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威
從海歸留學生到企業主營業務的“頂梁柱”;從業務的“門外漢”到如今對材料、工藝、產品如數家珍,嘉興市華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煒潤只經歷了短短4年時間。在他的帶領下,2017年,企業主營業務亞麻紗線的銷售額達到8000余萬元;2018年,這一數據已經超過1.1億元。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記者專程來到嘉興市華益股份有限公司,聽聽陸煒潤和他傳承企業的故事。
嘉興市華益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87年,有著30多年的發展史,是一家專業的絹紡生產企業。作為行業的引領者,多年來,公司一直專注于絹紡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在規模、技術、市場、效益等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留學歸來扛起企業發展大旗
從加拿大留學歸來以后,陸煒潤先后到不少桐鄉的企業參觀和學習,想進一步深入了解桐鄉企業的運作和管理模式。“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有一點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我真正地看到了浙商精神的魅力,這里面有拼搏,有闖出一片天的勇氣,更有新時代下浙江民營經濟的活力。其實這些閃光點,我的父親身上也有,正是這種精神感染并打動著我,讓我最終決定回到家鄉創業,這種創新精神與民營經濟的活力,在國外是看不到的。我身為土生土長的桐鄉人,有這樣一個父輩搭建好的平臺和機會,應該努力抓住。”
陸煒潤在國外學的是金融經濟,回來以后,他腳踏實地,慢慢從車間做起,在從事羊絨生產的分公司實習了半年。到總公司后,他開始參與新業務亞麻紗線的生產銷售。“當時,亞麻產品的市場行情因為種種原因正好處于一個低迷階段,雖然困難擺在眼前,但我也沒退縮。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吧,想著努力去嘗試,憑著年輕人的那股子闖勁,我挑起了這份擔子。”陸煒潤說。
“公司現在的主營業務主要是三塊,分別是:絹紡、半精紡、麻紡,公司是絹紡起家,后來在發展中增加了半精紡,有自己的染色車間。我剛回公司是想三塊業務都熟悉之后跟著一起管理整個公司,接觸麻紡以后整個麻紡都由我負責,包括麻紡的原料、生產、銷售等。雖然麻紡是我們最晚做的項目,但是現在已經成為主體,麻紡紡織占了公司業務一半以上。當時一年的產值是八千萬,今年目標是做到1.5個億。麻的原料是從法國和比利時進口的,以前產品都是外銷出國包括歐洲、美國等,現在慢慢培育起國內市場以后,也有一部分銷往國內。亞麻的纖維是中空的,而且是純天然的草本植物原料,紡成紗做成成衣以后,它的透氣性特別好,還有抗菌的效果。在歐美,穿著亞麻布料的服裝是早有的傳統和習俗。現在的一些潮流前端的時尚品牌,每一季也都會用到亞麻的元素。”陸煒潤介紹說。
亞麻屬于集束性纖維,銷售模式也不同,過去的產品以客戶下訂單、提要求為主,但亞麻卻需要屯庫存,也有銷售的淡旺季。這些都需要用新的生產、銷售、運營、管理理念去配套管理。為了能把亞麻紡織這個項目做好,陸煒潤跟自己“死磕”,包括“啃”專業的書籍,去別的企業考察、學習,有一段時間,他不分晝夜地泡在實驗室里,一遍又一遍的試驗,不斷突破,提升產品品質。
品質代言到達行業第一梯隊
現在的市場非常透明,各家的成本、原材料進口價格都相差無幾,可能終端客戶比生產商還要清楚原材料的價格,所以跟同行惡意競價、低價競爭是行不通的。華益主要的目標是放在質量上,陸煒潤堅信,只要產品質量過硬,得到了客戶的認可與肯定,那么在同價位的情況下客戶會選擇華益。
陸煒潤剛接觸亞麻業務的時候,也遇到一些困難,當時請了工程師,帶隊教相關的技術,因為剛開始接觸所以產品質量等方面不太穩定,在同行的競爭當中也沒有太大的優勢。所以陸煒潤從頭開始學習,包括看書籍或去同行公司學習,多聽取客戶的反饋與意見,促進與客戶的溝通交流,再慢慢一步步改進產品,最終把產品品質整體上都提升了一個臺階。
陸煒潤的理念是一直是要做高精尖的東西,一直在抓質量,他堅信,“以質求生存、以質求發展、以質求效益、以質求信譽”是華益的立足之本。“亞麻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兒非常高,全世界最好的亞麻原料產自比利時和法國,這就意味著原材料必須進口,同時由于亞麻本身是農作物的性質,所以原料產量和品質也存在“看天吃飯”的問題,但這種產品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毛麻絲棉,這些純天然的面料,就是今后的流行方向。亞麻這個產品今后的發展前景和上升空間還是很大的。”陸煒潤表示。

“新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我們重新對亞麻原料進行配麻、打樣、煮煉,有的時候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我甚至會半夜到實驗室里看看這一次嘗試的結果是怎么樣。在一次次嘗試中,漸漸地,我和自己的團隊也摸到了一些門道以及開發研制上的一些訣竅、配方。拿著質量過硬的產品,在見客戶、跑銷售的過程中是非常有底氣的,客戶在感受到你的誠意特別是看到產品品質以后,自然而然就會優先考慮你的產品。所以我一直奉信一句話——質量是最好的銷售,‘死磕’自己,真的很有必要。還有一個‘死磕’的原因,就是我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拿出來的產品質量不過硬,剛剛接手時,有一個客戶半夜給我打電話,劈頭蓋臉一頓罵,他問我‘為什么別人做得好,你小陸總就做不好呢?’話雖刺耳,在內心其實我還挺感謝這位老客戶,他的這番話,也是促使我咬緊牙關要把品質做上去的一個原因。”陸煒潤對記者說。
在不斷挑戰自己,提升品質之后,陸煒潤又重新篩選了一些優質客戶,主動上門先把產品送去給對方用。讓客戶體驗并達到滿意之后,再談費用結算的問題。看到他這份誠意,不少客戶再次選擇跟華益合作,并在實際合作中感受到了品質的提升。現在,根據業內指標數據顯示,華益的產品在國內整個行業里,都能達到第一梯隊的序列,在技術、市場、效益等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
陸煒潤根據客戶或產品要求帶領華益進行精紡生產和半精紡生產,同時配備專業檢測人員對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進行控制管理,力求以一流的產品質量為廣大客戶服務。他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依托科技力量和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與團隊先后開發了領先行業的各類新產品。
創新管理緊跟時代潮流發展
陸煒潤認為,時代在發展,企業領導者的管理理念也要不斷改變。現在企業員工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了,員工除了薪資待遇之外還比較看中工作環境、成長空間、是否能得到尊重等。讓員工在企業里有家的感覺更容易留得住人才,這也是企業文化的一種傳承。新一代的年輕人因為時代不一樣,所接受的事物和自身的觀念也不一樣,員工也在尋求改變、突破與成長。陸煒潤在員工管理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看中員工的需求,為員工提高了薪資福利待遇,還積極改善車間環境,為工人創建好的工作條件。今年公司還積極引進新設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工人的負擔。

談及新生代與父輩做企業的異同時,陸煒潤認為,共性是以練好內功為主,產品質量為王,再以價格競爭,終究還是要靠產品質量取勝;區別主要是兩代人在管理模式上的不同,現代化的管理是越來越精細化的。時代在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是要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我。
關于未來,陸煒潤表示,做傳統的實體制造業,就是要穩扎穩打,希望企業不是一味地去擴張和追求眼前的效益,而是更多地把企業精神傳承下去。希望我們的企業也能做成歐美、日本那樣的百年“老字號”。也許幾十年后,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看到家鄉企業這種傳承的魅力,一頭扎進“浙商”這個行列中,把這份“浙商精神”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