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泉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教學的融合也日漸深入,如何讓技術發展的成果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活這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與一線城市的小學比起,我們西部地區尤其是鄉鎮學校在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方面仍舊有很大的距離。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提出了優質資源“班班通”措施,以改善我國教育現狀,推動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班班通;信息技術;數學教學;小學教育
在我國“十二五”計劃中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而優質資源“班班通”則是其中“三通工程”的重要一項工程。近年來,高縣更是重視發展教育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動教學工作的信息化以提高教育質量,我校更是建設了“班班通”和專遞課堂,不斷探索信息化時代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全面提升本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建設班班通,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資源
推動教學工作的信息化,開展信息化教育首先要引進計算機網絡教學設備,在硬件、資源上補齊條件,這也是“班班通”建設開展的物質保障。對于教師來說,則是以實施多媒體教學為契機,來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跨越式發展。
在“班班通”的教育背景下,教體局和學校為教師的教學引進了計算機、網絡設備,為每個班級配備適量的數字資源、多媒體設備,借助多媒體教學多樣化的文本表現方式、強大的感染力、教學資源的海量性,可以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改善學生學習體驗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時,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線段圖,幫助教師將抽象的分數概念具體為形象化的圖形,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力。這樣的課堂突破了傳統的“黑板+粉筆”模式,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
其次,在不斷引進和完善信息化教學設備的基礎上,配備了與之適應的信息化教學資源,硬件建設的最終目的也讓一些教學落后的學校可以獲取到優質的教學資源。這要求我們當下的教師要具備更強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科學的、適量的學習資料彌補教材的不足。
二、打造專遞課堂,讓數學優質課“速遞”
專遞課堂是“班班通”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針對我們解決教育不均衡這一現狀提出的一項教學改革措施。簡單來講,專遞課堂通過網上同步上課的這一方式,讓邊遠地區上不齊課、上不好課的農村學校也能夠和城市學校一起上課,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實現不同地區學生一起學習和進步的目的。
積極推動“專遞課堂”建設,是對“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成果的進一步鞏固深化,對于教學質量較差的邊遠地區、鄉鎮薄弱校是一次機會。對于我校來說,專遞課堂還處在建設初期,如何促進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推動其課堂角色的轉化還是一個問題。例如,一些老師認為數學課堂上都看“別的老師上課”,感覺自己的工作被替代,不由生發出一種失落感。其實不然,專遞課堂讓數學教學跨越空間的束縛,借助互聯網讓不同地區的學校一起上課,這既為學生發展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條件,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正如《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中成都七中老師的感受一樣,嶄新的教學方法也沖擊著他們這些老師。雖然不用“親自講課”,但為了保證學生們可以跟上進度,教師也有大量的工作,如整理優質課老師課前發送的教案、課件,編制成學案,指導學生們進行預習;課前組織教學,為上課教師和學生聽課做好充分準備,課上盯著學生的表情,記錄下他們的疑惑之處,在課后為他們進行輔導講解;在課堂期間,關注學生知識生成,見縫插針對一些知識點進行解釋、輔導課堂作業等。
打造專遞課堂,讓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得以進入我們的課堂,逐步推動我校數學課堂的互動授課、同步教研等,真正促進學生們的數學素養提升。
三、教師要提高信息素養,做好學生學習引路人
建設“班班通”,最核心的是教學方法的互通。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也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才能真正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在日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盡量做到日常化應用信息化設備與資源,促進數學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助理數學課堂的開展,切實變革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鼓勵他們尋找方法去自己畫圓,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圓的曲線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圓”現象、flash動畫展示畫圓過程等,無形之中滲透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另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開展集體研究、協作電子備課、家校互聯等,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打造信息化環境下的課堂師生數字化生存方式。
總之,“班班通”是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的必然結果,怎樣讓新技術與具體的學科教學完美結合,做到收放自如,還需要我們去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陳友萍.“班班通”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8(36):30-31.
[2]楊生麗.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班班通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和策略[J].學周刊,2018(2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