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動手操作活動可以很好的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既能加深學生的記憶,又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新課改明確指出,為了保證數學教學活動能夠有序的開展,不能單純的依靠老師的講解及學生的重復練習,要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自助探索中,通過動手操作活動,結合課本知識,讓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數學中的抽象知識。收到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影響,小學高年級數學在引入動手操作活動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本文主要就這些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動手操作活動;問題改進
根據學生在小學階段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小學生只是單純的吸收知識與反復的練習,并且由于數學知識的概括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數學知識,動手操作活動能夠讓學生形成自身的數學知識框架,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能夠真正的理解數學。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活動中,由于受到課時與教學任務的影響,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老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避免學生大規(guī)模的出錯,準備好所有的活動學具,先示范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學生一板一眼地根據老師所教授的方法去做,并得出最終的標準答案。在這過程中,學生雖然很少出錯,但是這種動手操作活動,僅僅是學生對老師的簡單的模仿,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沒有自主的發(fā)現(xiàn)問題,刻板的得出結論,使得學生無法理解實踐活動的真正的意義,最終不能夠理解數學知識,所以說這樣的動手操作活動是無效的,無意義的。
一、動手操作活動存在問題的原因
動手操作活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為課堂的時間和課程任務不允許學生出錯,因為小學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有很多的操作活動必須潦草的結束,或者老師僅僅布置學生任務,讓學生回家動手操作,比如,在小學四年級學習平均數與條形統(tǒng)計圖的時候,這一章節(jié)的任務是學生要準確的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征及知道如何去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能夠準確的求出統(tǒng)計數據的平均數。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之前,必須要有統(tǒng)計數據,獲得數據是非常的浪費時間的,有的老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就免去了學生調查這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將調查的統(tǒng)計數據告訴學生,讓學生回家制作統(tǒng)計圖并求出平均數,讓學生單純的去畫條形統(tǒng)計圖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如果結合調查,讓學生將自己所調查出來的數據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且讓學生能夠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是為了反映數據的變化,與數據統(tǒng)計所服務的,但是老師省去了調查這一環(huán)節(jié),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中,老師起到了主導和引導的作用,有的老師不能找到動手操作的目的和意義,不能很好地組織動手操作活動,并且存在著重視操作的結果,而輕視操作的過程,為了很快的得出最終的結果,再都是操作活動中壓縮時間和機會,老師的觀念和教學的專業(yè)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動作操作活動的效果,比如說,在學習圓和扇形這一課的時候,有的數學老師認為這一課無關緊要,僅僅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圓形和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并得出幾條結論,讓學生反復重復的背,這樣的教學效果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圓形和扇形的聯(lián)系,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理解圓形和扇形,老師應當組織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利用圓規(guī)去畫幾個圓形,并利用剪子將所畫的圓形剪下來,老師在引導學生從減下的圓形上剪下幾個扇形,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學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圓形與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類比圓形的特征來類比扇形的特征,為以后學習扇形的面積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活動的改進方法
因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活動的時間有效和教學目標的限制,要想發(fā)揮動手操作活動的意義,保證動手操作活動有序的進行,老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出改進,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師必須追小學數學教材,吃透并把握編者的目的和教學的目標,了解數學教材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開展數學操作活動的機會有限,教師要選擇有價值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多種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允許學生出錯,不能只關注結果要多重視過程。在組織動手操作活動中一定要設計詳細敘的動手操作計劃,提高活動的組織能力,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很強,老師在動手操作活動之前,要將,目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每個人的分工及時間的分配操作的步驟,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都要在動手操作活動之前詳細的記錄好,保證作手操作活動有序的進行。操作活動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模式,小組學習可以很好的提高動手操作活動的效率,老師按照活動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將學生合理的分組,對每一個小組都要進行詳細的分工,比如說在學習扇形統(tǒng)計圖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班內的同學分為四人一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不同的任務,比如說一個小組去調查班內同學的興趣,另一個小組組調查班里同學的課外作業(yè)完成時間的長短,組內的成員進行分工,為了保證活動的效率和時間,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完成對幾個同學的調查,統(tǒng)計出最終數據,并一起制作扇形統(tǒng)計圖,能夠闡釋扇形統(tǒng)計圖制作的過程,解釋統(tǒng)計的結果,這樣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其中,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結束語
只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知識永久的記住知識,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在自己的思維中形成數學知識結構,為以后初高中生的數學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去掌握動手操作活動組織的方法,合理組織動作操作活動,使動手操作活動的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冬梅.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動手操作活動中存在問題及改進[J].萬方數據,2017.
[2]黃素娟.小學數學課堂動手操作存在問題分析及其對策[J].科教導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