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氣象災害會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建設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損害,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是對氣象災害進行預測,在氣象災害發生之前,提醒人們采取各種應急措施,從而減小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
關鍵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
科學的研究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對策是十分必要的,其能夠促進農業發展,也保證了人們安全。從實際分析可以得出,隨著科技不斷創新,在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開展過程中,更要結合先進技術,不斷提高預報預警應急工作能力。
1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的必要性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同時也是氣象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我國,氣象災害的類型層出不窮,發生率非常高,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會帶來人員傷亡。常見的極端天氣有臺風、雷電、暴雨、干旱、大風、冰雹、大雪、沙塵暴、高溫、熱帶氣旋、低溫冷凍。這些氣候現象不僅發生頻繁,而且每一種類型都會誘發巨大的災難。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頻率更高,也更加致命,比如,泥石流、洪水等嚴重的災害對社會的安定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還會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由此可見,加強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很有必要。
2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有所欠缺
氣象災害應急機制關系到了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工作的有效性,但是因為受到傳統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大多數氣象災害防御部門并沒有結合現狀制定完善的機制,如此一來,則無法科學且規范的開展這一工作。另外,因為操作方法較為落后、反應過慢,所以大多數工作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氣象災害的相關情報,也沒有明確的將象災情分類加以配套分析,落實到各個部門,如此對氣象災害的防范工作有所制約。
2.2未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基建工作的整體質量關系到了氣象災害的防御效果,對于諸多地區而言,因為缺乏對氣象災害防御的重視,所以并沒有給予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這樣一來,對防御災害造成了影響與制約。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因為缺乏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所以在發生氣象災害之后避災與減災措施有所不利,導致社會影響較為惡劣。
2.3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有所欠缺
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可以讓廣大受眾做好準備工作,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當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在發布渠道以及發布方法上存在缺陷,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社會公眾的基本需求,這也對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應急工作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于諸多貧困地區而言,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較為狹窄,人們無法及時獲得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從而引發較大的災情。
3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質量的有效策略
3.1構建完善的氣象災害應急機制
在新時期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預警機制的重視,且要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構建切實有效的氣象災害應急機制,明確應急方案,規劃工作流程,除此之外,部門之間要相互協調,以此推動氣象防災工作的有序開展。相關部門還要制定完善的規范機制,保證工作人員能夠按照規范加以執行,實現其科學性與有效性,提高防御氣象災害的全面與完善。
3.2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當地的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視,并且還要將其積極介入到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之中,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氣象災害應急方案的編制與調整,構建切實有效的防御與救助體系,這樣對救災以及避災具有推動性。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氣象災害防御設施管理以及維護,將政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我國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奠定基礎。
3.3完善氣象災害預報報警信息的發布模式
信息發布的及時性、真實性關系到了人們前期準備工作的可行性,所以需要積極改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的發布方式與途徑,尤其是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信息化的應用可以實現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的創新變革,因此可利用新媒體的方式讓人們快速掌握氣象信息,使其能夠做好防御,同時在日常生活當中,相關政府也需要組織氣象人員進行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讓人們能夠對氣象災害有所了解,如此可有效提高氣象災害防范質量。
3.4做好數理統計工作
毋庸置疑,在當前氣象災害預報系統當中數理統計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對氣象進行分析之前需要先做好天氣的預測工作,然后進行縱向與橫向的對比,將各項數據加以匯總,找出最具有價值的數據進行天氣預測。其中在氣象災害預警系統當中需要對數據加以分析,并且要從物理概念以及生物概念角度出發,尤其是要采取科學化的數學統計方式,保證數據的全面性,盡可能避免經驗主義的發生,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出每一個數據的作用與價值。
3.5實現學科與其他技術的相互整合
在氣象預警當中如果選擇一種方法進行預警,是無法保證其準確性與科學性的,甚至還會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新時期需要實現氣象預警的多元化,這樣才能保證預測的準確性,可以使用長期預測與短期預測相互結合的方式,對數據加以對比分析,這樣可有效提高數據的全面與真實。
3.6建設內容和規模
強化預警信息的有效性,擴大預警信息的實際覆蓋面,保證信息的時效性與權威性。利用模擬信息系統強化對氣象災害的預警,建立市區預警聯通系統,通過信息化網絡平臺,及時向消息較為閉塞區域發布信息。利用一鍵式信息平臺,統籌規劃管理顯示屏、大喇叭等設備,通過網站、短信、郵件、傳真等方式實現信息統一管控、及時反饋。強化信息反饋系統與傳遞設備之間的對接性,利用客戶端植入方式保證安裝便捷、操作簡單、方式統一,無需對原廠設備進行較大規模的變動。此外,在建設過程中需要進行規范化管理,對顯示屏、大喇叭等設備進行統一監管,充分發揮相關設備的傳播功能,利用通訊設備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快速收集信息反饋、盡早發布準確時訊。對氣象系統有關的設備進行實際情況匯總,完善信息存儲、備案、登記、狀態等內容管理。
4結語
為保證氣象災害預警工作順利開展,要時刻以技術創新為根本,不斷發揮技術性優勢,以實現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工作開展的實效性。此外,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更要不斷學習,并要深入工作實際,總結有效的實踐經驗,從而提高相關預報的準確性,進一步為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安巍,孫琪.淺談氣象災害的應急與處理[J].科技與生活(4):167-167.
[2]黎賓燕,何佳苖.如何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的建設[J].科技風(9):185.
(作者單位 :云南氣象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