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思
摘要: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能源的消耗,而太千家萬戶,并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當前對于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相關領域陽能這種新型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有效的解決了能源危機問題,太陽能相比于其他新能源具有較高的優勢,所以被社會大眾廣泛關注。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開發和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走進了的重要課題。未來太陽能發電技術必將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發電系統效率;提升途徑
能源危機已成為一個世界問題,對于可再生資源的開發科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太陽能作為一種新型的清潔能源,對其不斷地研究和利用日益廣泛,其中光伏發電技術最為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作為發電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太陽光照射來收集能量,并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1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相關概論
(1)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定義
太陽電池組件在光照下形成電動勢,通過組件的串并聯形成太陽能電池方陣,并將方陣電壓保持在系統輸入電壓的標準,再利用充放電控制器補充蓄電池電量,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貯存起來。太陽能電池組件(Solar cells)是一種P-V轉換的固體裝置,主要根據半導體材料的電子學特性研發而成,該裝置為無電力網地區的廣大用戶提供生活用電,部分發達國家可并網區域電網進行資源共享。在我國更多在無電地區為生活用電提供支持的小型太陽能發電系統。
(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系統組成
太陽能光伏系統的主要構成部分有:太陽能電池方陣、蓄電池組、充放電控制器、逆變器、交流配電柜、自動太陽能跟蹤系統、自動太陽能組件除塵系統等設備。
(3)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系統分類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類型有: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三類。
①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又被稱為離網光伏發電系統,系統的組成部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組件、控制器、蓄電池,如果使用交流負載供電,還還外加交流逆變器。
②并網光伏發電系統主要是將太陽能組件產生的直流電利用并網逆變器轉換成適合市電電網標準的交流電后輸入公共電網。并網光伏發電系統通常服務于集中式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其主要特性是將所發電能直接輸送到電網,由電網統一調配向用戶供電。
③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也被稱為分散式發電或分布式供能,是指在用戶現場或靠近用電現場配置較小的光伏發電供電系統,能夠符合特定用戶的需求,支持現存配電網的經濟運行,也能夠同時支撐這兩個方面的要求。
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勢和不足
(1)優點
①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無需但是能源耗竭問題,地球表面接收的光能,足夠全球能源需求的一萬倍。若在地球4%的沙漠里放置太陽能光伏系統,便可為全球用戶提供電量。太陽能發電安全可靠不受燃料市場浮動的影響;
②太陽能隨時隨地可利用,減少了供電的輸送距離,也降低了長距離輸電線路的損失;
③系統使用的是太陽能而非燃料,系統運行的成本較低;
④太陽能發電系統無任何運動零件,不會產生損耗減少了維護工作,即使是在無人看守情況下依然可以使用;
⑤太陽能發電系統是一種環保設備不會創造任何垃圾、廢料,整個發電過程無污染、無噪音等干擾,不會損害生態環境是一種良好的綠色能源;
⑥系統創建過程較短,使用簡便快捷,并且依照負荷的升降可隨意增加或減少太陽能方陣容量,防止出現資源浪費。
(2)缺點
①系統在地面應用上存在間歇性和隨機性,發電量受天氣情況影響,在無光照條件下就會停止或減少發電;
②系統能量密度不高,一般情況下地面上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強度為1000W/M^2,使用規格越大占地面積越多;
③系統費用高昂,比常規發電的高出3-15倍,初期成本投入較大。
3提升太陽能發電系統發電效率的對策
(1)選擇轉換效率較高的半導體材料
太陽能電池板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效率就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同樣功率的電池板范圍愈小轉換效率愈高,對于半導體材料的選擇和制造工藝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能的轉換率。現階段對于提升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而化合物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取決于光伏技術的開發和使用,由于對創新型太陽能電池不斷研發,未來在太陽能電池板的轉換率上將會達到40%以上。
(2)應用太陽跟蹤控制方法
太陽跟蹤控制法能夠保證此刻太陽相對于光伏電池組件的高度角和方位角,使得太陽能電池板的跟隨光照進行調整。現階段應用的太陽跟蹤算法主要有時鐘定位法和光強比較法等。時鐘定位法又稱視日運動軌跡跟蹤法,通過計算太陽運動軌跡得出此時太陽的方位,通過太陽能電池板轉動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的計算,輸入控制電機完成太陽位置跟蹤。此方式不用添加其他硬件設備,還能避免陰天關照定位不當等情況。
目前光伏發電的聚光反射技術包括:塔式、槽式和蝶式聚光技術,使得聚光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塔式聚光技術是將光照通過定日鏡射到電池板上,進而獲得較大的光電轉換率。槽式聚光技術是將光照利用拋物面槽式聚光鏡面集中于焦線上,并將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于焦線上,將接收到的光能進行光電轉換。蝶式聚光是將光照通過特殊結構的反光材料如平面鏡反射后均勻的射入太陽能電池板上,提升單位電池板的發電效率。塔式反射聚光技術就是在系統中央裝置接收器電池板;槽式反射聚光技術就是安裝形狀如槽的反射裝置;碟式反射技術就是球柱面狀的聚光反射裝置。現階段以上方法已被普遍的接受,而且三種方法中蝶式聚光技術的效率最高,槽式聚光技術目前已發展的較為成熟。塔式和槽式主要在太陽能熱發電系統中應用較多。
(3)應用MPPT控制器結合MPPT算法
當下對于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利用率提升的有效方式是將MPPT控制器與MPPT相結合,保持系統以最大輸出功率運行,使得光伏系統的轉換率有所提升。以往使用MPPT跟蹤算法有擾動觀察法、恒壓跟蹤法、增量電導法等。擾動觀察法是指周期性地比較此時光伏陣列的輸出功率與前周期來調節輸出電壓進而實現MPPT。恒壓跟蹤法指在一定溫度下,不同強度光下電池板的最大功率點基本落在同一垂直線的兩側,把最大功率線可以比作電壓的一根垂直線。增量電導法采樣dp和dv,判斷dp/dv的符號。當其為0時證明在最大功率點上;當其小于0時證明運行在下坡段,必須降低電壓;當其大于0時證明運行在上坡段,需要提升電壓。
4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4.1 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現狀
我國十二五期間在新能源規劃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容量達到15GW,截止到2015年底已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大部分居民用上了可再生能源。我國在2011年增加了2.2GW發電量的太陽能板,在2012年增加了4-5GW。2011年,中國青海省格爾木市計劃建立世界級光伏發電基地,格市24個光伏電站投入運行以來,實現安全并網容量573MW,已累計發電2.44億千瓦時。
通過上述國家能源局資料看出,截至2013年底,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為17.45GW,當年新增裝機容量10.95GW。2014年中國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28.05GW,同比增長60%,其中太陽能電站23.38GW,分布式4.67GW,年發電量共約25000GWh,同比增長超過200%。2014年我國新增裝機容量10.6GW,約占全球新增裝機的五分之一,占我國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的三分之一,實現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太陽能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GW目標;其中太陽能電站8.55GW,分布式2.05GW。太陽能發電已呈東中西部共同發展格局。中東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6GW占全國的53%,江蘇省新增1.52GW位居內蒙古自治區之后;河北省新增970MW名列全國前茅。西部省份中,內蒙古、青海、甘肅和寧夏較高。
4.2 太陽能光伏發電未來研究重點
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12月份發布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截至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能源”一詞總共被提到了五次,其中三次與“清潔”相搭配,一次與“可再生”相連。而此前發布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即《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實施農村新能源行動,推進光伏發電,逐步擴大農村電力、燃氣和清潔型煤供給。業內人士預計,光伏發電潛在市場應用規模將達到萬億元以上。
5結束語
由于對太陽能的持續開發及推廣,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已走向了快速發展的道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是一種新型清潔的環保裝置,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且運行過程不會產生較高的成本,是對傳統發電模式的一次巨大創新。為了進一步提升光伏發電的效率,就要不斷的探究太陽能光伏電池的新材料,從而禁燒發電成本,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我國對光伏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開發國內市場,使得光伏發電系統在國內獲得普遍的使用,加強光伏產業的良性競爭,有效促進光伏產品的優化與創新,為我國的供電系統創造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鄭曉斌, 張瓊.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效率提升的研究[J]. 機電技術, 2014(6):61-63.
[2]鐘智炬.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效率淺談--如何提高系統效率,增加發電收益[J]. 科學與財富, 2015(7):110-110.
(作者單位:南京南瑞水利水電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