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摘要? 水稻是桐城市主要農作物。近年來,在水稻種植上大力推廣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提高了病蟲害的防控效果,降低了化學農藥的使用率,節約了成本投入,有效提升了農田生態環境、稻米品質和經濟附加值。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4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9)01-01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1.008
Green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Drug Re?鄄duction of One?鄄crop Rice in Tongcheng City and Its Promotion
LIN Wei(Daguan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Tongcheng City, Tongcheng, Anhui? 231400)
Abstract Rice is the main crop in Tongcheng city. In recent years, green pest control technology had been vigorously promoted in rice planting, which had improved the control effect of pests and diseases, reduced the use rat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saved the cost and investment, 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farm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ce quality and economic added value.
Key words? ?Rice;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ield management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綠色健康食品的追求日漸增強。但是當下農業環境正遭受越來越重的污染,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人體健康構成了威脅。如何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健康的食品已經成為當下的重要難題。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探索綠色增產模式,是未來農業生產的的必然趨勢,所以農藥的科學施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施用量是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桐城市地處江淮之間,水資源豐富,是重要的水稻生產地。近些年來,該市堅持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開展綠色生產瓶頸技術攻關,提升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增強該市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和稻米市場競爭力。現將該市優質稻米減藥綠色防控技術總結如下,以期為廣大農戶春耕生產提供指導。
1 農業措施
1.1 翻耕深水滅蛹
4月上旬,空閑田、冬閑田在螟蟲化蛹高峰期時,及時翻耕,同時深灌水5~10 cm,3~5 d后,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可被殺死。
1.2 選用抗病良種
要選擇抗倒伏、抗病抗蟲性好等抗逆性強的水稻品種,且最好具有分蘗力強、營養價值高、商品性好、米質優良等特點。
1.3 種子消毒
水稻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消毒。通常將種子晾曬1~2 d殺菌,再用1%的石灰水浸泡2~3 d,24 h換一次水,然后進行催芽播種。種子播前消毒可有效預防水稻常見病蟲害。
1.4 健身栽培
①徹底清潔田園:因為有機水稻栽培區域不得使用化學除草劑,所以在早稻移栽前,應清除田邊和溝邊雜草、垃圾,徹底清潔田園,減少病源、蟲源,切斷侵染環節。②科學施肥精細管:有機水稻種植區只能使用經堆漚腐熟的農家肥或經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肥料,要做到科學施肥,不偏施氮肥,多施有機肥和農家肥;提倡農作物秸稈還田利用;推進利用冬閑田種植綠肥,廣泛利用農家肥。
2 科學合理使用農藥
2.1 防治原則
單季水稻生產上的用藥次數、施藥量和安全間隔期嚴格按照GB4285、GB/T 8321的標準,盡可能做到少用藥。提倡藥劑交替使用和科學混用,盡量避免產生耐藥性。種子處理期重在預防惡苗病、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秧苗期重在預防綿腐病、稻瘟病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大田期主要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二化螟。
2.2 防治方式
在當地農業植保部門指導下,以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或種植合作社為主體,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必須采用化學防治時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藥劑。
2.3 防治時間
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防治信息,在主要病蟲害的關鍵防治時期或達到防治指標時,進行藥劑防治。應避開高溫和強光照時段施藥,避開水稻開花授粉期施藥。
3 綠色綜合防控技術
3.1 誘蟲燈誘殺
田間設置誘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誘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的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降低蟲口基數。通常每2~2.67 hm2安裝1盞誘蟲燈,采用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燈之間的距離為150~200 m,天黑開燈,00:00關燈,定時清掃蟲灰。
3.2 性誘劑誘殺
在二化螟每代成蟲始盛期,每公頃放置15個二化螟誘捕器,內置誘芯1個,每代換1次誘芯,誘捕器之間距離25 m,放置高度在水稻分蘗期以高出地面30~50 cm為宜,穗期高出作物10 cm,采取橫豎成行,外密內疏的模式放置。在稻縱卷葉螟始蛾期,每公頃放置30個新型飛蛾誘捕器,誘捕器之間距離為18 m,誘芯所處位置低于稻株頂端10~20 cm,每30 d換一次誘芯。
3.3 合理利用和保護天敵
水稻生產前期適當放寬防治指標,利用青蛙、蜘蛛、絨繭蜂、蜻蜓、黑肩綠盲蝽、隱翅蟲等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控制害蟲。還可釋放稻螟赤眼峰,稻螟赤眼蜂定向寄生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卵,可控制稻縱卷葉螟和二化螟的田間基數。最好在羽化初期進行適當數量的放峰,一周之后再次放峰,一般每代次放峰次數建議在2~3次。
3.4 稻鴨共育技術
在水稻移栽后7 d,放養雛鴨,可有效防治水稻病蟲草害。須專設鴨棚作為鴨子的棲息場所,一般每6.67 hm2指定一位專門人員,負責管理殺蟲燈,做好燈上蟲體的清掃,以及性引誘劑缽加水、倒蟲體、換誘芯、鴨子的收放、喂食、稻螟赤眼蜂安放以及適時的田間施藥等。
4 結語
通過各項綠色防控技術的綜合應用,農藥使用劑量大大降低,達到了高效、合理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目的,從而實現了對稻田生態環境的保護,農田有益生物種群的天敵數量顯著增多,生態效益明顯。相對于傳統的分散病蟲害防治,綠色防控是一項全新的、系統的、長期的、可行的系統工程,與當前的農業生產趨勢一致,生產稻米品質大大上升,經濟附加值顯著提高。因此,我們需要首先樹立先進的理念,進而以此為指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進綠色綜合防控進程,實現良好收益,保證稻米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帥,盧念文.八五二農場精量施藥減藥工作情況總結[J].現代化農業,2018(6):9-10.
[2] 張俊喜,成曉松,霍金蘭,等.2016年鹽城市水稻病蟲害發生特點和綠色防控技術應用[J].農學學報,2017,7(8):15-19.
[3] 蔣耀智,鐘振芳,宋哲,等.南方常規稻綠色防控綜合技術及推廣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6):139.
[4] 余彬.郫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7(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