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勤
摘要:通過查閱乒乓球運動中的損傷的相關文獻資料,發現關節扭傷是乒乓球運動損傷的主要表現,而且乒乓球運動損傷主要集中在肩部。在乒乓球技戰術中正手弧圈球技術需要肩部的爆發力。所以我打算針對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動作中出現的肩關節損傷做一些解剖分析。
關鍵詞:乒乓球;運動損傷;肩部
一、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特點分析(以右手橫拍為例)
(一)乒乓球正手弧圈球引拍階段的身體姿態變化
準備姿勢:左腳在前右腳稍后,兩腳與肩同寬,彎腰收腹。在引拍過程中運動員根據來球方向快速移動,右腳稍后撤或者左腳稍向前邁,右前臂內旋且向右、后、下方引拍,自然放松但不能完全伸直,手腕內收,身體重心降低,右膝微屈。
(二)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揮拍階段的身體姿態變化
從引拍末端由重心支撐腿發力蹬地,身體快速的向右扭轉的同時右前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收臂直至球拍觸球。右腳用力蹬地轉腰,身體重心快速向左前方移動,快速屈右前臂擊球。
二、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解剖學分析
(一)乒乓球正手弧圈球引拍階段的肌肉工作機制
引拍過程中原動肌為三角肌、岡上肌、大圓肌和胸大肌完成近側支撐的離心工作。引拍過程中右肘關節角度明顯大于右肩關節角度。肘關節充分伸展的原動肌是肱三頭肌和肘肌;右前臂旋內的原動肌是旋前圓肌和旋前方肌;指關節握住球拍的原動肌是前臂的屈指肌群;軀干右轉并側傾的原動肌是脊柱右側的豎脊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完成下支撐向心工作。
(二)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揮拍階段的肌肉工作機制
右肩關節由外展稍后伸至內收稍前屈的原動肌是胸大肌、背闊肌等肩關節內收肌群完成近側支撐向心工作;肩關節由伸變屈原動肌為肱肌、肱二頭肌、肱繞肌完成近側支撐向心工作。軀干和下肢運動的原動肌和工作機制為右腿髖關節伸、膝關節伸、踝關節屈,主要由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半膜肌、股四頭肌和腓腸肌等完成原側支撐的向心工作。
三、肩關節的生理解剖特點
肩關節是由肩胛骨的關節盂和肱骨頭組成,相連兩股關節面大小相差較大。關節窩周緣有盂唇,使關節窩稍許加深,關節囊薄弱松弛,附著在關節盂周緣和肱骨解剖頸之間。關節囊壁內還有由滑膜包裹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通過,此腱有加固肩關節的作用。
肩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能繞三個基本運動軸運動,繞額狀軸可做屈伸運動,繞矢狀軸做外展內收運動,繞垂直軸做內旋外旋運動,此外尚可做水平屈伸和環轉運動。由于肩關節是多軸關節,相連骨的關節面大小相差較大,關節囊薄弱松弛,關節本身的韌帶少而弱,因而是人體最靈活、穩固性較差的一個關節。
四、肩關節損傷的原因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要求肩部快速的收縮揮臂來完成擊球動作,經過反復快速的揮臂會使肩關節很容易與周圍組織發生摩擦與擠壓,在承受較大力量時就很容易發生損傷。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中動作技術不規范,動作隨意,沒有制動,容易導致局部負荷過大,容易肩關節肌肉拉伸。
總而言之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技術不規范,局部負荷過大,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素質太差。
五、肩部的康復訓練
針對肩關節損傷的原因可分別提出相關預防措施,這是一個普遍性的認識,我覺得還應該從加強專項力量訓練和肩部的康復訓練入手,從根本上加強關節穩定性,協調性。
肩關節的康復訓練多種多樣,但大體原則一致,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牽拉或柔韌性訓練,力量訓練、手法治療、器械治療以及其他療法。這里主要以牽拉柔韌性練習為主進行綜述。
后部肩關節結構牽拉:有研究表明,后部關節囊和肌肉的牽拉對于過頭運動員有積極效果。目前針對后部肩關節緊張的牽拉練習常見的主要包括睡眠者伸展和水平內收牽拉。這兩種牽拉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變肩關節內旋不足和靈活性,提高后部肩關節肌肉的柔韌性。肩胛骨固定的的水平內收牽拉是牽拉肩關節后部結構最有效的方式。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中,在引拍過程中需要前臂內旋,肩關節帶動手臂發力。在擊球過程中需要正確的動作技術就需要在正確的位置做正確的動作—制動。所以對后部肩關節的拉伸很有必要。
胸小肌牽拉:胸小肌柔韌性減弱會影響正常的肩胛骨運動,尤其是上旋、外旋和后傾。胸小肌牽拉練習可以幫助恢復正常的肩關節姿勢和恢復胸小肌的長度。胸小肌的牽拉包括站立位的自我主動牽拉以及坐立位和仰臥位的人工被動牽拉。目前,自我牽拉中大多使用肩關節外展90度,肘關節屈90度墻角式牽拉。
參考文獻:
[1]須曉東.優秀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研,2005,03:108-110.
[2]張冉,趙鵬.肩關節損傷的體能康復訓練 [J]. 中國體育科技,2018,5401:90-98.
[3]叢林,朱靜華.肩關節損傷及其防治[J].田徑,2014,10:60-61.
[4]孫士杰.對乒乓球運動中肩關節損傷及預防的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310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