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
摘要:中華民族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傳統體育游戲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歷經時間的打磨早已深入人心,被人們代代相傳。在幼兒階段,教師應將傳統體育游戲巧妙地融入園本課程中,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不僅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了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體育游戲;游戲化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家長對學前教育質量與水平要求更高,也更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園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將優秀傳統游戲活動巧妙地融人幼兒教學中,推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進程,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激發自身參與體育游戲活動的興趣,不斷提升自身體質。同時,幼兒能夠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一、游戲活動具備時效性
中華民族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傳統體育游戲是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個部分。傳統體育游戲更具備時效性,既不需要準備復雜或者特別專業的道具,也不需要幼兒具備豐富的游戲經驗,或者是提供專門的游戲場地。只需要教師將幼兒有序地組織起來,明確游戲的規則,就可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讓他們盡情地進行玩耍。幼兒有效地參與游戲中,不僅能訓練自身的反應能力,還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情感。幼兒有著強烈的獵奇心理,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希望能通過自己主動的探究來解開心中的疑惑。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開展活動,可以向幼兒介紹游戲的由來及歷史,點燃幼兒的參與熱情,在潛移默化中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二、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時間相對較為有限。如果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采取較為單一、枯燥的游戲形式或者進行機械、重復的游戲內容,不僅不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也會讓幼兒因消耗大量的體能,而感覺到身心疲憊,甚至會排斥參加體育游戲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時,要能夠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采取不同的游戲內容與形式。比如,小班的幼兒由于年齡較小,主動參與意識不夠。因此,可以開展較為簡單、容易學習與參與,并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游戲,如“丟手絹”“木頭人”等;中班的幼兒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思維能力,其身體協調性相對較好,因此,可以開展具有一定競技性的游戲,如“跳格子”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大班的幼兒四肢協調力更強,他們具有一定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因此,可以開展一些團體性競賽游戲,如“捉魚”等。
三、親子互動增進感情
教師應動員家長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通過親子互動游戲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在游戲的過程中,如果家長過分地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幼兒,要求幼兒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參與游戲活動,不僅會讓幼兒在心理上排斥參與活動,也會讓他們對游戲失去興趣。因此,為了確保親子互動的有效性,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和諧、平等的游戲氛圍,消除幼兒的緊張情緒,緩和親子關系。讓幼兒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之下,參與到活動中,更有利于讓他們體會到游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總之,教師要能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征等,將傳統游戲融人園本課程中,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并采用具有針對性、系統化的傳統體育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合作能力,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提升幼兒的協調組織能力,進而有效地促進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責編: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