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摘? 要:通過網絡、社交平臺的建立,將家庭、學校聯系在一起,實現信息化環境下的深層次、多方位的教育效果,從而有效提升當前教育質量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家校合作;現狀;問題;方式探索
1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1.1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處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由于培養目標、教育理念的不同,學生的發展方向也略有不同。基于此,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配合能夠根據學生在校實際表現,綜合家庭、學校兩方教育力量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2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能夠促進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中對于學生的影響的全方面的,在行為習慣方面更是有著深厚的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行為習慣方面要保持一致性,互相配合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1.3促進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信息交流
家長將學生送進學校進行培養和教育,是為了學生能夠成才,在教育過程中學校與家庭之間要保持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這樣才能夠將學生情況及時的反應到家長,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校表現,也能夠通過家長的交流從而使教育更加一致性,同時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家校合作并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目前信息化環境下,使兩者交流更加便捷,是促進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
2信息化下的家校溝通的優勢
2.1家庭與學校交流更加便捷
信息化環境下,家庭和學校的溝通交流更加便捷,可以通過QQ、微信等現代化社交渠道建立有效快速的聯系。建立家長之間、家長與學校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能夠對當前教育的疑惑進行討論和解答,也可以討論有效的教育方式。多方思想主體之間,通過研究討論的形式,促進其形成更加有效多樣的教育形式和方式策略,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
2.2加強輔導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
信息化背景下,家長可以與輔導員教師進行直接的溝通,加強了學校、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系。與此同時加深了三者之間的了解,為家校合作的開展提供了高效的平臺。
3信息化環境下家校合作教育平臺建設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中指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7.53億人,普及率為55.8%。近一半的用戶每日使用移動社交應用三次以上,80%以上的用戶每天用移動社交應用的時長在1小時以上。用戶使用率最高的前二名社交應用為微信、QQ,使用率分別達到87.3%、64.4%。
目前高速發展的信息網絡技術,使人們日常生活中手機上網已經成為普遍的行為,這為當前高校實行家校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礎。學校通過校園網站、QQ、微信建立群組,實現年級、專業、班級的分組,建設家校合作教育平臺,實現信息的交流,資源文件的分享以及教育的合作,還可以對學生的教育實現協同管理的效果。
4家校合作實踐方式探討
4.1明確家校合作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家庭與學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體現的作用是不同的,通過教育主體學生,學校和家庭建立了聯系,因此家校合作的重點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在合作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家庭和學校的權利與義務。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需要為教育質量效果承擔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家庭之中,家長作為學生的監護人,有權利對學生的教育情況進行監督,同時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學校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吸引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教育活動中來,同時也能夠對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4.2重視溝通方式與技巧
信息化環境下為家庭和學校之間提供了便利的教育交流平臺,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要重視溝通方式和溝通技巧,進一步深化家校合作。
首先輔導員、教師、家長之間要互相尊重,家長與教師之間要互相學習和進步,家長可以通過對學校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等等,完善家庭教育,學習教育技巧和教育知識技能。教師要與家長之間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共同培養學生健康發展。
其次,家長與教師之間要建立充分的信任關系,家長將學生托付于學校,是想讓學校更好的培養學生成才,而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是工作、是責任、是事業。家校合作需要以信任為前提,“玉不琢不成器”,只有家庭和學校共同教育下才能使學生全面發展。
此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家校合作也強調的是合作關系。家校合作的建立能夠使教育效果提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要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建立更加融洽的教育氛圍。
5基于信息化環境下的家校合作方式
5.1合理利用社交平臺
通過社交平臺的聯系,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校期間的優秀表現可以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快速的信息傳遞,促進家長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情況。具體可以對課堂情況、學習成績、活動專欄、表現評價等等進行相關的信息反饋。家長由于需要工作,時間也比較緊張,建立社交平臺后可以隨時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情況,關注學生和學校動態。同時家長也可以對家庭教育的方向更加具有針對性,能夠減輕教師教育壓力,提升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5.2學校網站的合理利用
通過網上家長學校網站的使用,有利于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提高了校務工作效率,節約學校辦公經費的開支;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強化對學生全方位的管理;有利于學校傾聽家長的意見,接受家長對學校的監督;有利于加強班主任工作的過程管理;有利于網絡環境下社會化學習體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宣傳教育的成就,發布教育資訊。
5.3直播平臺的有效利用
學校在舉行多樣化形式活動的同時,可以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并保存相關視頻至視頻網站。并通過社交平臺提前通知家長,家長可以對相關活動進行觀看,了解學生的動態以及學校動態,直觀的了解學生在下期間的活動。如果家長時間較忙,可以觀看視頻內容。
5.4加強信息的反饋與交流
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如果發現學生的情況或學校的教育情況有不足或需要完善的,可以通過社交平臺進行反饋和交流,探討不同教育形式的可行性和完善途徑。教師也要引導家長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提升人才教育效果與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濤,丁薇,張少龍.創建家校合作新型模式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基于促進成長型家長(家庭)形成的視角[J].教育導刊,2017(01).
[2]殷鳳.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定位及功能歸位[J].教學與管理,2013(01).E79B5F08-E8C1-4FB6-BEB0-3E7CA3828A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