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磊
摘要:隨著經濟城市化的推進,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化不斷發展,國家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增加。油氣田的開發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石油作為我國工業經濟的命脈,也是工業化發展中不可缺少的資源之一。一方面油氣田的開發,使原油供需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不斷突出,我國現今階段對外油依賴量過半;另一方面采油技術的局限性,油氣田地質的復雜性,使油氣田開發難度大。由此知道,要使石油資源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就要努力開發我國的油氣田,努力總結經驗不斷創新,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決油氣田開發中產生的問題。
關鍵詞:油氣田開發;問題;對策
引言:石油作為中外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也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組成,在經濟結構中占有主導地位。隨著油氣田開發技術的不斷發展,油氣田的 開發在我國經濟的興衰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隨著開發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使我國油氣田的采收率和生產力不斷增加。我國油氣田具有復雜多變的地質特征,不同地域分布的油氣田存在著很大差異,同地域不同類型的油氣田也很多,要想更好的開發油氣田,存在許多難度和科研技術問題。根據我國對石油氣的需求,通過不斷研究和創新,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方法和技術來解決油氣田開發面臨的問題。
一、油氣田開發的發展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油氣田開發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在20世紀60年代,中國作為亞洲人口大國之一,我國人均對石油占有率較低。在無數科研技術人員對油藏的努力下,開創了開發復雜性油氣田的技術,帶領中國油氣開發進入了歷史的新進程。1952年8月,毛澤東主席命令解放軍十九軍第五十七師轉業為石油工程第一師,為完善的石油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達到當時國情供需量的百分之四十。到1965年,石油的自給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提前實現我國油氣供給的能力。到1973年,我國已開始對外出口原油,為國家換取大量外匯。1979年至今石油工業進入發展后期,經過石油工作者的艱苦奮斗,戰勝了石油十年帶來的嚴重困難。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是質的飛躍。中國油氣開發的歷史,也是世界油氣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為世界油氣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油氣開發面臨的問題
1.國內石油需求量大,但供需矛盾不斷增加
我國經濟正在不斷發展中,是石油需求消耗的大國。隨著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國民需求數量不斷攀升,加劇了對能源需求的依賴性。隨著汽車產業,信息化產業不斷發展,石油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紐帶,占有戰略性地位。許多領域的發展離不開石油的供給,但是石油資源開發數量稀少,分布地域不同,加上我國油氣開發技術手段不夠完善,始終無法滿足國民對石油的需求。2014年的進口石油到達百分之五十九以上,且處于不斷遞增的趨勢。國外原油市場的波動影響國內石油市場的發展,石油供需矛盾直接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隨著我國開放計劃生育政策,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能源人均占有率不斷下降,國內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嘗試替代能源的開發與推廣,但是由于技術水平不夠成熟,人們對新能源的認知與使用需要一個過程。由于石油能源的短缺,使我國工業化進程面臨嚴峻的挑戰,石油的地位無可替代。
在天然氣方面,隨著國內能源問題不斷加劇,國家提倡清潔能源的利用。進兩年來,國家對北方“煤改氣”工程大范圍的推廣,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也在加劇。冬夏季用氣高峰,會出現“氣荒”問題,不利于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氣勘探開采達不到需求量,開采困難,能源短缺問題不能有效解決。
2.國內油氣龍頭相互孤立,國外資源掠奪
隨著中國經濟提出“利用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方針,國內油氣企業走出國門,走向海外,實現國際化經營。為了引進國外先進的油氣開采技術和設備,國內石油企業不斷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由于引進國外技術,在開發國內油氣田上,國外石油公司占有的權益更大。然而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相互孤立,不相互合作,造成我國油氣開發資源流失。
3.海上油氣田開發利用性不足,勘探技術落后
我國擁有豐富的 海洋油氣資源,海洋領域主權廣闊。由于我國海洋開發油氣較晚于國外發達國家,技術研發手段落后,設備不夠先進;另一方面海洋結構復雜,開采難度大,需要我們不斷完善科研技術,不斷創新。國外海洋資源的開發早于我國,就目前我國在海洋石油開發勘探方面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雖然我國對海洋油氣資源不斷探索和開發,但是與國外海洋油氣開發存在很大差距。首先,海洋油氣開發不同于陸地油氣田開發,粘度高,溫度高等特征,需要我們采取特殊工藝。其次,我國海洋資源復雜多變的環境,受不同氣候的影響,開采石油的挑戰更加嚴峻。再有,海底開采管道設計與實施,輸出與采收都存在著困難。
三、油氣開發的解決對策
1、加大石油供給量
我國應該加大海洋油氣田的勘探和研究,不斷不斷創新采收技術。石油在國家能源戰略部署中占有重要位置,石油安全不應該是相互孤立。在調整石油安全戰略部署時,應該全麥面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不要依賴石油,側重石油資源的開發研究,應該側重非石油資源向石油資源的演變,從而降低石油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進而降低石油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牽制性,如煤化石油的生產能夠緩解我國對石油需求的短缺。我國作為媒炭產業大國,煤炭資源很豐富,而且煤化石油成本低,并且還能在轉化同時產生多種產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我國多方面科研發展,大力開發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能如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我國應該將目光投向海洋油氣田開發技術和研究上。
2.實現石油貿易多元化
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內油氣公司受國外 原油市場的影響。通過實施進口油氣資源和供應渠道,促進中國石油供給穩定發展。我們應該改變戰略,“走出去”不是引進國外石油公司對國內油氣田的開發,更多是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地區合作開發當地油氣資源。通過開采國外油氣資源,緩和國內油氣供需矛盾,減少國際原油市場對國內石油安全影響。
3.大力發展油氣開發技術
只有不斷研究創新油氣開發技術,才能更好適應現在油氣田的特點,合理利用資源,增加能源開發,方便人們更好的生活使用。
四、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現代化的發展,人們對油氣田開發歷程不斷推進,在各位前輩一代代努力下,油氣田開發正在進入新時期。在以后經濟發展中我國對石油供給量不斷增加,供給矛盾不斷加劇,一方面加強對油氣田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更充分提高油氣田的采收率,降低供應壓力;另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根據本國國情和油田地質非均質性的特點,制定出完善的開采方案。把目光應投向海洋資源的開發,提高原油采收率,將本國的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制于他人,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平.我國海洋油氣開發面臨的挑戰[J]中國海上油氣.2006.(02)
[2]崔新健.中國石油安全戰略抉擇分析[J]財經研究2004,(5):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