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中職生三年是青少年從心理、性格、身體各方面全面發展的特殊時期。中職生,尤其是以競技體育運動項目為專業的學生深受著競技體育對他們綜合發展的影響。因此,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談一談競技體育對中職生帶來的正面影響。
關鍵詞:競技;體育;中職;影響
體育是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質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之一。中職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高峰期,而競技體育對發展中職生的社會性格,改善心理素質以及強健學生身體方面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伊犁州體育運動學校學生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訓練時長為4-5個小時,包括早操和下午的專業訓練。寒暑假基本上在學校全天集訓,訓練時長達8個小時。比賽之前,根據運動員情況可能會增加訓練。
大部分學生、家長直接感受到的變化是學生身體素質越來越好。追求健康是體育運動的首要目標,進行長期體育訓練,他們會發現,體育訓練、競技比賽,在增強中職生體魄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心理承受能力和改變了他們的性格。
作為中職體育運動學校教師,結合本人十年以來工作上跟學生接觸以及觀察學生的身體、心理上的變化和回想學生時期自己性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改變,談一談現代社會的中職體育水生在長期體育訓練之下,在心理、性格以及健康方面發生的一些變化。
一、心理方面的影響
中職體育生每天進行體育專業訓練,在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對心理健康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體育訓練不僅能改變肌肉,也能改變大腦,影響每一位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發展。
(一)對抗抑郁
中職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特殊時期,其自身人格,心理素質,承受能力都尚未健全。尤其是新生班的學生,面對每天的強度運動訓練以及文化課學習的壓力,往往容易產生抑郁癥狀。
體育鍛煉可以防止或減輕抑郁癥狀,與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一樣,體育鍛煉成為了一種治療抑郁癥的方法。神經生物學機制解釋,體育鍛煉過程中神經遞質的釋放可以調節抑郁癥狀和心境的變化,心理機制的解釋是通過改進掌控性而提升自我價值,改善自尊。而體育運動員在訓練時,在教練員的指導下,大多數動作需要隊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和幫助才能完成。長期訓練,隊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加,自然而然,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隊員之間的感情會不斷增進,逐漸會打破自封閉的心理癥狀,緩解和消除其他方面給他們帶來的壓力,降低他們焦慮的心理程度,便有助于他們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抗拒挫折
中職體校學生每天早上都需要早起上操,所以就算家離學校近,也需要住校。大部分學生開始中職學習是第一次離家,而現代社會優越的生活條件使他們的抗拒挫折的能力逐漸減弱。許多中職生,面對困難和挫折,將不知所措。好朋友之間關系突然變得不好等小小的問題都會困惑他們很久,導致他們在課堂上心不在焉,無精打采。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訓練,多出去參加比賽,經歷多次失敗,多次體驗失敗后所產生的挫敗感之后,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也會隨之改變。比如,每一場比賽,冠軍只有一個,有些學生,參加完比賽回來,因沒發揮好,沒得到自己滿意的成績而對自己感到失望,心慌,眼前一片迷茫。但經歷多了,每一次的失敗會磨煉出他們抗拒挫敗的能力。久而久之,中職生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時,努力調整好心態,累計經驗,鼓勵自己下一次爭取最好的成績。
二、性格方面的影響
在中職體育運動學校,教師教練員觀察學生多年會發現,參加競技體育運動對于學生性格的培養和完善具有較大的作用。
籃球,除了要求自己投籃的準確性外,更強調靈活機智,敢打敢拼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排球、足球等運動項目也要求隊員有高度的團隊意識。這些項目對中職生大局意思、戰略思維的養成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會幫助中職生逐步改變孤僻的習性,變得善于跟人溝通;拳擊、摔跤、散打等運動項目能克服中職生心理問題,比如怕摔跌等膽怯心理,長期訓練,中職生逐漸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克服學習、生活、訓練中遇到的各種挫折。
因此,中職生堅持訓練,可以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已有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塑造良好的性格。
三、健康方面的影響
(一)健美的體型方面
不同體育項目的學生,身體上各部分的肌肉的使用程度不同,體型也各不相同。比如,體操運動員的肩、臂、胸肌發達;籃球、排球運動員身材苗條,腿部肌肉發達;柔道、舉重運動員身體粗壯,胸部肌肉發達;摔跤運動員
(二)強健身體方面
中職體育學生長期訓練,可以使他們的呼吸肌功能增強,胸圍,肺活量增大。長期堅持,學生心肌的收縮能力會慢慢增強,脈搏的輸出量也會相應增大,充分保證身體器官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的供應;長期堅持,還可以提高學生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和敏銳性。因為體育鍛煉能改變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力,使人的反應速度,動作的準確程度和肌體內協調能力得到提高。
四、總結
競技體育對中職生的心理、性格、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應該重視中職生的體育訓練以及競技比賽,使他們通過訓練、比賽來更進一步的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增強自信與自尊,使他們能夠得到生理與心理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延林,王志慶,姚家新,吉承恕,戴群,金亞虹.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認知、焦慮、抑郁和自我概念的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14(05).
[2]倪奇,顏軍,劉飛.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影響[J].群體研究,2017(08).
[3]李訓錦.體育鍛煉對青少年認知功能的應影響[J].家庭生活指南,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