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頻繁曝出高校師生關系異化,導致研究生出現抑郁甚至自殺等情況,基于此,本文從導師與研究生關系異化的原因入手,探討了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的權利邊界。本文通過具體分析我國導師制的基本情況以及近期案例發生的原因,以期確定導師的權利邊界。
關鍵詞:導師制;關系異化;權利邊界
面對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異化甚至惡化以致出現嚴重后果的現象,對于導師與研究生各自權利的邊界限定顯得尤為重要。
一、導師與研究生的相關制度
(一)我國導師制相關介紹
1918 年《北京大學研究所章程》對導師的資格及指導規定是我國高校首次提及導師制。目前我國研究生導師指導制度以單一導師制為主體,調查指出86.1%的高校實行單一導師制,8.4%的高校采用雙導師制,5.5%的高校采用的是導師組制。
(二)單一導師制特點
1、遴選標準嚴格
據統計,我國在讀研究生近200萬,導師人數近37萬,導師遴選標準嚴格,體現在對導師的職稱等級、科研水平、專業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
2、個體負責的培養模式
單一的導師制,導師指導學生較多,同時還有相應的教學、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其他工作,其不僅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知識與技術的傳授,也為研究生提供相對便利的研究條件。
(三)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
師生關系實質上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關系。在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師生關系主要以道德關系為代表。隨著社會轉型及研究生培育機制的發展,研究生和導師的關系逐漸發生轉變。
二、導師與研究生關系異化典型案例分析
(一)近期案例介紹
武漢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研三學生陶崇園在宿舍樓墜亡,其導師王某曾要求陶崇園把數千元的獎學金捐給研究所,還讓其用學習乃至個人生活時間給自己做很多私事;同濟大學研究生陸經緯跳樓身亡,其家屬稱從2015年7月開始,他每年365天幾乎無休止為其導師工作。
(二)原因分析
以上兩起2018年發生的慘案,均為高校研究生迫于各種壓力,選擇墜樓作為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此類案例屢見不鮮,且近年來愈演愈烈。
1、導師權利濫用
導師濫用權利,干涉學生私人生活,導師王某要求學生為其洗衣、做飯,不允許其自主選擇就業等做法均為干涉學生私人生活的體現。超越職權迫使學生為其科研做貢獻,甚至出現威脅現象。
2、師生關系異化——從屬關系與雇傭關系
研究生與導師的教學關系異化表現為師生關系衍生為從屬關系,是封建社會“重師輕生”思想的延續,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的現實需要。
3、缺乏導師監督機制
在我國,對研究生導師的評價和監督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在研究生導師考核中,注重導師的學術水平,忽視了研究生導師道德方面的素質。
三、歐美導師制與我國的相關對比
1.導師遴選理念對比
我國導師制具有“嚴資格審定、寬監督評估”和終身制的特點,特別是研究生導師資格往往與津貼、課題申請資格、行政任職資格等利益掛鉤。歐美國家的研究生導師管理制度設計中,將導師視為一項工作或是一個崗位,進人退出相對自由,不存在“終身制”的問題,導師的選擇則體現了“寬資格審定、嚴監督評估”的特點。
2.導師地位差異
在我國,研究生選擇和申請指導教師對研究生導師資格的認定不存在影響,選擇的自主性相對較低。在歐美國家,學生的選擇對導師遴選具有決定意義,沒有指導對象,自然就沒有資格成為導師,如果在學習中發現導師與自己研究興趣有差異也可以隨時更換。
3.導師考核機制對比
我國以導師遴選來代替評價,直接的后果是取得導師資格的教師沒有激勵機制去促進培養指導工作的進步。歐美國家研究生導師評價體系相對完善,對導師的指導工作給予科學評判,以此作為導師發展、待遇乃至是否繼續聘用的標準。
四、完善我國導師與研究生權利邊界
(一)完善制度建設,正確行使權利
在《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中增加禁止性條款。各個學校《研究生指導教師管理辦法》文件中,大多為原則性條款,隨著社會現象不斷變化,共性問題增多,在導師權利模糊的情況下,增加禁止性條款明確其應做之事確應提上日程。如針對導師逾越應為之款項,應增加禁止性款項“研究生導師不得干涉研究生私人生活,迫使其從事無義務完成之活動”。
(二)提升思想建設,健全考評機制
1、嚴格導師遴選制度,健全導師監督制度
導師的遴選分為選聘和監督。我國各高校在導師選聘方面十分嚴格,自不待言,在監督方面卻非常不健全。監督機制可分三級主體,即研究生院管理部門、各學院、研究生三級主體。
2、提升思想建設,完善考核機制
加強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特點、方法的研究與探索,定期對導師的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質量、學術水平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和評估。
(三)正確履行職責,貫徹權責統一
1、保證研究生自由學習的權利
導師可以提出指導性意見,但不應當強制性限定研究生的學習內容和領域,更不得強迫研究生為其研究領域賣力。雇傭關系化背景下導師指導容易變成一種控制關系,不可取。
2、引導性教育取代強制性要求
導師要做的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價值沖突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導師應明確,其最大的職責不是使研究生成為另一個自己,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做更好的自己。
3、切實做到責權一致
責權一致原則,是指高校在構建研究生導師責權機制時,通過相關制度明確導師在指導研究生過程中的責任與權力,使其責任與權力相匹配,達到一種相對平衡。導師制在賦予導師權利的同時,導師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結束語
本文結合2018年兩起高校研究生悲劇案件,對當今導師制的模式與特點進行分析,同時對比歐美導師制的遴選理念、考核評定等方面,從完善制度建設、提高思想建設以及正確履行職責三方面對導師與研究生的權利邊界提出相關建議,以期逐步解決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異化問題。
參考文獻
[1]左崇良.研究生導師責權機制的法理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4
[2]毛金德、劉國芬、馬鳳岐.論導師的指導限度[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4
[3]周利秋、吳 玲.研究生與導師關系異化的表象與本質[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
作者簡介:
季芳宇,女,遼寧大連人,西北政法大學2016級反恐怖主義法學院本科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