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東平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優(yōu)化過程。在小學體育課上加強對學生體能訓練,要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在多樣化的體能訓練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形成終身體育的時代精神。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訓練;有效措施
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新的歷史時期,國民的身體素質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發(fā)展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的小學教育,提出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時代要求。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不但要有策略地增強學生的體能,還要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樹立終身體育的鍛煉精神。
體能訓練是小學體育工作開展的基礎工程,也是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加大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體能的訓練,讓小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和靈敏度的發(fā)展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品質,增強學生的競技技能。
一、小學生體能訓練的意義
新課標對小學生體育課培養(yǎng)學生體能和運動能力有著新的要求。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包括多種因素,在體育運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往往是運動的技能,運動技能的優(yōu)劣以及身體免疫力的強弱卻與學生的體能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學生體能訓練指的是,在全身訓練的過程中,讓身體的各個器官和肌肉,都具備在加大負荷運動時的適應性。其中包括心智能力的無形體能與身體結構、身體能力的有形體能。在學生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體能訓練,是對學生身體技能、運動素質、心理意志的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體能訓練關系到學生成長階段的健康、安全的意識的發(fā)展,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有計劃性有目的性的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體育品質,在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中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小學生體能訓練的策略
(一)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情境
小學生體能訓練是一個艱苦的運動訓練過程,創(chuàng)建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精神上的力量。小學生年齡小,吃苦耐勞的品質比較薄弱,課堂教學中的體能訓練,如果以強制性的要求,讓學生進行運動內容的完成,學生的身心會感到十分疲憊,也會影響體育運動時的情緒,降低訓練效果。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一種寓教于樂的過程。結合小學生的學年段特點,創(chuàng)設不同的游戲內容,可以在愉快的運動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增加運動的自信心。例如:技巧與器械體操的課堂教學。這部分內容是高年組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是要通過器械體操增強學生臂力和身體機能的訓練。在基本運動技能學習之前,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組輔助學生臂力發(fā)展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到臂力發(fā)展對身體素質的重要影響,還在游戲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運動體能。如,“推小車”游戲的開展。這個游戲活動是要求每兩個人為一組,其中的一個人向下做俯臥撐姿勢,另外的同學則用雙手握住該同學的雙腳腳踝部分,呈“推車”狀,向前進行輕輕的推送,使做“俯臥撐狀”的同學在借助外力的作用下,進行前肢著地的交替運動。這種游戲是對臂力最好的鍛煉,為技巧與器械體操等教學內容的訓練,奠定了良好的體能基礎。對于低段學生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要融入故事性更強的游戲活動,進行課堂體能訓練的情境創(chuàng)設。如開展“老鼠偷米”的游戲。讓學生在貓和老鼠的角色扮演中,感受輕松、愉悅的體能訓練,會使自己的身體更加輕盈自由,從而加強對力量、速度、耐力、和靈敏度的體能追求,提高自主鍛煉的思想意識。
(二)突出體能訓練項目
小學生的體能要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結合突出體能訓練的運動項目進行有策略地訓練。針對學生的體能訓練,本人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設計了“8分鐘”的訓練環(huán)節(jié),即:50*8往返跑、1分鐘跳繩、1分鐘仰臥起坐、50米、坐位體前屈等內容。其中50*8往返跑是提高學生體能最常見的運動內容。這項體育運動,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嚴格的技術要領,需要教師在學生運動前,進行悉心的指導和練習。這項運動的技巧在于學生對“呼吸”的調節(jié),即“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在開始運動之前的熱身過程中,教師就要指導學生嚴格地按照老師的要求,邊擺臂邊練習呼吸,使學生完全掌握運動后的呼吸和擺臂的技巧,增加身體的協(xié)調性之后,再開始正規(guī)的體能訓練。為了提高學生的運動效果,向課堂體能訓練“8分鐘”要成績,教學中對每項活動都在傳統(tǒng)的運動方式上進行了革新。例如:1分鐘跳繩。跳繩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民俗娛樂活動,也是一種競技運動,教師為了突出這項運動提高學生體能的特點,在發(fā)掘文化內涵的過程中,指導學生的運動技巧,如單人操作和多人合作的花樣跳繩,在體現(xiàn)運動的激勵性和合作性的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體能。
(三)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
小學生的體能訓練是一個需要堅持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關鍵。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豐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發(fā)展,鼓勵學生進行專項特長的培養(yǎng)。例如:女生喜愛的韻律體操和舞蹈,男生喜歡的武術等教學內容,都可以在課外藝術活動小組的訓練中,得到進一步的訓練和發(fā)展,以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和現(xiàn)代藝術的吸引,調動學生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全面增強新時期的學生體質。
三、結語
小學生的體能訓練是做好其它體育運動的基礎。由于學生的體能是身體素質的一種內在的因素,教學中更要引起教師的重視。通過科學、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運動興趣的吸引,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形成運動品質、樹立終身體育的精神,是體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毛東濤.小學體育課堂體能訓練方式的分析與闡述[J].科普童話,2016,22:85.
[2]吳杰.小學體育體能訓練與教學實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