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慧妍 孫瑾璐
摘 要:園林生態設計從“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生物多樣性和美好物態”這四個維度展開,努力奉行“尊敬生態自然、保留本土性、高效利用資源、以生物為本”原則,設計出既生態,又可供人游賞的園林。
關鍵詞:生態技術;園林;環境
1 生態技術在園林中應用實例及分析
1.1 屋頂花園
在屋頂以綠化的形式建設花園,可起到降溫隔熱的效果,而且能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改善局部小氣候,還能豐富城市的俯仰景觀,能補償建筑物占用的綠化面積,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綠化覆蓋率。
例如,日本一直致力于屋頂綠化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東京市政府在2000年規定不管是新建還是改建的建筑物,都有義務進行屋頂綠化。2001年出臺政策規定,1000平方米以上的民間設施和25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設施時,必須綠化屋頂的20%。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年里,東京的平均氣溫升高了3.5℃。綠化的屋頂比未綠化屋頂的溫度低20℃左右。如果日本的所有建筑的屋頂都進行綠化,因少開空調而節約的電能,足夠少開一個核電站。
屋頂花園技術促進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屋頂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氧氣,減少溫室氣體,緩解熱島效應。屋頂的植物可能增加了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增強了鳥瞰時建筑的觀賞性,具有美好物態。
1.2 利用太陽能照明
太陽能資源豐富,能源清潔環保,研究技術成熟,應用廣泛。可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園林建筑上,光能轉化為電能,用來供給園林景觀照明,如太陽能草坪燈、太陽能景觀燈、太陽能路燈等。還可用太陽能供水,作為園林景觀建筑的能量供應來源。
1.3 風能利用技術
園林綠地中可用風力機將風能轉化為電能,和太陽能結合做成“風光互補景觀燈”。風光互補景觀燈利用的是安裝在頂部的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板進行能量收集,并將其儲存在蓄電池內,供夜間照明。即使沒有陽光,只要有風,就能保證景觀燈的電力供應。兩種清潔能源如此互補,大大提高了景觀燈的效率。除此之外,還可借助風力進行綠化灌溉,節約了電力資源。
1.4 廢物再利用技術
道路基礎設施、園林建筑小品等景觀設施的建設,可以適當利用廢棄材料來進行園林建設。廢棄材料景觀化再利用:可展示廢棄材料外觀,運用簡單的修復手段,使材料仍保持起原有的形態或結構;也可運用藝術手段對廢棄物進行改造加工,使其重新組合,呈現新的藝術結構形態。
除此之外,還可將園林中本來具有的廢棄材料統一收集整理,使其變成有機肥,對土壤進行改良,從而達到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效果。
廢物再利用技術體現了物質循環的生態設計維度,節約了原材料,減少了浪費,巧妙、環保又經濟。而且塑造出的景觀小品具有美好的物態。
1.5 利用環保材料
景觀設計時要盡量考慮使用環保材料,如鋪裝,盡可能在滿足良好使用的前提下使用透水磚,因為這樣降下的雨水可以回歸大地,地下的生物可以有空氣,水分的物質交換。
使用這種環保材料可促進水的循環;透氣性可以讓地下生物擁有更多氧氣,有利于生物多樣性。
1.6 圍墻圍欄防止生物入侵
為了抵擋動物植物(如竹類、一枝黃花等)入侵的擴散,避免園林受到破壞,可在園林景觀外圍修建圍墻。在園林的圍墻上種植一些藤木類的植物,比如地錦、美國凌霄,既可以增強擋風作用,還能夠有效的將園林與外界隔開,還能夠增加美感,保護環境,并且可以用一些牢固的支撐是藤木生長得更加牢固。
1.7 雨水收集池
當下的雨水排放多在建筑屋頂及兩側預留雨水流淌管道,直通地下管網,并未將雨水充分利用。新型園林的生態技術則將園林凹陷綠地作為暴雨收集池,不僅可以減緩雨水沖刷強度,又可利用雨水進行灌溉,減少養護費用。通過降低綠化帶的雨水水量,減緩水速,可過濾雜質,減少暴雨對河流、城市的污染。
綠化雨水收集池促進了水的循環,也通過過濾減少了污染。體現了生態設計中復用的原則。
1.8 做好規劃設計
首先,規劃設計時,大到整個園林施工的規模設計,小到每一株植物的選擇,都需要在施工設計的圖紙上表現明確。
其次,對施工區域的地形與土壤處理非常重要。在園林施工之前,施工留下的許多磚頭、水泥等廢棄物需要進行集中的清理。
第三,植物種植至關重要。在園林生態建設中,由于施工單位在施工進程控制、施工技術應用以及后期養護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園林植被的成活率降低,對生態園林建設造成消極影響。
細究其責,主要因為施工單位追求進度與自身利益,不顧及栽種植被是否符合當地土壤、氣候、環境條件,違背植被生長規律,導致后期的大面積枯萎死亡。其次,施工后管護人員技術使用不當或缺少必要的資金設備,使得栽種的植被得不到足夠的養料,成活率低。
不同植物在種植時注重點不同,但大體上都分為挖穴、填施營養土、植物固定、填土、澆水、養護等過程。做種植規劃時不可出現重大錯誤,注意多用鄉土植物。
1.9 園林施工過程中植物的保護與儲存
施工所需栽培植物在運出前,須園藝施工人員按起苗、調運等技術要求,對相應的植物進行科學、合理地挖掘、捆綁、包扎等操作后,再安排技術人員對其進行運輸。在運輸工程中,直到栽培前,均須保證植物的根系具有良好的潮濕狀態,不能使其受凍或者過熱。當單株園林植物無法對其分別進行明確標注時,在植物的相應標簽內應該詳細說明成捆、成包或相應規格及數量。如栽培植物運到施工現場后還暫時無法進行種植,必須將植物存放在潮濕陰涼的地方,也可進行暫時的假種。以此保證植物成活率。
對植物的保護體現了園林生態設計中對生物多樣性和美好物態的重視,不暴殄天物,不傷害植物的健康和生命。
2 小結
生態技術在園林中的應用諸多,以上僅列舉一二。在將來的園林設計中,須從生態設計的四個維度出發,設計出可行性強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保的景觀園林。
參考文獻
[1]孫海濱.關于園林生態技術的研究[J].
[2]王潔,張偉,陳俐,陳丹,沈韻卓.生態因子對植物景觀營造的關系[J]
[3]諾曼.K.布恩.風景園林設計要素[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0:73,87
[4]榮先林.生態修復技術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分析[J].2010.3.6
[5] 丁超,張崇曉,王志剛.園林的生態保護及施工技術的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2(6)
[6]楊國勝.園林施工及生態保護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