2.“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面臨的挑戰
2.1新模式新要求
從一定意義上講,“互聯網+”就是運用各種方式把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帶動起來,推動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模式在中國的不斷發展,有些傳統行業逐漸走向衰落或面臨著重新整合,使得這些行業創新創業的空間逐漸縮小,給大學生選擇并確定創新創業的行業或項目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以往的傳統行業經營模式與管理方式已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創新創業選擇的方向和空間上,受到了互聯網電商模式的影響。
2.2電商競爭十分激烈
“互聯網+”就是利用互聯網的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由于電子商務模式具有大眾性和易模仿性,每當創新創業人員構思出一些新穎的創意時,初期階段都會為公司帶來很大的利益,但很快就會被其他公司模仿和效仿,從而給最初創意的公司帶來較大的壓力。
2.3大學生創新創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各級政府及各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都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和熱情的鼓勵,但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的考驗。資金、技術、管理、場所等方面都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路上必須解決的難題,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對技術要求不高的服務型項目或者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小成本項目,例如:打字、復印、照相業務或其他網點代辦項目。由于創新創業服務對象絕大多數都是在校生,一旦他們的創新創業項目脫離了高校這個不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環境,創新創業項目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站穩腳跟,著實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2]。
3.“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思考與建議
3.1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各級政府要在政策上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給予大力支持和幫扶,各個政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一些對“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政策,在資金、技術、管理、場所及稅收等方面都要給予實實在在的幫扶。同時,在法律法規層面上,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情況,國家適時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法規支持。
3.2高校大力培育創新創業人才
各個高校要切實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造能力,既要鼓勵他們認真扎實學習、掌握更多知識,也要激勵他們積極投身創新創業、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傳授、培養“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并讓他們能夠及時了解行業發展的趨勢。與此同時,各個高校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平臺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整合效應。例如:西安工程大學搭建了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平臺,成立了跨專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小組,引導了大學生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創新創業的發展途徑,提升了創新創業的成功機率。
3.3大學生自我提升“互聯網+”創新創業的素質和能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深入校園,高校學生日漸成為了社會創新創業中的生力軍。作為在校大學生,必須增強儲備相關知識、提升相關技能的意識,主動把握當前創新創業的機遇,積極融入創新創業的大環境,認真學習、深入了解“互聯網+”的相關知識內容,并借此有效地、系統地提升自我,為今后的創新創業做好充分準備。另外,還要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創新創業政策與法律法規條款,與高校的就業創業部門保持緊密聯系,為自己在校期間或畢業后創新創業創造有利條件[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已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提升至發展戰略高度。在“互聯網+”背景下,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帶來的不僅僅是難得的機遇,同樣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正逢其時,國家已經出臺了一些關于創新創業的指導和實施意見,各級政府也相應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高校也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社會各界正在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因此,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大學生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不斷提升自我抗壓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積極運用“互聯網+”發展新就業形態,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更好地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
參考文獻
[1]房興.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7(7):288-288.
[2]章巧眉.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21):1-3.
[3]劉彥呈.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機遇與挑戰[J]. 神州, 201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