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麗

◆摘? 要:學習一門語言最終的目的就是應用,想要熟練應用一門語言,就需要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語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學生在語文課上要學到的并非只有詞匯、句子、寫作手法等,而是要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而這能力的最終體現就在于學生的言談和寫作水平。本文結合實際,分析了目前我國高中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作文教學實用性和創新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實用性;創新性
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鍛煉,很多學生與教師不愿付出如此之多的努力,因而對作文教學不夠重視,另外高學生年紀畢竟還小,從來沒有走出過校門,體驗外面的世界,因此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而繁重的課業也剝奪了他們大量的閱讀時間,導致他們能夠積累的作文素材有限,這就造成了我國高高中生寫作水平偏低。想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局面,還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措施,開展語文作文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教學,提升寫作教育的質量。
一、目前我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問題
1.對作文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語文作文水平一時半會無法獲得提升,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的功夫,因此作文教學的“性價比”不高,花費同樣的時間學習成語或是病句、文言文,可以獲得分數上的提升,從而提高班級平均分,因而對于作文教學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還有些教師認為作文水平高也不一定會獲得高分,這其中偶然因素太大,一次審題失誤就可能導致作文文不對題,哪怕水平再高,寫出來也不會獲得高分,因此耗費大量精力進行作文教學用處不大。
2.缺乏正確的方法,不能讀寫結合
目前有很多教師教閱讀就是閱讀,教寫作就只教寫作,然而二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不可以分割開來進行教學。我國目前的作文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
讀而不寫:重復性閱讀的確能幫助學生記憶、背誦文章,但是有些教師一味要求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這些老師過于注重閱讀而忽略寫作的作用,會使學生缺乏應用語文的能力,空有滿腹經綸,卻無法表達,這樣的教育方式就缺乏實用性。學生或許記住了大量名家篇章,但沒有通過寫作的練習與升華,他們不能將知識內化于心,為己所用,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語文這種工具,若是過分依賴課文、不進行寫作訓練,不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學生只能是個觀望者,學不會實踐應用。他們在面對一道“請寫出描寫山水美景的古詩文”題目時會填寫他們背誦的名篇名句,可當他們身臨其境,當他們真正面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他們只能發出無意義的歡呼,卻無法將其與自己背過的詩句結合,讓他們寫一篇游記,他們腦海中浮現的永遠是別人的文字,無法進行創作。
寫而不讀:閱讀為寫作提供基本素材、提供精美句式、提供靈感思路,很多時候人們萌生出寫作的想法是因為讀到了別人的文章而受到啟發,靈感的火花是可以經由閱讀的碰撞產生的。因而足夠的閱讀量是創作優秀文章的基礎,而寫作則是應用在閱讀中所學習到的技能。一個人必是先學會走路再學會跑步,水平能力是循序漸進逐步上升,想要學會寫作,想要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就必然要有廣泛的閱讀量做支撐,有些高中語文老師們跳過閱讀的必要訓練,不給學生吸取別人經驗的時間,直接給學生布置繁重困難的寫作任務,于學生而言只是徒增負擔,在能力范圍之外進行寫作,學生也很難獲得水平上的提升。
(二)學生問題
1.學生對作文教學態度不端正
無論語文水平高低,高中生的作文總能寫出幾百字,許多學生認為“有話可寫”就已經是足夠的寫作水平,不考慮潤色自己的文章,應用多樣的詞語和巧妙的手法、整齊的句式來提高文章的水平,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其本身對于語文課程的重視程度就不夠,熱衷于數理化生的困難題目,對于作文教學不能秉持端正的謙虛的態度,不思進取。而在教育改革后,雖然取消了文理分科,但語文仍然不是最能拉開分差的科目,作文更是不會差出太多,因此學生們不愿將時間花在提升寫作技巧上。
2.學生閱讀量達不到
我國教育現狀仍然是學生為了應付定終身的高考而拼命刷題,學校和教師也搶占各種時間進行授課,素質教育并未得到全面深入推廣,很多高中仍然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進行閱讀和瀏覽新聞,學生不能與社會時事接軌,也沒有足夠的閱讀量,讀的文章少了,自然無法學習成名作者精妙的寫作手法、無縫銜接的段落布局,無法汲取當中的知識,無法靜下心來體味文章的深邃內涵,沒有了閱讀量的支撐,自然無法提高寫作水平。
(三)社會問題
目前作文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是一定的,而且閱卷時有規定大致分數范圍,只要學生認真研讀所給材料,能夠明白出題人的意圖,順應他們的心思定下中心思想,做好點題,稍微潤色開頭結尾,便能獲得不錯的分數,無論語言文字是否優美。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分數都會在某一個特定的小范圍,學生不出大問題,不會獲得低分,但無論如何努力潤色文章,也很難獲得滿分,學生在作文學習方面下苦功夫,可能也提高不了幾分,因此他們往往會將這些時間花在其它項目。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研究
(一)提升作文實用性的措施
1.鼓勵學生善于觀察,積累素材
藝術源于生活,寫作也同樣如此,古往今來無數名家大家都以自身經歷為模本,創作出蘊含深刻哲理、膾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教師也應當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遇到問題多想想為什么,積累生活經驗與閱歷,能夠在寫作時用自身的事例來增加作文的真實性,而不是去編造一些故事。此外,應當鼓勵學生在發生趣事時將其記下,在寫的過程中能夠鍛煉組織語言描述事實的能力,提升作文的實用性。
2.引導學生養成練筆習慣
寫作水平是可以通過不間斷的練習來提高的,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練筆,養成有了靈感就記錄下來的好習慣。需要注意的是,中學生學習任務已經較重,若是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較重,很可能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導致學生應付寫作,甚至為了完成任務而免不了編造謊言、甚至抄襲文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老師應當布置比較輕松的寫作任務,難度較低,字數適中,并鼓勵學生應用課文中學到的寫作手法,將真實的故事記錄下來,并在其中蘊藏真情實感。例如,課文后經常有小練筆,有對課文中故事的續寫延伸,有對其中人物事物的評價,教師可以讓學生簡單寫一二百字,并且不將其作為必須的作業,而是選做的有獎活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踴躍練筆,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另外不會引起學生方反感,一舉數得。
3.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法
前文中已經論述了讀寫分家的弊端,因此教師想要做好作文教學工作,就必須采取讀寫結合教學法,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文化積淀,通過寫作將其應用。若想實現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推廣,必定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思想,讓他們明白讀寫不可分家,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另外老師需要以身作則,自己也養成讀寫結合的習慣,為學生作出表率。
4.認真批改作文,細致分析學生問題,并接受學生的評價反饋,及時整改
教學評價環節是學生獲取教師對自己的評價的重要時機,教師應當注重評價工作,從作文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慣用的寫作手法、內心的思想,據此對學生作出客觀、中肯、全面的評價,而不是單單憑借語文考試的分數來斷定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及時指出,幫助其整改,并注重因材施教,對于含蓄內斂的學生,不能采用太過直接的教育方式,要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而對于驕傲自滿的學生,應當嚴肅地指出,防止其飄飄然。還有,作文是一種自由的題目,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對待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沒有兩個人的思維模式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同作文又會體現不同的水平,教師在點評作文時不可將某一類型一筆帶過,而是要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情況,不能厚此薄彼。另外,教師也應當接受學生的評價,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機制,及時收取來自學生的反饋,發現自身寫作課堂上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共同進步。
(二)提升作文創新性的措施
1.傳授多樣化寫作技巧
唯有進步才是對努力最好的回報,學生在發現自己的進步時就會獲得更大的學習動力,從而陷入良性循環。若想讓學生在作文分數上獲得進步,教師就應當傳授他們一些新的寫作技巧,能夠緊緊抓住閱卷老師的眼球,在千篇一律的文章中脫穎而出。例如,首先要注意卷面問題,在隱形中提高作文分數。還有,題目必須精妙,既能點出主題又不能落了俗套,要抓住閱卷老師的心。分別在開頭的結尾點題,可以兩次凸顯主題,又形成呼應,體現學生對于中心思想的把控能力。題目后可以寫一個題記,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自己創造一個精妙的句子,開篇點題同時又能彰顯寫作者的文學水平,正文采用小標題形式則可以使文章層次清晰、脈絡分明,能夠方便讀者將其分層。
2.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針對某一觀點,能夠使用的經典案例是有限的,但是從不同角度看,同樣一件事就會被賦予不同的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多角度思考的練習,例如讓他們寫下一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意義的事情,從不同角度思考這件事的啟示,并將其簡單寫下,然后根據內容擬定不同題目,選取其中自己認為最有新意的一個寫成作文。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定題目讓學生寫作文大綱、梗概的方式鍛煉他們多角度思考和觀察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結束語
作文水平是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直接提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教師必須提高對于作文教學的重視程度,采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提升作文水平,讓他們的作文具備實用性、創新性,使其能夠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石成芳.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3.
[2]郭欽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05):184.
[3]趙震.談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創新性與實用性[A].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4]朱玲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探賾[J].成才之路,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