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啟帆
摘要:1995年天津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后,中國乒乓球在世界乒壇基本形成了霸主地位,縱觀乒乓球發展史,中歐乒乓球的競爭從未間斷。馬龍與奧恰洛夫代表了中國與歐洲男子運動員的最高水平,由于乒乓球競賽規則的不斷變化加之中國隊技術打法的不斷創新,近年來歐洲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遠不如以前,但是技戰術風格同樣叱咤了國際乒壇。本文以馬龍與奧恰洛夫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從馬龍和奧恰洛夫在比賽中技戰術組合運用特點的中找出差異,試圖找出當今男子乒乓球運動發展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以及這種得分手段的具體技戰術組合使用情況讓教練員和運動員了解現今乒乓球技戰術發展現狀,從中得到啟示和借鑒,彌補自身不足提高科學訓練水平,加強訓練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提高比賽成績,從而促進乒乓球運動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技戰術組合;馬龍;奧恰洛夫;對比分析
乒乓球起源于歐洲,并隨著弧圈球進攻打法的興起歐洲乒乓球的技戰術水平也曾在二十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與中國隊技戰術水平相互抗衡。由于乒乓球競賽規則的不斷變化加之中國隊技術打法的不斷創新,近年來歐洲在國際大賽中的成績遠不如以前,但是技戰術風格同樣叱咤了國際乒壇。乒乓球技戰術隨著乒乓球競賽規則的不斷變化而變化,乒乓球運動員為了適應不斷更改的競賽規則,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技戰術打法,保持高水平的競技狀態,從而延長自己的運動壽命。然而在如今強強對抗、勢均力敵的比賽中通過使用單一的進攻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如何組織起有效的、連續性強的進攻性技戰術組合才是取勝的關鍵。
本文將馬龍與奧恰洛夫的6場重大比賽進行分析對比,在三段統計法的基礎上,把發球搶攻段、接發球搶攻段中的每段細化為兩板球形成技戰術組合。從馬龍和奧恰洛夫在比賽中技戰術組合運用特點的中找出差異,試圖找出當今男子乒乓球運動發展最有效的得分手段以及這種得分手段的具體技戰術組合使用情況。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中國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馬龍和歐洲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奧恰洛夫為研究對象。將兩人6場重大比賽在三段統計法的基礎上,細化系統的分析對比。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分別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等相關網站及學報中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并對國內外關于乒乓球技戰術分析和發展趨勢的文章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中總結歸納供本文參考與借鑒,作為本論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2.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馬龍與奧恰洛夫6場重大比賽錄像(每人選取3場重大比賽),對兩名運動員的技戰術組合運用進行數據統計與研究。
3.數理統計法
針對馬龍、奧恰洛夫的6場比賽錄像制定戰術表格、技術表格、線路表格、落點表格,并對得失分以及技戰術運用情況進行數據統計。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馬龍與奧恰洛夫一、三板(發搶段)中得失分構成及戰術運用
在一、三板(發搶段)得失分屬性統計得分環節中,馬龍在進攻得分44%、控制得分17%的使用率中均高于奧恰洛夫進攻得分37%、控制得分6%。失分環節中,馬龍的進攻失分27%使用率高于奧恰洛夫的21%進攻失分,馬龍3%的控制失分使用率、9%的被攻失分使用率明顯低于奧恰洛夫10%的控制失分使用率、26%的被攻失分使用率。這說明了馬龍與奧恰洛夫同樣以發球后進攻作為主要得分手段,相對于奧恰洛夫,馬龍在發球后進攻的戰術使用中得分率高,但失誤多,穩定性不及奧恰洛夫。而在發球沒有給對方造成威脅不能直接進攻或被對方直接起板需要使用控制技術這一環節中,馬龍相對更加穩定,奧恰洛夫在控制技術的使用中還需完善。一、三板(發搶段)中被攻失分環節是發球質量不高或發球落點不合理被對方直接進攻或控制得分,顯然,馬龍在發球的落點及旋轉的控制上更為細膩,對方很少有機會直接進攻或控制得分,奧恰洛夫顯然在發球的落點及旋轉的控制上不夠嚴密,給對手創造了得分的機會。
由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在發-攻戰術組合中馬龍與奧恰洛夫并無明顯差異,兩人發球搶攻意識較強,馬龍發-攻戰術組合使用率74%雖高于奧恰洛夫的72%,但得分率56%卻低于奧恰洛夫的59%。而在發-控戰術組合中奧恰洛夫得分率僅為23%,當對手接發球較為嚴密沒有進攻機會時,第三板運用控制技術時容易為對方創造進攻機會,顯然在這一環節奧恰洛夫運用控制技術并不理想。
(二)馬龍與奧恰洛夫二、四板(接發段)中得失分構成及戰術運用
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馬龍與奧恰洛夫在二、四板(接發段)中得分構成主要以進攻得分為主,其次是控制得分。但馬龍在進攻得分、控制得分的使用率均高于奧恰洛夫,顯然馬龍在得分構成中命中率要高于奧恰洛夫。在失分構成中,馬龍與奧恰洛夫在被攻失分的使用率占失分構成中比率最高,由此可以說明,在第二板接發球的處理上雙方均需有待提高。進攻失分中,奧恰洛夫的失誤率遠遠高于馬龍,這在接發段顯得更加被動。
由數據中可以看出,馬龍在二、四板(接發段)戰術組合使用率最高的是控-攻組合,同樣也是得分率最高的戰術組合。奧恰洛夫在二、四板(接發段)戰術組合使用率最高的是控-攻組合,得分率最高的是攻-攻組合。從這些數據中說明了,在二、四板戰術組合中,馬龍能夠在第二板有效地控制對方的發球為自己第四板進攻創造有利機會,控-攻組合是馬龍在二、四板(接發段)中主要得分手段。在對方發長球欲破壞戰術意圖時,奧恰洛夫則搶先上手,把握機會,取得先機。
(三)馬龍與奧恰洛相持段中得失分構成及戰術運用
在發球輪多回合的較量中,奧恰洛夫的進攻失分、被攻失分均遠高于馬龍,這說明了奧恰洛夫進攻的穩健性需要加強。在相持段多回合較量中,若前幾板球處理得當,有機會進攻即形成主動相持;若處理不好,被對方反攻即形成被動相持。在發球輪,馬龍在攻防轉換中更容易把握機會形成主動相持,而奧恰洛夫即使前三板有機會進攻但隨著進攻質量不高或線路調動變化不夠形成被動相持的比例要高于馬龍。
在接發球后的多回合較量中,奧恰洛夫主動進攻失分較高,技術運用不穩定。從數據可以看出,接發球后馬龍控攻轉換的銜接要強于奧恰洛夫,這主要體現在接發球輪本是被動環節,但馬龍主動相持的比例高于奧恰洛夫。
三、結論與建議
男子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利的進攻才能取得勝利,在平時訓練中,應培養積極的進攻意識。若沒有機會直接進攻,應通過高質量的控制進攻抑制對方上手。在接發球環節,接發球質量決定比賽結果。奧恰洛夫接發球的處理手段有明顯漏洞且技術運用過于單一,在以后的訓練中,應該著重加強臺內球的訓練,嘗試反手擰拉等新技術的應用;馬龍則應該提高臺內球的質量。運動員除了增強大路球的相持能力外,也應增強小路球的處理手段。在比賽中線路的運用應該更加多元化,線路變化應在訓練中有意識的加強。奧恰洛夫容易出現領先保守、關鍵球把握不住的心理狀態,教練員應該在平時的訓練中除了技戰術訓練外多注重一些心理疏導,這樣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運動員才能夠更好的發揮技戰術水平。
參考文獻:
[1]于江川.中國優秀男子橫拍進攻型打法運動員技戰術組合特點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唐建軍.乒乓球戰術體系:技術動作的戰術形成及其運用模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4):105-107.
[3]吳煥群,張曉蓬,等.中國乒乓球競技制勝規律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D].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4]張曉蓬.中國乒乓球隊戰術訓練水平定量診斷方法及實踐效用[D].北京體育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