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梅
摘? 要:“什么知識最有價值?”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學會發展在新的教育價值觀的引導下,將會逐步占領主要地位。
關鍵詞:試論;小學;語文教學;“四有”
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師該怎么教、學生該怎么學,如何打造精彩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如何讓課堂成為學生成功的舞臺,健康成長的地方……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深深領悟到: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興趣盎然的、有自己獨特體驗的、有收獲的課堂。
一、有體驗
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生成,讓學生有獨體的體驗。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著很大的差別,將他們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產生的獨特感受無法預設,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這時老師應關注學生的這些體驗,并引導好他們用這些體驗去理解體會文本和中心。比如教學《小珊迪》這一課時,在學生初步了解語文內容后布置學習任務: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哪個地方最讓你感動?這樣運用發現法去學習課文,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通過讀、找、思考、交談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體會與小組成員交流。有學生哽咽著說:小珊迪快要死了,還能記著小弟弟,這種患難的兄弟之情真令人感動!我還想到有一次表弟來我家玩,把我最愛的變形金剛玩具弄壞了,我還生氣地責怪了表弟,真不應該!有學生接著贊揚說:從這可以看出小珊迪心地善良!我們要向他學習,做個善良的人!也有同學提出疑問:小珊迪死了,他的親人呢?他的父母是怎么死的?他為什么難過地說?為什么他腿壓斷了不是躺在醫院的床上?……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體的感受和體會,這時老師要根據學情的變化靈活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用嘴說,用心去感悟來達到理解課文和體會文章中心。體驗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體驗使學生得到發展,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體驗的過程才能上出鮮活的好課來。
二、有運用
葉圣陶說:教材無非是例子。語文的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應用,因此,語文的學習不能只是停留在課本這一個例子的內容的理解于背誦中,要以此為例,舉一反三,比如,我在教學《最大的“書”》一課時,首先我引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感嘆號的加強語氣的用處,體會叔叔對于啟發孩子的和愛,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運用文中的句式,展開想象進行口語交際,學生既掌握了文中的對話,更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語文能力在這樣的語文實踐中不斷鞏固,不斷提高。
三、有改革
語文教學需要改革,這是必然的,于此我們就不能拘泥于傳統,而裹足不前;但是,我們又不能急于冒進,要結合舊教材,結合傳統教學法,構建“在實踐中嘗試,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反思,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以及與其它學科、社會生活的聯系。多年來,我們語文老師教學上習慣于“滿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錮學生的審美評價想象;將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將一個個互為聯系的知識點,肢解得零離破碎,學習新課標以后,在教科書的使用上,就要具備一種開放的理念。打破原來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這是教學中的基本任務。再說語文課,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語文教材,應結合其它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資源。并且要結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習資源的整合是一個極為廣泛的概念,它包括學習的方式、內容等方面。就學習的方式而言,有整體學習,合作學習,個人學習三種。傳統的語文課堂是教師一言堂,是教師的獨白,是一對多的單一交流,而忽視了其他幾種學習方式。語文新課標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討性、自主性的一種學習方式,主張師生、生生、人機等多種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僅有的學習資源中獲取最大限度的教學效益。教學資源的整合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四、有收獲
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這取決于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小學語文教學應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即是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要做到“一課一得”,也就是說要有所收獲。比如《五彩池》這篇課文的作者把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形象地用優美的文字再現出來,特別是五彩池的形狀多樣、大小不一、美麗神奇更是寫得傳神,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的感覺。老師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美的同時,讓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下來并熟讀成誦,從中體會比喻、擬人手法的好處來進行語言的積累。又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時,立足文本,讓學生讀、說、演、再讀等形式來品味語言,在體味盧溝橋的獅子特點后引導學生模仿課文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的訓練。再如《虎口藏寶》這篇課文作者對主人公納塔莉的語言、動作、神態、心里活動的描寫非常準確、形象、生動,老師可通過讓學生找、讀、品、悟這些句段來體會人物的聰明、機靈和勇敢,然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進行小練筆,通過描寫運動會上運動員、觀眾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來展現運動場面的熱鬧和緊張,做到讀寫結合。總之,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讓學生有所收獲,盡量做到“一課一得”。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別還應有“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師應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我們除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受語言的同時,更應該把他們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