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倩
摘 要:黑龍江省位于我國東北部,其地理位置和特色的風俗習慣使得該區域產生了眾多獨有的特色文化,在此文化和地理環境的影響之下使得黑龍江地區的建筑類型和建筑規劃布局上與中國其他地區尤其是南方地區的建筑類型有著明顯區別。本文通過對地理位置進行對比討論從而對黑龍江省的建筑和人文進行研究,為黑龍江省的城市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人文歷史;地理差異;區域文化
0 前言
中國幅域遼闊南北緯度跨距較大,溫度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差異使得中國不同的區域下誕生了眾多不同的特色文化。黑龍江省是我國東北地區一個重要的省份,地形地貌以山地、臺地為主,西部和東北部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由于位處寒溫帶和溫帶之間,導致黑龍江省氣候地域差異較大,夏季降水充沛,冬季干燥少雨且冬季寒冷漫長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在此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下,黑龍江省地區的人們充分利用其水文優勢和山地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孕育出了眾多燦爛豐富的物質文化。黑龍江東部和北部與俄羅斯接壤,在此條件之下兩國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碰撞,大量的教堂建筑,古典主義建筑,穹頂結構建筑等沙皇歐式風格建筑類型極具鮮明地反映了黑龍江省建筑結構類型與中國傳統建筑結構類型的不同,而對于黑龍江省的傳統民俗建筑而言,多數都是采用砌式結構,主要作用在于抵抗嚴寒在使房屋室內溫度高于室外溫度。黑龍江省的原住民中包含了我國大量古老的北方民族,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在眾多民族文化的影響之下使得黑龍江省擁有了自己獨特居住、飲食、交通文化。黑龍江省的建筑類型和特色區域文化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文化的交流融合而產生的,需要通過結合其他地理位置下的區域文化進行對比后才能對黑龍江地區的特色人文地理作出分析和總結。
1 特色的建筑類型
黑龍江省的建筑結構類型主要由現代建筑,滿族民居,俄式風格建筑組成[1]。對于現代化建筑而言,由于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們不再考慮自然條件對房屋結構的影響,現代化鋼筋水泥結構的穩定性遠遠高于傳統建筑結構。特色俄式風格建筑的產生是由于中國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人們的遷徙使得建筑風格發生了改變,俄式風格的建筑是清末民初才開始興起的,受歷史的影響因素較大缺少人文情懷。而對于黑龍江地區中長期且一直流傳存在的傳統滿族民居,則需要對比我國不同地區的建筑結構類型后才能了解其建筑結構類型的產生和發展。
滿族民居的特點在于獨棟設計,使用方形石質磚塊堆砌,黃泥涂覆穩固,房頂結構多數為磚瓦式或封閉式,外觀造型簡單沒有過多的浮雕裝飾,適合在平原地區進行修建。對比同樣是以磚石堆砌的南方徽派風格建筑,徽派建筑更為突出建筑結構的氣派和豪華,大量使用建筑雕刻藝術對門樓、屋脊進行修飾,徽派建筑的產生是因為該地區的居民講究規格歷數,時刻遵循祭祀先祖供奉先祖的傳統,把祠堂文化結合到所居住的環境之中而形成了特色的徽派建筑。而黑龍江地區的滿族民居則沒有那么多文化上的講究,簡單而不簡陋,將就但不講究,保留了人們對于家的基本要求,能夠正常生活外,更多的是能夠隨時與周圍的鄰居。
房屋存在的意義在于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天黑之后能夠抵擋野獸的侵擾,天氣轉變,在屋內能夠有舒心的生活。吊腳樓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地理因素,依山勢靠河流而建,充分考慮氣溫條件的影響,使用木材進能夠吸收屋內熱量并向外散發,將門窗進行鏤空設計使得空氣流通,此外懸空的設計使得人們居住和生產種植的空間進行區分的同時防止毒蛇野獸的侵擾。吊腳樓從輕質懸空的搭建設計,依山靠水的地理選擇都展現了人們的高超智慧。滿族民居進行設計和搭建上同樣具備人們對于生活而產生的創造和智慧。黑龍江地區氣溫在冬季極低,房屋設計上需要考慮防寒性和保溫性,采用土石為材料搭建形成的房屋結構能夠為室內提供一個密閉保溫的空間,滿族民居特有的炕床設計能夠在寒冷的冬季為室內提供熱量。
建筑風格的形成深受區域文化的影響。羌族的碉樓文化展現了羌族人民中對于神靈和自然的敬畏,福建土樓展現了土家族中對家這一文化的解釋,黃土高原的窯洞民居則反映了陜北人民辛勤勞作抵抗自然的勤勞文化。滿族民居作為中國東北部地區的特色建筑類型,同樣具備優秀豐富的地區文化[2],由炕床衍生的東北地區飲食和生活習慣,由堆砌獨立結構發展成為的四合院文化,滿族民居受地區文化影響也影響帶動著中國東北部人們的生活向前發展。
黑龍江地區的傳統滿族民居的產生是為了抵御嚴寒,房屋之間的緊密連接促使人們閑暇之余相互交流使得東北地區文化傳播變得更加容易,一方面黑龍江地區的特色建筑是由地理條件和區域文化影響而形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對文化的影響使得人們回過頭來發展和創新居住環境。
2 特色的區域文化
黑龍江地區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因此在該地區下不同民族的文化跟習俗進行融合后產生了屬于黑龍江地區新的區域文化。
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就是民族文化融合后產生的新文化。游園會與廟會文化相同,農歷新年的時候各族人民聚集展現各族的文化和特色技藝并結合哈爾濱特色的民間藝術冰燈最終形成了讓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所熟知的哈爾濱冰燈游園會。二人轉的前身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北方民族中祭祀活動,在結合了漢族的戲劇表演藝術及民間傳統的秧歌之后演變為了家喻戶曉的特色戲曲文化。黑龍江地區不同于中原地區,民族種類多,地理環境隔絕,氣候環境艱難,在此環境之下黑龍江地區的人們依然通過自己的智慧去改善和創造生活,形成了地區下特有的文化。
3 總結
綜上,地理位置差異對區域下的建筑結構有一定影響,但導致不同區域下建筑結構不同的主要因素還是在于民族風俗習慣和文化的影響,繼承和發揚區域文化將更有效地促進區域的發展[3]。
參考文獻
[1] 黃沫白《滿族建筑的符號學特征研究》[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6)
[2] 岳天明 《滿族民居與鄉村景觀研究》[J] 《山東林業科技》,2008(6)
[3] 闕驊 《地域文化下的室內設計研究》[J]《裝飾裝修天地》,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