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佃法 孫霞
摘 要:研究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具有促進歷史教學發展的重要意義。本文簡要闡述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特點,分析了現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挖掘德育教育資源、加強德育滲透重視、豐富德育教育素材的方式,體現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路徑。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德育滲透
引言;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形勢下,我國高中歷史教學已經開始重視德育的滲透,積極分析研究現有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結合歷史學科特點,采取一定措施,使德育在歷史教學中實現更有效的滲透。在新課改要求下,歷史教學融合德育工作,有利于高中歷史教學形成系統性的教學體系。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特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具有批判性與暗示性的特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德育,用現代眼光與自身立場觀點談古論今,歌頌或者批判歷史人事現象,體現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時代性與階級性特點。高中歷史滲透德育,師生的感情態度由其立場觀點決定,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德育具有評判性。歷史評述暗含育人功能,具有德育教育暗示性特點,高中歷史教學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無形中對學生的行為與心理產生了影響,暗示性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受到啟發,掌握歷史知識,明白歷史道理。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問題
1.德育資源利用不足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的特殊性使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教育滲透相關資源,但大多數高中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并沒有將這些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影響教學效果。現有高中歷史教學的德育教育,以歷史人物為主,通過人物事跡實現德育滲透,體現德育滲透的片面性。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人物雖是重要教學部分,但事件、時間與地點等內容同樣重要,在這些內容中,含有德育資源,有效利用這些要素的德育資源,才能夠實現德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更好滲透。
2.德育滲透重視不夠
在素質教育推行的形勢下,部分高中重視歷史教學德育滲透,但大多教師對德育滲透并沒有充足的認知。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重視思想理論灌輸,忽視德育滲透,使學生人文素養、自身人格與情感不能夠得到有效培養,體現高中歷史教學對德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現有大多高中歷史教師不重視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錯誤的認為使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重視學生史料教育,忽視學生精神感悟,不能夠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提供史感陶冶。
3.德育教育素材缺乏
在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歷史教學重視考核學生歷史知識點掌握程度,忽視利用德育素材,考核學生歷史感知、個人情感與價值觀。現階段大多數高中歷史教學的衡量標準是考試成績,考試以考核歷史知識點為主,在家長、學生、學校都重視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大多歷史教師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會主要向學生講解歷史知識點,而忽視利用課本情感素材與課堂情景德育素材,使學生的情感難以得到激發,限制高中歷史教學培育學生史學情感,影響德育在歷史教學中的滲透。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路徑
1.挖掘德育教育資源
高中學校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對德育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清楚歷史教學與教材也是德育資源,在通過歷史人物事跡進行德育教育的基礎上,給予歷史時間與事件等同等重視,充分利用歷史時間與事件德育資源,實現德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時間德育資源,如新中國成立日期,教育學生產生愛國精神與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歷史事件德育資源有很多,教師可以為學生整合這些事件資源,使學生了解事件背景、發生原因與意義,強化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同時,使學生能夠通過歷史要素進行德育學習。
2.加強德育滲透重視
高中歷史教學想要實現德育教育的更好滲透,需要加強歷史教師對德育滲透的重視。例如,高中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德育教育的培訓機會,使歷史教師認識到在自身教學工作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強化教師對德育滲透的認知,使其能夠主動在課堂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師加強德育滲透重視,需要首先提升自身業務素質,挖掘德育教育資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引領,從而利于高中歷史教學形成良好的德育滲透教學風氣,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品質與高尚的人格,從而體現德育滲透的教育價值。高中歷史教學重視德育滲透,還需要建設德育歷史教學團隊,使歷史教師在團隊中對于德育教學的認知得到深化,促進教師之間溝通交流,有利于德育在歷史教學中實現更全面的滲透。
3.豐富德育教育素材
豐富德育教育素材,是高中在歷史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高中歷史教學豐富德育教育素材,需要歷史教師對歷史教材與課堂的歷史素材進行充分挖掘,在考核學生歷史知識掌握程度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素材,考核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過程與價值觀。高中歷史教師需要摒棄傳統重視學生歷史成績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德育教育素材的豐富,以愛國素材、敬業素材、情感素材等,加強學生的愛國德育教育,使學生深刻認識敬業精神,并且借助情感類歷史德育素材,能夠產生自身的歷史感悟、責任感與使命感。豐富的德育素材,有利于德育歷史課堂的構建,加強學生尊重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的同時,實現德育的更好滲透。
結語:高中歷史教學需要肩負起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思想觀念、培養學生優秀人格品質的重任。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進行深入了解,促進學生傳承優秀道德文化,以德育教育優勢培養其道德品質,使高中學生通過歷史德育學習,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玉彬.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路徑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17(07):39-42.
[2]周永建.德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成才之路,2015(19):18.
[3]宋芳昌.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的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04):31-32.
作者簡介:
曹佃法,男,1978年7月,山東省莒南縣,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單位:山東省莒南縣第三中學
孫霞,女,1978年3月,籍貫:山東省莒南縣,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教育教學,單位:山東省莒南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