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子宮肌瘤又稱為纖維肌瘤、子宮纖維瘤,因其多為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故稱為子宮平滑肌瘤更為確切。子宮肌瘤作為女性生殖器官方面的典型性疾病,多發于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婦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約有20%左右的育齡婦女不同程度地患有子宮肌瘤這一疾病。那么,如何能夠更好地預防子宮肌瘤,并就子宮肌瘤這一疾病進行細致護理,需要醫護人員進行深入思考,本文將就此進行探討:
一、子宮肌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從現階段的醫學研究成果來看,子宮肌瘤這一疾病的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清楚。總的來說,應當與母體妊娠期雌激素應用不當,婦女本人月經初潮年齡、生育情況和肥胖等等因素密切相關。醫學領域中的不同分支從不同角度對子宮肌瘤進行了研究,其中: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子宮肌瘤為激素依賴性腫瘤,雌激素與孕激素協同作用能夠促進其生長;細胞遺傳學研究則顯示,約有將近一半的子宮肌瘤患者細胞遺傳學異常,其中較為明顯的癥狀7號、12號及17號染色體有明顯異常現象;而分子生物學則研究證實,子宮肌瘤主要是通過單克隆平滑肌細胞進行增殖,多發性子宮肌瘤也是由不同的克隆細胞形成。綜上,子宮肌瘤的病因及發病機制雖然尚未完全確定,卻也能夠基本明確預防與護理方向。
二、子宮肌瘤的預防
基于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研究成果,生育期婦女應當從以下幾方面來預防子宮肌瘤:一是,生活和飲食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飲食習慣,是人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生存壓力大,生活和飲食習慣多存在諸多問題。而針對子宮肌瘤的研究表明,多食脂肪類食物的婦女患有子宮肌瘤的幾率極大增加;二是,健康的心理狀況。負面的心理情緒將在很大程度上引發生理狀況,尤其對于生育期婦女而言,容易導致激素分泌紊亂,從而引發包括子宮肌瘤在內的一些病癥;三是,良好的婦科保健習慣。婦女的生殖系統構造特殊,非常容易罹患疾病,需要定期進行檢查,以提前預警、規避風險。
三、子宮肌瘤的治療
子宮肌瘤的治療應從患者的年齡、生育要求等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肌瘤本身的患病位置、數量和大小等具體因素,制定診療方案:
1.非干預手段
一般來說,圍絕經期的婦女所患的無癥狀的小子宮肌瘤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萎縮、甚至消失,只需要定期(由醫生進行依據患者具體癥狀,通常為3~6個月)進行復查即可。
2.藥物手段
藥物手段主要適用于發病癥狀較輕、病程較短的小型子宮肌瘤。以下幾種藥物較為常用,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類藥物(如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米非司酮、達那唑、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及雄激素類藥物等等,還可以針對子宮肌瘤患者的不同生理期來用藥,如在出血期,為了控制或降低出血量,可嘗試使用子宮收縮劑(如縮宮素、麥角)及止血藥物(如止血酸、氨甲苯酸)、三七片等等,以輔助止血作用。當然,在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即便是手術干預,也要使用一些藥物作為輔助手段。
3.手術干預
手術干預仍然是子宮肌瘤中最常用治療方法,可以分為肌瘤剔除術和子宮切除術兩種。肌瘤剔除術適用于肌瘤生長位置便于手術、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子宮切除術,則適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子宮肌瘤惡變的患者。子宮肌瘤手術通常有經腹、經腹腔鏡、經陰道幾種方式進行。
四、子宮肌瘤的護理
子宮肌瘤絕大多數為良性,且其惡變的可能性較低,幾乎不到1%。但子宮肌瘤剔除術后仍有很大的復發可能性,因此做好子宮肌瘤診治后的護理工作,以有效減少肌瘤的復發就更為重要。
1.飲食干預
患者應注重調整飲食結構,堅持低脂肪飲食,多用五谷雜糧、新鮮水果和蔬菜。
2.心理干預
患者應在全面了解子宮肌瘤的預防與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做好調節情緒工作,努力保持樂觀心態,積極化解憂郁情緒,盡量避免大怒大悲,以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病率。
3.生理衛生
患者應注意加強月經期衛生保健,保持外陰清潔,并積極做好避孕,以減少人工流產的次數。
4.定期復查
患者應遵從醫囑定期進行復查,及時依據病情的發展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子宮肌瘤的頻繁病發,為廣大女性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痛苦,降低了女性的生存質量。有針對性地加強子宮肌瘤的預防與護理工作,引導廣大女性科學地進行防病治病,是廣大醫護人員的重大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