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明
摘要:常言道:“良好的習慣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見,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能使小學生實現更高效率的學習,還能使之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作為農村小學教師,要想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就必須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家庭的影響力,使學生在家校的協同合作下,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關鍵詞:小學生;農村小學;良好行為習慣;家校合作
作為對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學校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我們想要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必須借助學校、家庭的影響力。在此,經過多年農村小學教育管理經驗積累,我僅從自身感悟出發,談談如何借助家、校影響力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師素養
在新教育形勢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作為奮戰在農村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想要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就必須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將枯燥的說教式教育管理方式轉變成生動、有趣的引導性內容,以期能夠借助此類內容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中。如此一來,小學生才能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引導下自主探究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這一事實的基礎上,我們不僅能夠使他們在此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約束、規范其言談舉止等,還能使他們成為一個有著良好行為習慣、受歡迎的人。
就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成長而言,為了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我不僅借助圖書、雜志以及學術論文等對農村小學教育管理理念等進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解讀,從而熟練掌握引導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訣竅,還積極通過與周邊同事面對面式交流、探討以及線上學習等途徑拓展自身的教學素材積累,完善自身教育管理經驗等,以確保能夠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及時糾正小學生的錯誤行為,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
就教育教學管理方面而言,我不僅認真聆聽學生對教育教學管理狀況的意見和建議,還在充分尊重學生表達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其性格、志趣等方面的不同擬定了一系列更具針對性的引導策略。
比如,對于一些比較活潑、淘氣的學生,我要求他們以領導者的角色帶領其他小學生一起搞好教室衛生等;對于一些喜歡隨手丟垃圾的學生,我便將他任職為“班級衛生監督員”,使他以管理者的姿態投入班級衛生維護當中;如此一來,學生勢必會在監督他人的同時更好地自省,從而在此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意識地保護周邊環境,養成愛護環境、講衛生、注重自身形象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創建家長學校,助力親子互動
對于農村小學生而言,家庭的影響力是絲毫不弱于學校的。然而,由于農村地區的許多文化程度偏低以及家長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等,很多家長并不懂得如何與孩子進行高效率的溝通,也沒有意識到自身在孩子習慣養成過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再加上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仍然有很多家長秉持著“不打不成才”或者“溺愛”的態度對待孩子。在或“暴力”或“寵溺”的親子關系影響下,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難被挖掘出來。因此,想要使農村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我們務必要注重家長學校的創建,將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等傳授給家長。在此基礎上,我們不僅能讓家長明白如何更好地與孩子相處,如何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等,還能使他們更好地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助力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高效率地展開。
在此期間,我們也可以將一些親子互動類游戲恰到好處地穿插到教學過程中。在此基礎上,我們不僅能使家長、學生在互動中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理解彼此,還能使他們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親子關系。在此關系影響下,小學生勢必會更加認真、細心地觀察生活細節,從而養成獨立、自信、自強、不挑食撿食、明禮守信等良好行為習慣。
三、增強家校溝通,關愛留守兒童
家校溝通不僅能使家校雙方對小學生產生更加全面、深入的認識與理解,還能使家校雙方根據學生的表現擬定一系列有效引導措施,助力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一名農村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務必要注重增強家校溝通,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等。比如,在農村小學教育管理中,我們便經常借助家長會的形式將學生的在校狀況告知學生家長,并從家長處獲悉學生的在家表現。在此基礎上,我們既能對學生產生更加全面的認識,又能借此機會尋找到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之路的康莊大道。
在此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農村小學生教育管理中,我們不僅要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以關心、耐心、愛心來打開他們的心門,使他們將教師視作可結交的大朋友,還要善于通過家訪等形式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等,,引導代理監護者(如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等)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溝通方式來引導孩子、培養孩子。如此一來,學生方能更好地接受教師、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逐漸在學習和生活中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與此同時,為了滿足這些留守孩童對親情的渴望,我們亦可以通過電話、微信、OQ以及網絡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孩子在校狀態分享給家長,讓家長在了解孩子成長時也能及時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或慰藉。
四、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具有極為關鍵的影響。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家庭、學校之于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采取一系列的積極舉措,以期能夠最大限度上挖掘出學校、家庭的教育價值,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環境氛圍的影響下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使小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獲得更大的進步、使他們的成長和發展變得更加順利!
(責編 唐琳娜)
參考文獻:
[1]陳露.改革開放40多年來家長委員會的研究回溯[J].中國德育,2019(10).
[2]侯繼紅.試論“互聯網+”時代中小學家校共育[J].學周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