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桉
摘要:帆船運動這項體育項目對運動員有著較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耐力考驗。因此這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身體素質。特別是這項運動的技巧性較強,所以,在運動過程中不僅要求運動員熟練掌的握運動技能,同時對運動員身體的各項機能也有著更高的要求標準。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對運動員有著極大的考驗。本文將就帆船運動員耐力訓練模式進行探討,并從帆船運動耐力訓練模式的特點予以出發。
關鍵詞:帆船運動員;耐力訓練;訓練模式;研究
一、帆船運動員耐力訓練模式的特點
針對帆船運動員所開展的耐力訓練來說,是建立在這項運動本身的運動特點之上的。因為帆船這項運動需要運動員掌握的要領較多,尤其是由于這項運動很大程度上受到風的影響,因此,需要運動員根據風力以及風向等情況適時作出調整,從而保證帆船運動的最終結果。此外,這項運動還會受到天氣等因素因素的影響,所以十分考驗著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例如,是在一些比賽當中,不僅從時間上考驗著運動員的身體耐力,同時在心理上也對運動員形成深刻考驗。特別是當有大風天氣出現時,此時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強的有氧耐力,而當帆船出現擺帆時則又考驗著運動員的無氧耐力素養。所以,在開展訓練時需要根據運動員自身的身體水平以及可能遇到的各類天氣、以及惡劣環境進行全面考慮,從而開展更為具有真實性和針對性的耐力訓練活動。另外,如果從生理學的角度對這項運動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帆船運動員耐力素養包括運動員神經系統以及代謝系統還有呼吸系統等各個方面。一方面需要絕對保證運動員的耐力素養,而這還需要配合相應的科學飲食;另一方面需要控制運動員體內糖元的儲存量,且要就運動員體內游離脂肪酸的含量予以保證,只有在各項指標完全合格的情況下帆船運動員才能進行更好的發揮。最后,吸收氧量的水平是實現運動員有氧耐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氧氣供給充足的情況下,運動員才能得以更好的發揮。
二、帆船運動員耐力訓練的模式
(一)間歇訓練法
這一訓練方法主要是針對運動員心臟功能的提升所開展的,通過對運動員心臟血液輸送情況的掌握來促進有氧耐力訓練的效果。并在限定的時間內運動員需要通過間歇性的休息來完成反復練習。從而達到提升運動員耐力水平的目的。就每組的訓練安排來說,主要是以運動員運動后的心率為參考。但是,這一訓練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即難以充分把握運動員的負荷能量,并且對脂肪代謝水平的提升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對于新晉的運動員來說,并不是十分適用這一方法,因為容易因為運動不當而造成對運動速度的阻礙。
(二)連續訓練法
連續訓練法旨在提升運動員體內游離脂肪的儲存水平,從而在含量上對有氧代謝物進行控制。其訓練方法主要是在規定的時間內要求運動員完成相應的練習,并且期間不允許出現間斷。這一訓練方式具有低負荷的特點,但是從時間上來說又具有負荷時間長的特點。雖然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一訓練方法有助于提升運動員長久性的耐力水平,但是從短期來看,這一方式的訓練效果不夠明顯。因此,需要就該訓練方法進行階段劃分,通過不同階段的設置進行相應強度負荷的訓練,并通過這一系列連貫性的訓練,最終達到提升運動員有氧訓練強度的最終結果。
(三)缺氧訓練法
所謂的缺氧訓練法顧名思義,指的是在氧氣不充分的條件和環境下對帆船運動員所開展的訓練。眾所周知,當處在缺氧的狀態下,人體內部的血紅球會隨之增加,同時相應的氧氣擴散以及血管能力等都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出于機體自身機能的作用便會提升對氧氣的攝取能力。但是如果長時間的處在缺氧的狀態下,那么不同人因為身體情況的差異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這一訓練方法需要在開展之前對運動員個人的身體狀況予以詳細的了解。因為雖然這種訓練方法對提升運動員身體機能以及耐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具體的訓練情況來說要做到因人而異。正是由于帆船這項運動對運動員的綜合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所以在開展訓練時要充分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訓練方法,避免“一刀切”,從而防止出現不必要的危險。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帆船這項運動項目對運動員有著較高的綜合性要求,因此,相應的耐力訓練模式水平也就越高。基于這項運動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等諸多的的考驗,需要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既要講求方法,同時還要講求技巧。根據不同訓練法的不同作用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如此才能達到良好的運動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林佑杰.帆船運動員耐力訓練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 (21):29-29.
[2]李鋒,武傳鐘.帆船、帆板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訓練的實踐探討[J].運動,2011 (7):22-23.
[3]鄭潔純.廣東省青少年帆船帆板運動員認知特質焦慮的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2017,38 (2):34-35.
[4]謝威,李建英,蔣云飛,等.帆船帆板訓練運動狀態實時遙測系統研究及應用[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 (4):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