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松玲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地位尤為重要,但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下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分析目前小學數學現狀與問題,教學模式單一與學生興趣不足是主要影響因素。本文針對以上問題推行“高效對話,深度參與”的措施,從加強師生溝通、歸還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興趣、游戲參與、生活聯系這五個方面予以解決,以推進小學數學教育體制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師生互動
一、推進“高效對話,深度參與”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意義
之前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小學數學教育體制僵化,教學質量下滑,教學前景堪憂,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教育環境下,推進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刻不容緩。小學數學培養的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但是人各有不同,學生的吸收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因材施教變成了數學教育改革的一大優勢?!案咝υ挕敝傅氖?,教師與學生具有一定的高效的溝通,不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溝通,教師更容易了解學生情況,對于思維與邏輯能力較差的學生應該布置一些較為基礎的練習任務,鞏同所學知識,對于思維較為敏捷,對課堂知識消化理解較快的學生,應該布置一些提升題目,保持能力鞏固所學。“深度參與”指的是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之間充分地討論,增加對課堂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
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與現實問題
(一)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方法單一
以前,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填鴨式的灌輸式教學將數學教育一步步推向危機,數學教育體制的僵化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推進數學教育體制改革也并不能一蹴而就,舊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日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忽視了教學思維的拓展性,也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抽象的理解與公式,只顧著讓學生死記硬背,嚴重阻礙了學生正常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缺少積極性
對于數學來講,本身就是一個抽象性的學科,與實際聯系較少,相對于語文英語,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有有趣的語文與英語,我為什么要去學那難啃的數學呢?”學生對數學興趣消失的原因不僅僅是有語文和英語作為對比,更因為教育體制的僵化,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較少,更無法做到“高效溝通”,在過去的教育體制下,教師占據了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無法做到“深度參與”體驗感下降,何談興趣可言?
三、推行“高效對話,深度參與”措施
(一)加強學生課堂參與度,歸還學生主體地位
在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將課堂歸還學生成為推行這一改革的一大熱門操作,“深度參與”所體現的就是教師將課堂歸還學生,以小組制與任務制為主體展開教學,有任務、有興趣、有壓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例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課,采取的就是任務驅動策略。在新知探究環節,教師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之后,就讓學生進行猜想。對于猜想,教師的把握程度不高,所以用操作驗證來實現對這一活動的檢查。再指名幾位學生,讓他們進行匯報,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交流后,再點幾名同學進行點評,這樣一環緊接著一環,學生無法懈怠,而正是這種強度比較大的壓力之下,學生才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這樣才算將課堂充分還給學生,實現了“深度參與”。
(二)改變教育方法與策略,教師與學生充分溝通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適當消化。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理解能力與學習方法也有所差別,甚至有時學生對學習產生了逆反情緒,教師的教學模式是面對所有學生的,而差別往往不可避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水平、消化程度,這些都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合理地溝通。例如,在上課時仔細觀察學生的反應與微表情,推斷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與困難,在下課談話時既要開門見山,直擊主題,又要顧及學生心理反應,用詞稍加修飾以達到委婉的效果,真正做到“高效對話”,推進現代化教育體制改革。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興趣的指引,在數學這一門抽象難題下,許多孩子望而卻步,而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是要將學生的畏懼感消除,讓他們不再懼怕數學,真正愛上數學。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情景模式的利用,結合多媒體材料,在學習《方程》這一課時,讓學生分別角色扮演,通過輕松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明白未知數x的意義,不再因為對題目理解不透徹而耽誤了解題、答題,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習效果,這類效果也是實行“高效對話”的前提,更是“深度參與”的本質。
(四)游戲與教學融合,實現快樂學習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好奇心強,易受外界影響,精力不易集中。而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將小學生喜愛的游戲融入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的時候,為了方便學生學習,可以編成順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組織選出12個小學生,分別標上12個月,讓其中某個月份的小學生站出,其他學生說出該月多少天,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實現深度參與。
(五)教學聯系生活,創新教學形式
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毙W生學習的數學知識都在生活中能夠見到,為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將生活實例運用到教學之中。例如:在學“對稱”的時候,教室就可以讓小學生說出教室內所有對稱的圖形,以及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對稱圖形。從而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讓學習更接地氣,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更為高效。
總之,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可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綜合能力,從而對他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工作及他們人生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教師的要求。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地推進“高效對話,深度參與”改革,使教育事業更加有效地發展,為國家教育事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責編 楊菲)
參考文獻:
[1]石漢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5(23).
[2]宋劍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C].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
[3]王彥飛.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學周刊,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