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濤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都肩負著貫徹黨和國家意志,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歷史重任。課程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兩個學段的考試評價方式、學生認知水平、教學內容都有巨大區別,長期以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初中政治教師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了解不全面,高中政治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習慣了解不全面,沒有做好相關的銜接工作,導致部分學生初上高中對政治課學習不適應,成績有所下滑,筆者從事高中政治教學多年,現對初高中政治教學的銜接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搞清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學銜接的主體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要與初中思想品德課相互銜接,與實施政策教育相互補充,與人文、社會學習領域和其他科目的教學相互支撐,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因此我認為初高中政治教學銜接的主體應是高中政治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們不能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提前教授高中相關內容,但我們可以要求高中學生對初中所學《道德與法治》與高中《思想政治》有密切聯系知識點去再復習再鞏固,應該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去了解初中思品《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通過復習相關知識點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架起初高中政治教學銜接的橋梁。當然初中政治教師也應了解高中政治教學內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和高中有關聯的內容時,就可以給學生做一強調,引起高度重視。
二、為什么要探究初高中政治教學的銜接
1、課程標準的要求有所差異
初高中政治雖在課程的指導思想、性質、理念方面有一致性,但在教學的要求、課程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評價建議方面都有較大差異。如初中《思想品德》三維目標首先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次是能力目標、知識目標,而高中思想政治課三維目標則依次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目標,教學目標順序的不同要求那么我們在教學中的側重點就應有所差異,時間分配就應有所區別。
2、終結性評價方式及試題的難易程度的不同。
無論中考還是高考雖都堅持“價值立意、能力考查”的命題原則,但在考試形式上中考實行開卷考試,高考實行閉卷考試,這是符合初高中學生認知能力和水平的。中考是對初中學生學業水平的檢測,它主要考察初中學生對相關概念的識記、理解和運用但難度相對比較淺顯。中考考試形式的不同決定我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就有所不同,開卷考試要求學生從宏觀上對知識體系、線索把握而具體微觀知識點可以查閱教材。而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他要遴選出學生的層次性,其閉卷考試形式要求學生對知識做系統、全面的掌握,綜合考察學生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學科內綜合角度,從不同維度去思考問題。
3、教學方法的變化
初中《思想品德》內容相對簡單,涉及道德、法律、國情方面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教學中需要采用易于被初中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如情境創設法,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去表演、去體會、去討論來獲得一定的體驗感悟。高中政治教學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四大模塊邏輯性和理論性更強,屬于比較理性的一門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思維,思辨,質疑,求異以及學法的引領,教師相對講的要多一些。
4、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初中學生在政治課學習中過分依賴教師的歸納總結,他們認為實行開卷考試,書上、資料上都有,因此平時學習沒有動力,而高中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理性思維能力,在高考的壓力下他們能自己對所學知識主動地、積極地復習、整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怎樣做好初高中政治教學的銜接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
高中教師要認真分析初中《課標》、《考試說明》和中考試題,從而做到以學定教,有條件的高中教師應爭取下初中聽課,虛心了解初中的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實際和考試實際。要研讀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掌握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重構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率,要了解高中政治教學的理念、教學建議、評價方式,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能知道怎樣去處理教材。
2、研究教學知識的具體聯系
初高中政治教學內容雖是兩個獨立的知識體系,但在具體知識上還是有所聯系的,如初中思品國情教育中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小康社會,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等知識點與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模塊相關知識點有緊密聯系,在教學中需心中有數,建立知識的連接點。
3、研究教學方法的銜接
高中政治教學因為受到高考的指揮,教學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政治教師要精心備好課,上好課,特別是高一政治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給學生講清高考的要求,要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要善于疏導,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地把所學內容仔細講解,并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盡量用通俗的語言,生動而淺顯的實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思考,全面掌握。同時,教師要發揮初中學生學習方式上的優勢,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繼續在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重視情境創設。
(作者單位:陜西省洋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