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
摘要:要想讓學生撬動地球,就得給學生一個杠桿;要想讓學生知道螃蟹好吃,就得讓學生去嘗一嘗;要想讓學生能跑,能跳,能打籃球,能踢足球,課堂上就得讓學生去跑,去跳,去打籃球,去踢足球,總之是讓學生去自主體驗。
關鍵詞:自主體驗;快樂;小學體育課堂
中國有句俗話“好身體是鍛煉出來的,好頭腦是思考出來的,好腳板兒是行走出來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做任何事情沒有去親身體驗,沒有自己去真真實實地去做,是不會成功的。而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的一門學科,比起其他文化學科來說更偏重于情感態度的改變和技巧的學習,這樣的學科屬性,就更決定了教學應該是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地體驗,只有學生自主去體驗,才能掌握體育技能,才能感受體育的快樂。
一、舍得放手,增強自主體驗
所有教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控制欲強,表現就是喜歡“指揮”學生,喜歡“安排”學生,喜歡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規規整整、按部就班地做事情。而自主體驗的課堂,就得從摒棄教師們這個共同的特點開始,做到這一點也并不難。小學生有小學生的特點,體育有體育的特點,孩子們這會兒跳得興致正好,就讓孩子們多跳會,跑的興致正高漲,就多跑會兒,自主體驗其實就這樣簡單。
在籃球原地運球教學中,這節課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小學生的籃球興趣比所謂規范的技術更重要,而興趣的培養很大部分來源于學生的自主參與體驗。第一個教學活動,每人一個籃球,學生們自由結組,自由選擇運動方式,進行自主體驗。這個過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監督學生的安全,鼓勵一部分不愛運動的同學積極參與。這個教學活動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熟悉球性,同時創造積極參與的課堂氛圍。第二個教學活動,教師示范講解原地運球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學生們集中模仿練習,教師做巡視指導。接下來,仍然是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生散點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籃球,并不是教師這節課教了原地運球,下節課教了行進間運球,再下節課教了三步上籃,然后學生就會打籃球了。這種過分程序化的教學,是不利于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反而是教師的“放手”不干涉學生的自主體驗,才是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開始。
二、組織游戲,實現快樂學習
當然,自主體驗也并不是完全“無組織、無紀律”地“瞎跑”“瞎玩兒”,而是要順應孩子們的天性,盡量不著痕跡地安排學生們喜歡參與,原意參與的課堂活動。如果課堂組織枯燥乏味,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們就沒有興致去參與體驗;相反,如果教師組織的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們肯定就主動地去參與了。什么能夠讓學生高興地、主動地去參與呢,那就是游戲,游戲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
在起跑教學中,在學生們大體懂得站立式起跑的概念之后,教師組織了學生進行“黑貓警長捉老鼠小偷”的游戲。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兩個大組的各個同學面對面相隔一米的距離站好。每組選出一個組長,組長通過“石頭剪子布”的形式,決定哪組是“黑貓警長”,哪組是“老鼠小偷”,并且在游戲開始之前組內協調好每組對應“抓捕”的對象,游戲開始時,抓捕對象不能再換。游戲開始,聽到教師口令,“老鼠小偷”組扭身快跑,“黑貓警長”組奮力抓捕,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黑貓警長”摸到“老鼠小偷”算“黑貓警長”贏,反之輸,然后再輪換。
這節課的孩子們最開心的可能并不是懂得了“站立式起跑”的概念,而是教師組織的快樂游戲。而組織游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能夠讓學生快樂,而是學生們快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快速起跑的能力。
三、加強指導,規范體育運動
小學體育有時就可以理解為“玩耍”,跑跑跳跳,玩毽子,耍“籃球”、“足球”等等,但是如果課堂僅僅停留在孩子們這種自主體驗的“玩耍”階段,那么課堂也就失去了課堂的真正意義。所以說,自主體驗它只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還在于在學生們自主體驗的基礎上,教師的強化指導。我們強調的是指導是在體驗的基礎上指導,體驗是在指導的基礎上體驗。
在足球教學中,上課開始,首先是孩子們自主體驗,熟悉球性。這個過程大概10分鐘,教師介紹幾種熟悉球性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體驗。體驗時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一起,讓學生自主模仿,也可以在教師介紹的基礎上,學生自學自練。接下來,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大約25分鐘時間,學習腳弓踢球的方法。學習的方法,是兩人一球,相距4—6米的距離,進行自主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共同解決。最后是展示比賽的過程,進行腳弓點球大戰游戲,比賽結束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教師的指導能夠讓孩子們的自主體驗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讓“玩耍”逐步成為真正的“體育運動”,所以,自主體驗并決不能理解為對學生完全的“放任”,而應該是教師指導更高明的一種手段。
畫餅是不能充饑,望梅也不能解渴的,體育運動不體驗、不實踐是掌握不了技能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積極情感,有自主能力,有實踐擔當的人才,所以,體育教師也應該牢記這樣的教育箴言,牢記自己的教育使命,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體育課堂充滿快樂,充滿活力,并且能夠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出現代社會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靜.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集體效能[J].科技信息,2011 (22).
[2]張紅.如何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學周刊,2011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