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上課的內容要因勢而導,重視和利用好課堂上生成的資源,但課堂上這種臨場發揮,靠的是精心的準備與扎實的基本功。當然精心的準備包括對教材的準確理解、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等等,但更重要的是對教學目標的準確的定位,一節《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讓我在尷尬中,真正體驗到了什么是眼高手低。
關鍵詞:練習階段 回答問題 鞏固練習
案例:
《摸名片—統計與可能性》片段:鞏固練習
(整堂課進行的都很順利,直到練習階段,當時我甚至有些后悔,為什么偏偏叫了那位同學回答問題?,F將當時的情景復述如下:)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可能性有大有小,你能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一說小貓釣到什么顏色的魚的可能性大嗎?
1、生1:第一只小貓釣到黑色魚的可能性大,因為魚缸里有7條黑色的,3條紅色的
2、生2:第二只小貓釣到紅色魚的可能性大,因為魚缸里有3條黑色的,7條紅色的
3、生3:第三只小貓釣到兩種顏色的魚的可能性一樣大,因為魚缸里黑色和紅色的魚一樣多
(一切進行的都是那么的順利,可就在此時,一個小朋友高高的舉起了手)
生4:老師我不同意,我認為第一只小貓釣到黑色魚的可能性大,因為黑色的魚離魚鉤近
(全班哄堂大笑,這時我有點驚訝,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答案,在我還沒有來的及想怎么回答的時候,另一名同學站了起來)
生5:老師如果那條黑色的吃飽了呢?
(此時教室里咋開了鍋,學生們各自興高采烈說起了各自離奇的想法,有的聽課老師也被他們這些想法逗樂了。我頭腦中一片空白,手心里也出了汗,說了句:剛才我們學了因為魚缸里黑色和紅色的魚一樣多所以第三只小貓釣到兩種顏色的魚的可能性一樣大。就這樣匆匆結了尾。)
反思:課后我對本節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顯然反思的動因源于課堂上“小貓釣魚”這一看似可笑的小插曲,且不用說課堂上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處理有多么的牽強附會,單單是學生為什么會提出這一問題就值得我好好的思考,可能有老師認為學生提出的是非關系本節課的非本質的問題,大可不用理他,再說數據具有隨機性,小貓可能釣到黑色的魚啊,但我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自己對教學目標沒有很好的把握。本節課教學重、難點是:
1.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夠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
能夠對一些簡單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描述,這一點不真是利用數據進行分析的數據分析觀念嗎?教學正是因為忽略了這一觀念的滲透,才鬧了這樣的笑話,學生根本沒有建立利用數學的眼光,利用已有數學數據分析問題,基于本節課對數據分析觀念滲透的缺少,我反思后對本節課的幾個教學環節進行了調整,以望對數據分析觀念有所滲透:
片段一: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統計于數據分析必要性,初步滲透數據分析觀念。
活動一:摸球游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其實在游戲中有很大的學問,也有很多的數學奧秘,今天,我們就來玩摸球游戲,比一比誰最會玩,看看誰發現的數學知識多。
師:袋子中裝有10個球,有黃色的也有白色的你能猜猜什么顏色的多嗎?(生猜)
師:你能用摸球的方法也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測對不對么?
活動過程:
1.學生自讀游戲規則(課件出示)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摸球”游戲,游戲后各組組長做好記錄并統計結果。
3.集體交流:匯總每小組的實驗數據。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你的袋子里黃色的球多?還是白色的球多?為什么?
生:我感覺我們的袋子里黃色的球多,因為我們摸了10次又8次摸到黃色的,2次白色的。
生:我感覺我們的袋子里黃色的球多,因為我們摸了8次又5次摸到黃色的,3次白色的。
---------
反思: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我先給學生創設了“猜猜袋子里黃色的還是白色的球多”
這一具體的活動情景,讓學生體會統計和數據分析的必要性,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須去做實驗,然后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滲透數據分析的思想。
片段二:在操作活動中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1)師:現在,每個小組中黃球和白球的個數同樣多,如果從中任意摸一個,實際結果會怎樣呢?摸摸看,但我們仍然要看游戲規則。(重溫游戲規則與記錄方法)
(2)師:大家快來試一試吧。
小組活動,收集數據
分組活動;
整理數據(各小組長把本組黃球和白球的個數以及摸到黃球和白球的總次數再次呈現在大表上);
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能發現什么?
摸出黃球和白球的個數相比較,有什么關系?
同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相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生1:摸到黃球的次數和摸到白球的次數相差很小;
生2:表中的數據非常的接近;
生3:摸出黃球的次數和摸出白球的次數差不多。
師:這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從6個球中(3個黃球、3個白球)任意摸出一個,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
引發反思:為什么呢?
當兩種球數量相同時,摸到的可能性一樣大,或者說可能性相等。(同時完善板書)
反思:在這一活動中,我把重心放在了引導學生對整理出的數據進行分析上,希望幫助學生發展數據分析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個問題:仔細觀察表中的數據,你能發現什么?摸出黃球和白球的個數相比較,有什么關系?同上面表格中的數據相比較,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回答:從6個球中(3個黃球、3個白球)任意摸出一個,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引發反思:為什么呢?當兩種球數量相同時,摸到的可能性一樣大,或者說可能性相等。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展學生數據分析的能力。
片段三、鞏固練習強化數據分析意識
前幾天老師在一個商場門口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個布袋,布袋里紅、綠兩種玻璃球各5個,只需5角球就能玩一次,誰能在布袋里摸5次,摸5個紅球或5個綠球就獎勵5元錢,如果你在場你會不會去玩?為什么?
反思: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統計和數據分析的知識解決問題,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強化數據分析意識。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對題中數據進行分析,5紅5綠所以摸到紅球和綠球的可能性相等。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強化數據分析意識。
以上就是我反思后對教學過程的整改,從情境--活動--練習各環節滲透數據分析意識,我想如果當時能意識到數據分析意識的重要性,就不至于在課堂上鬧笑話了,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了當時的尷尬,才有了后來的反思,才不至于一錯再錯,誤導了自己的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反思,畢竟反思就是進步嘛!
參考文獻:
【1】孫光霞. “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執教者《統計與可能性》有感[J]. 家教世界, 2013(20):61-62.
【2】劉禹含. 真實與平淡中的精彩——《統計與可能性》整理復習教學案例[J]. 現代教育科學, 2012(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