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摘 要:在當今測量工作中,RTK技術以其便捷、方便操作、精度高的特點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與推廣。特別是在地形測圖、測量控制、施工放點,放樣、宅基地測量、土壤測量、礦山、林地、水面等領域占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RTK;地形圖;測量;應用
1 RTK的組成及CORS系統的優勢
1.1 RTK(Real -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差分法。這是一種新的常用的GPS測量方法,以前的靜態、快速靜態、動態測量都需要事后進行解算才能獲得厘米級的精度,而RTK是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的測量方法,它采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方法,是GPS應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現為工程放樣、地形測圖,各種控制測量帶來了新曙光,極大地提高了外業作業效率。
1.2 RTK的定義及組成
RTK,是近年來在常規RTK和差分GPS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技術,通常在一個區域內建立多個GPS參考站,對該區域構成網狀覆蓋,并以這些基準站中的一個或多個為基準計算和發播GPS改正信息,從而對該地區內的GPS用戶進行實時改正的定位方式稱為GPSRTK。
1.3 CORS系統以及CORS系統的優勢。
利用多基站RTK技術建立的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縮寫為CORS)。
CORS系統以全天候、全球覆蓋、高精度、動態、實時定位的特點,在測量領域占據絕對優勢。在地面則建立相應的永久性連續運行的GPS參考站。世界上較發達的國家都建立或正在建立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CORS)。
2 國內CORS系統和我省情況
國內CORS參考站已經超過1000個,廣東、江蘇、山西、等省都建立了省網,預計到2020年我國CORS基站數量可以超過2000個。
LNCORS是我省基礎測繪“十二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是我省基于地心坐標系統的新一代大地測量基準。該項目于2012年正式啟動,歷時三年建設,2015年12月通過驗收評審開始使用。
3 RTK技術在野外地形測圖的應用
3.1 作業半徑與范圍
在一般的地形地勢下,高質量的RTK設站一次即可測完5km半徑的測區,大大減少了傳統測量所需的控制點數量和測量儀器的“搬站”次數,僅需一人操作,每個放樣點只需要停留1~2秒,就可以完成作業。在公路路線測量中,每小組(3~4人)每天可完成中線測量6~8km,在中線放樣的同時完成中樁抄平工作。若用其進行地形測量,每小組每天可以完成0.8~1.5km2的地形圖測繪,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規測量所無法比擬的。
3.2 作業精度
由于RTK技術定位精度高,沒有誤差積累,一般作業條件下精度可達到厘米級別。和傳統測量相比,RTK技術作業受限因素少,幾乎可以全天候作業。雖然RTK技術,定位精度高,但也不能達到100%的可靠度RTK確定整周模糊度的
4 RTK技術在1:500地形圖的應用
4.1 準備工作
RTK作業設備配置:中海達V60雙頻GPS接收機2臺,數據通訊模塊(GPRS模塊)、SIM卡2張,獲取CORS中心授權的用戶名、密碼、IP地址、端口設置等參數。以上儀器設備經過質檢部門檢驗檢校,均在有效期內使用。
4.2 對RTK的精度檢驗
首先從測區范圍周邊搜集具備相關坐標系統的已有控制點,共搜集到4個E級GPS控制點(高程均聯測四等水準),然后采用常規RTK技術,使用流動站分別采集其中3個點的WGS-84坐標,然后利用兩套坐標系成果進行點校正。點校正結果較好,平面殘差<2cm,高程殘差<3cm,均滿足規范要求。
根據上表統計結果可以看到:RTK測量結果與其他常規測量技術獲取的測量結果都在厘米級,平面點位較差最大值為3.4cm,最小值為0.1cm;高程較差最大值3.5cm,最小值2cm。因此LNCORS下的RTK完全可以用于本次1::1000數字化地形圖的圖根控制和碎步點測量。
4.3 圖根控制和碎部點測量
本項目無需作首級控制,采用已建立的遼寧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LNCORS),利用與該系統相關的GPS解算軟件,求得測圖區域坐標轉換參數(七參數),然后利用RTK技術、常規RTK和全站儀相配合的方法進行全野外數字化測圖。本次地形測量中直接用RTK技術進行碎步點測量,一些信號弱、不穩定片區采用常規RTK技術施測,極少部分隱蔽地區,加密圖根點配合用全站儀施測。
5 改善RTK在地形測量作業中測量精度的方法
由于在1:500地形圖測量過程中,所需的精度較高,因此在外業數據采集時,要盡量提高測量精度。因此在采集數據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5.1 控制點的選擇
控制點應該設在測區中部,要求地域開闊、無樹木等物體遮擋,遠離高壓線、無線電信號發射塔,避開大面積水域等容易引起RTK不穩定或精度降低的因素。
5.2 轉換參數
由于GPSRTK獲得的是WGS-84坐標,實際工作一般需要國家平面坐標或地方坐標,因此需要進行坐標轉換。一般采用三參數或七參數方法轉換。求轉換參數所利用的控制點數量應該足夠,一般來講,平面控制點至少3個,高程控制點一般4個以上。控制點應以能覆蓋整個測區為原則,最好均勻分布。另外,轉換參數的精度不僅與所選點的位置與數量有關,還與所選點的坐標精度密切相關。因此,在選擇控制點時應該對測區內的已知點進行篩選。
5.3 RTK測量圖根控制點的要求
用RTK作圖根控制測量時,應該使用三腳架,以提高精度。圖根控制點應該選在適合全站儀測量的地方,兩點需要通視。每個控制點最好觀測兩次取其平均值作為結果,兩次觀測值的較差不宜超過3 cm。
5.4 縮小作業半徑
移動站離開基準站的最大距離稱作RTK的作業半徑。RTK的穩定性和精度隨移動站到基準站距離的增大而降低。要得到厘米級的精度,應縮小作業半徑,通常小于5 km。
5.5 觀測時間的要求
觀測時間需在點位幾何圖形強度因子(PDOP)值小的時間段(小于6,可以通過衛星預報信息查看),利用良好的時段進行RTK測量,不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