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從市場情緒還是供需結構來看,未來鋁價依然延續高價格高利潤模式,給出利潤空間和時間,新增復產產能才能釋放,然后修復異常利潤,回歸正常水平。抓住窗口,看平利潤,看多價格。
張小凱
現任北京首創期貨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負責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金融數學碩士,擅長將理化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相結合以及將股債商等大類資產融合分析,從不同角度、多層博弈思路論證,開創商品研究新思路新方法
風險偏好有所回升
今年宏觀事件沖擊比較多,無論是英國脫歐、日韓爭端還是中美貿易戰,其中最重要的要算中美貿易戰,不僅僅是從市場風險偏好上影響金融市場走向,更是從出口消費的角度真真切切地影響大宗商品市場。
不過從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熱度上來看,中美貿易戰最悲觀的時候已過,事件已經發酵一年有余,未來對于商品市場特別是有色金屬市場在市場風險偏好的角度上沖擊減少,未來的重心是重點關注鋁市的基本面變化。
供應端存在放量風險
自6月中旬以來,電解鋁隨著氧化鋁逐步探底,電解鋁利潤迅速修復,甚至創下兩年以來新高水平,達1000+元/噸。但伴隨著電解鋁利潤修復,市場上關于新建產能加速投放、復產加快的聲音不絕于耳。事實上,關于產能加快投放的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近期確實隨著電解鋁利潤創出近兩年新高水平,復產率和投產率有力快的跡象。
首先,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根據電解鋁和氧化鋁的利潤周期關系,我們知道一般來講,電解鋁利潤周期領先于氧化鋁利潤周期1-2月,也就是說未來1-2月內氧化鋁通過價格上漲擠壓電解鋁利潤來修復氧化鋁行業利潤。
其次,從電解鋁的盈利絕對利潤上來看,我們認為電解鋁利潤已經觸頂或者接近觸頂,根據阿拉丁的完全加權成本測算結果來看,無論是從電解鋁企業盈利比例還是從歷年電解鋁企業絕對盈利上來看,均已經達到極值附近。
另外,從前期電解鋁利潤的驅動因素來看,現在也不復存在,無論是氧化鋁價格下行還是輔料預焙陽極讓渡利潤,未來電解鋁利潤再度擴大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是走利潤收縮路線。
因此,無論是新投產企業還是復產企業都要抓住電解鋁大幅盈利的窗口期投產,加快產能釋放,實現利益最大化。
截至9月初,電解鋁已建成待投產的新產能為218.75萬噸,已投產142.8萬噸,年內另再建且具備投產能力的新產能90萬噸,預計最終累計實現產能232.8萬噸。復產產能206.3萬噸,已復產產能47.5萬噸,待復產產能158.8萬噸。也就是說待投產產能加上待復產產能大概還有391.6萬噸,相比去年(近500萬噸)壓力不大,與2017年投產壓力相當。
需求端穩中有升
2018年1-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024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0%,增幅較1-7月收窄0.2個百分點;銷售額為89396億元,同比增長14.5%,較1-7月擴大0.1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速小幅回落,住宅開發投資額占比繼續擴大。2018年1-8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76519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較1-7月回落o.1個百分點。全國新開工面積同比增幅繼續擴大,房屋竣工面積同比降幅有所擴大。2018年1-8月,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為13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5.9%,增幅較1-7月擴大1.5個百分點。
首先,房地產數據開始體現后周期屬性,施工竣工加快,拿地新開工放緩,有利于鋁材特別是建筑鋁材消費。
其次,對于鋁材消費的第二大來源出口,預計Q4也將迎來好轉。
盡管外貿風險仍存,但貿易調整的步伐也同步進行,從最近東南亞的出口訂單可以驗證這一點。另外,出口窗口再次修復。從我們檢測的數據來看,9月初鋁材出口利潤開始觸底反彈,也有利于鋁材的出口消費。
最后,汽車行業也迎來了觸底反彈期。據中汽協會日前公布的8月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019年8月國內乘用車銷量165.3萬輛,同比下跌7.7%,環比增長7.9%。2019年1-8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1332.2萬輛,同比下降12.3%。8月庫存系數由7月1.75回落到1.51,接近庫存安全邊界系數1.5,說明經歷了痛苦的去庫存之后汽車行業開始進入正向循環,銷售增,庫存增,同樣有利于鋁特別是鋁合金的消費。
價格下行空間有限
目前從成本端來看,價格下行空間幾乎沒有。
從氧化鋁行業來看,整體上處于虧損狀態,后續處于價格修復中。
從預焙陽極行業來看,與氧化鋁行業所處環境類似,前兩年行業處于快速擴張之中,整個行業陷入虧損中,目前價格降無可降,后續隨著高成本產能的退出,價格觸底回升中。
電力價格較為平穩,目前對電解鋁成本影響有限。
因此,綜合來看,未來電解鋁的成本仍將走高,進一步支撐電解鋁的絕對價格。
后市看平利潤看多價格
無論是從市場情緒還是供需結構上來看,未來鋁價都可以高看一點。也就是說未來依然延續高價格高利潤模式,給出利潤空間和時間,新增復產產能才能釋放,然后修復異常的利潤,回歸正常水平。抓住窗口,看平利潤,看多價格。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