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書淵
摘要: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開發后期,低油價下生產經營形勢異常嚴峻,降本增效的壓力日益加劇。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壓縮,工作量減少”對動態管理工作帶來的影響,進一步提高動態管理水平,與特高含水期老油田規范、精細的要求還有差距。特別是低油價下動態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必須進一步創新思路才能適應新的要求。
關鍵詞:動態管理;效益開發;精細
1目前動態管理面臨的形勢
1.1老油田的特性問題決定了動態分析的復雜性
一是開發基礎地質工作需要進一步向動態延伸。多層砂巖油藏,平面上和縱向上儲層非均質性嚴重,注采連通判斷上需要準確的單砂體描述,尤其是河流相儲層,單砂體對比工作量繁重;同時,要根據在動態分析中發現的矛盾,及時對地質圖件進行修改。二是剩余油認識難度大。剩余油認識決定著動態調整的質量和效益,是注水產液結構調整的基礎。注水開發時期長、層系井網變遷復雜、注采層位變化復雜、歷史流線變化復雜造成了剩余油分布的復雜性。三是井筒狀況復雜。復雜的井筒狀況既影響對歷史開發狀況的判斷,也制約著下步調整對策的實施。在新井井數大幅下降和現存有效注水井點水量運行負荷重的情況下,保住注水井點成了最緊迫的任務。對每口注水井井況的分析,不僅要分析現狀,也要分析歷次作業過程中遇到的井況問題,采取過的油層改造等措施效果,還要分析出砂出膠等多種狀況。四是注采調整效果效益定量預測難度大。
1.2對動態調整的信心需要進一步增強
受采出程度和含水高的影響,技術人員對動態調整的預期效果信心不足,從思維觀念上和工作方式上還不適應,需要打破思維定式,不為慣性的傳統思維所束縛,深化潛力認識,堅定依靠動態分析、動態調整優化注水產液結構,夯實開發基礎,實現提質提效的信心。牢固樹立“極致開發”的理念,保護好每一套井網,認清每一個層,注好每一方水,采好每一噸油,花好每一分錢,依靠更加精細的動態分析工作,改善油藏開發效果,增強對動態調整的信心。
1.3動態分析成果無痕跡不持續
低油價下的新常態,要求開發動態管理人員深化長線動態分析,提高動態分析的系統性和準確性。不僅要掌握地層對比、動態分析、油藏工程方法,還要了解井筒、工藝、地面等各個環節,更要學會算效益帳,對動態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態管理人員在技術素質上還存在不適應,需要開展系統的培訓,在實戰中練兵,加強一體化的結合,盡快提升技術素質。尤其是長線動態分析,工作量大、耗費時間長,需要繼承以往動態分析取得的成果認識。目前對動態分析沒有相關成果延續的有效載體,每次分析都要重復準備大量的資料。為此,要建立動態分析成果庫,實施痕跡化管理,實現動態分析的可持續性,減少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2 動態管理的主要方法
面對低油價新常態和降本增效的新要求,動態管理人員要積極創新思路,牢固樹立問題導向,從問題中找潛力,精細分析、精細管理、科學決策、效益為先,以無效轉有效、低效轉高效、高效再提效為目標,深化五個結合,開展對標追標,全力做好注水產液結構優化,最大限度壓減無效低效注水量和產液量,確保油田效益目標的實現。圍繞上述工作思路,單元管理人要重新認識目前水驅效果,重新認識動態調整潛力,重新認識動態分析精細程度,增強對注采調整潛力的信心,深化配產配注合理性的論證,逐個井組解剖,進一步拓寬思路,精細論證,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改善開發效果的調整方法。
2.1深化五個結合
一是深化動態管理與效益開發的結合。地質決策一旦確定,涉及到工藝、作業、地面、特車、監測、注采站等多個單位大量人財物的投入。即便是簡單的配注調整,也要涉及技術室、測試隊和注采站。因此,動態管理人員要切實增強效益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所有的工作量決策都要精細分析,先算效益再實施,實施過程要跟蹤,實施之后再評價。二是深化地質、工藝、地面、作業和注采管理的五位一體結合。油藏問題本身具有多解性,動態分析的基礎是對全面資料的把握,涉及到上述各個專業和部門。如注水量的上升可能是動態影響,周圍連通油井提液、新增加了生產井點等;也可能是地面原因,流量計指針不落零、地面管線漏失、泵壓升高等;還可能是井筒原因,封隔器失效、油管漏失、配水器刺漏、底部閥門不嚴等。油井動液面下降,有可能是注水出了問題,也可能是井組整體液量升高影響,還可能是出砂、含水變化或作業污染的影響。因此,動態分析人員要加強與相關部門人員的結合,掌握一手資料,提高動態分析的可靠性。三是深化地質系統所區站結合。重點依托四個平臺,水井工作量結合平臺,油藏月度會平臺,單元及井組動態分析會平臺,三位一體分析平臺。油藏月度會主要分兩大部分內容,一部分內容是全廠、分板塊、分區、分單元主要開發指標的變化趨勢,注采調整單元和井組調整的效果跟蹤,一性資料和井組預警軟件應用情況,對標追排名情況;另一部分內容是專題分析。全廠、分板塊、分區、分單元開發形勢的分析,落腳點要給出自然遞減、含水和地層能量的變化趨勢結論,找出開發形勢變差的原因,制定改善開發效果的可行性對策,并對下步動態變化趨勢進行把控。三位一體分析會每月由采油管理區組織,重點分析當月出現的疑難問題,促進三個技術員的進一步融合分析,增強實戰性。三位一體分析的基本程序要遵循先地面,后井筒,再地下,層層解剖,去偽存真。地質所要隨時收集發現的資料問題井,作為注采站三位一體分析的一項內容。為此,所區站要實現充分的信息共享,互相促進。四是深化近期與長遠的結合。注采調整工作量的實施,首先要考慮近一段時期的效果,也要結合規劃的目標井網,結合油層的潛力培養。水井作業工作量必須考慮井組內油井三年內生產層位的變化,對能量低的潛力層,要提前注上水;對極限含水低效無效的井層,要找到轉有效高效的措施,杜絕就水井作業論水井作業,而是作為井組注采調整方案來對待。五是深化油水井調整的一體化結合。圍繞目前油井見效情況,分析水井的調整對策,同時要對油井的產液量和生產層位進行認真分析,尤其是無效低效油井關停和改變生產層位或工作制度的可行性必須進行充分論證,先把油井論證清楚,再優化注水層位和配注,實現注水產液結構的優化調整。
2.2推進對標追標
為調動技術人員積極性,建立分級對標追標排名機制:地質所:負責采油廠層面分區含水上升率、稀油自然遞減率、稀油井組穩升率、一性資料全準率、三位一體井組分析及時率排名;注采站稀油井組穩升率、一性資料全準率、井組預警平臺應用排名。負責地質所層面單元含水上升率、井組穩升率、配注配液優化率、分單元利潤排名。管理區:負責管理區單元井組穩升率、、配注配液優化率排名。負責管理區內一性資料全準率、三位一體井組分析及時率、井組穩升率排名。
參考文獻:
[1]王永強,李伊博,崔雁虎,等.淺談高含水開發后期油藏動態管理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9,39(08):67-68.
[2]張莉.采油廠地質動態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