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亮


關鍵詞:手球;青少年;女子運動員;身體形態特征;主因子分析
一、引言
手球運動項目特點是對抗、跑動劇烈,攻防轉換時以有氧為主,射門及防守以無氧為主,是典型的混氧運動。但研究表明,訓練或比賽中無氧只占總量的一部分,主要還是進行有氧運動,因此,優秀的手球項目運動員具備高水平的有氧運動能力[1]。這些都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體能水平作為保障。身體形態是體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的形態反映了一定的機能[2]。因此,運動員專項身體形態指標歷來是選材和訓練監控的重要指標內容。本研究以16名優秀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測試身體形態指標,對所獲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與因子分析,旨在找出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最重要的專項身體形態因素,為手球專項運動選材和訓練監控提供客觀依據和參考指標。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16名優秀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均為江蘇省省錦標賽或省運會冠亞軍選手,年齡14-16周歲。
(二)研究方法
主要為身體形態指標測量法和數理統計法。測試實施方法均按照《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實施方案》和《檢測細則》中有關規定和計算方法[3]進行測試,采用統一規定的器材。數理統計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主因子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在進行主因子分析前,首先對數據進行了KMO和巴特利球形檢驗,KMO統計量>0.7,P值<0.001,數據結果表明,適合做主因子分析。
(一)確定主因子數目
如表1所示,對數據進行主因子分析,提取出4個主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3.882%,結果表明4個主因子足以反映原始指標信息。
(二)主因子命名和分析
如表2所示,提取出的4個主因子,根據因子系數,第一類指標為身高、上肢長、坐高、下肢長、小腿長、指距、大腿長,均為描述肢體長度類指標,累積方差貢獻率為31.712%,因此,第一類主因子我們命名為肢體長度;根據因子系數,第二類指標為腰圍、髖寬、小腿圍、大腿圍、體重、踝圍,均為描述寬度和圍度類指標,累積方差貢獻率為27.546%,因此,第二類主因子我們命名為粗壯程度;第3主因子和第4主因子中代表性的身體形態指標為跟腱長、手寬、肩寬、胸寬,是反映長度和粗壯的指標,累積方差貢獻率較低分別為12.713%、11.911%,可作為前2個主因子的補充,這里不做重點討論。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對于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來說最重要的身體形態指標是描述人體長度的指標,其次是肢體的粗壯程度指標。
四、結語
1.優秀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最重要的專項身體形態是肢體長度,因子荷載較大的指標為身高、上肢長、坐高、下肢長、小腿長、指距、大腿長。
2.優秀青少年女子手球運動員第二重要的專項身體形態是粗壯程度,因子荷載較大的指標為腰圍、髖寬、小腿圍、大腿圍、體重、踝圍。
3.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在以后的女子手球運動員選材和訓練監控中以運動員的肢體長度作為最重要的專項身體形態因素。
參考文獻:
[1]丁軼建,徐希.中國女子手球隊員正式比賽能量代謝特點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4):59-64.
[2]袁運平.運動員體能與專項體能特征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9):48-56.
[3]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委員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