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昱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政治學科不僅傳遞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傳統教學中教師強調背誦,學生機械式的記憶導致對課本內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新課改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主動探究來提高政治綜合素質。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策略展開相關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是政治課程內容枯燥。新課改提倡教師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高中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氛圍逐漸采用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目的就是增添課堂趣味性,讓教育形式變得多樣化。但是政治本身是一門客觀學科,需要學生具備嚴謹的思維和態度,尤其是學生在表述時要保持客觀的政治態度,教師在上課中引入的案例也不能有濃重的政治偏頗,否則將有悖于高中政治教學原則。換句話說,高中政治教材內容本就比較枯燥,不論教師用什么樣的方式講課都避免不了。
二是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學生對政治學科的重視度不夠,同時教師對政治思想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師應考而教,學生應考而學,導致學生對政治學科無法展開深入的學習,學生感受不到學習政治的樂趣和魅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再加上教師教學手段落后,多是照本宣科式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拓展需求。尤其是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長期占據主導位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不到重視,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無法激發,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逐步降低。
二、新課改下有效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是調動學生的積極眭。在傳統政治教學中,多是以做題和記憶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無法對教材題目內容舉一反三,也不能靈活運用政治知識,而且還沒有養成良好的政治思維。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展開政治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便會自主探究。高中生的生活閱歷不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實例進行生活化教學,將理論知識嵌入案例講解中,讓學生在案例中理解和記憶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政治思維和清晰的知識框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身邊的生活實例結合政治知識進行探討,加深學習印象。例如,觀看新聞聯播,在課堂上和同學分析時事問題,用政治學科的角度來分析國家政策。
二是理論實踐相結合。受傳統教學思想與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學生的成績,只重視理論卻忽視了實踐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新課改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強調,要求學校完善實踐教學,在政治實際教學中,應該堅持理論教學的同時,結合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導入一些時事政治,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家和國際的政事,培養學生關注時政的習慣。比如在政治開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關注了哪些國家大事或國際新聞,讓學生闡述事件過程,闡述完畢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新聞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并講述自己對該事件的看法。
三是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評價主要依據是成績,可以說分數已經成為唯一的教學評價標準,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有極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為了考取高分,卻忽視了學習政治的現實意義,因此高中政治教師應該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不僅要強調成績,還要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從而促進高效政治課堂的搭建。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學校和教師應該加強政治教學,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教學策略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結合理論與實踐,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政治知識,強化政治觀念的樹立。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