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
摘要:學生是所學知識的收獲者,所學知識要用來創新,最終付諸實踐。初中物理教學也要以這樣一個教育出發點,立足課程特點,培養創新意識,以實踐促進能力提升。本文基于作者實驗課教學實踐,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物理實踐能力的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全面發展
在初中物理課堂上要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實踐能力。介于這樣一個教學目的,首先教師要依托“多元智能”發展理論為指導核心思想,制訂詳細計劃和實施步驟,達到目的明確,計劃詳盡,組織實施有序,結果有效。通過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了達到這樣—個教育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一、設置疑問,燃起探索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知識進行探索的力量源泉。沒有興趣的學習,學生參與活動氣氛就是死氣沉沉的。我們要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時機,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創設問題隋境,不斷地為每位同學提供創新思考的新素材、想象的新空間。可以根據教授知識特點運用激趣素材,創設容易讓學生質疑的情境,激發求知欲望。自古就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教育理念,只有存疑才能善思,燃起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只有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才能愉快地獲取知識,達到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一次物理實驗進行的過程中,學生展現出積極探索的興趣,配合周到默契,也產生了新的想法。有一個學生提出,我們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三處電流相同,可我們又觀察到燈泡是一樣的,是不是燈泡相同導致的?出現這個疑問也是教學的契機,教師因勢利導就要及時。學生會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呢?教師稍加引導觀察與思考,學生很快就商討出了辦法。我們要做善于發現學生思維新亮點的伯樂,適宜地做引導,往往就可以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激起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欲望。學生發現了問題,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也是不可缺失的環節。在教師的啟發下,同學們通過交換燈泡進行了探究,解決了已經出現的疑惑。物理實驗課可以實現學生自我探究知識的過程,是解決物理知識疑問最直接的途徑,教師只要適時引導,讓學生輕松獲取知識,就可以把他們的思想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層次。
二、啟發想象,推動知識獲取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想象力比單一的獲取知識更重要,現有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推動知識的獲取,推動創新意識產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設置學生想象的情境,打開學生想象的翅膀,努力培養創新精神。例如,在學習電流特點時,教師在總結實施探討過程時,可以先畫電路圖再分析電路,弄清楚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啟發學生想象:電流從正極出發經過的用電器都會做功,是不是逐漸減小呢?我們打算在圖中任意標出三點用電流表測試電流的大小。有幾個組認為是相等的,他們打算任取幾點測量,提出的想法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路徑,形成電流的電荷在定向移動,那么各處通過的電荷應相等,即電流相等。當同學的探討結束后,就需要配合實驗探究了。教師在這時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探究,把想象當作先導,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獲取知識。當然,教師也有自身的要求,注重教學細節,敢于放手讓學生獲知,輕松地進行物理教學。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引導創新探討要設計合理,課堂中的靈活應變素養也要加強。教師要善于讓整節課保持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也要及時對學生的突出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這樣既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樂于去觀察、去思考,讓學生從數據和現象中進行匯總,仔細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往往效果會更明顯。
三、展開交流。促進認知提升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抓住交流機會,提高學生知識掌握和運用能力。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把灌輸講述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善思,把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轉變為敢于去探索、去創新,把創新思想滲入課堂中。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抓住時機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合作交流,讓他們的思維發生摩擦與碰撞,為學習物理知識構建更為開放的舞臺。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物理問題的基礎上有了合作學習的條件,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實驗最后的環節,評估每個組的實驗結論,把實驗所收獲的心得進行交流,驗證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物理實驗本來就是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最直觀的過程,也是把他們從直觀認識提高到理性認知的過程。物理實驗課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大膽猜想,探索合作,交流分享,讓學生從實驗這個實踐活動中得到長足發展。實驗本身也需要學生具備精細敏銳的感知力和觀察力去及時發現一些重要的現象。教師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交流情境,把學生的被動苦學轉變成主動積極的探究分享,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提升實踐能力,這樣物理課的教學重難點也就易實現突破了。
四、把握心理,打開思維本源
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好奇、好問、好動和好勝等特點。如果教師能從心理去了解學生,教學中充分利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效果將會更好。現在的中學生只有好奇心先漲,興趣的先導地位才能凸顯出來。物理課最容易提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好奇心開始問題討論,那是打開思維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把學生吸引住,引導其通過認真思考開展討論,集思廣益,讓他們把對物理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論性認識,既掌握了知識,又實現思維訓練與培養。在這一過程中,不要害怕學生好動,好動說明他的思維是活躍的,打開思維的本源,對學生學習物理是非常有利的。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引領學生去創新、去實踐、去求知,這樣他們就可以有從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把不同層次的學生潛在能力開發出來,實現培養創新意識、提升實踐能力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