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和加快,我國建筑業也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而在對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外墻保溫施工技術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外保溫作為一門新的技術,為建筑業在質量上提供了保障。而該技術還涵蓋了外掛式外保溫技術、墻體自保溫技術及聚苯板外墻保溫技術等。而本文就從外墻保溫施工技術這個角度著手,針對該技術的質量要求、技術要求等來分析技術難點,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從而為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在未來的發展提出具有建設意義的意見。
關鍵詞:建筑;外墻保溫技術;施工;設計
1 引言
外墻保溫施工技術最初是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的瑞典和德國,我國開始使用該項技術也有一段歷史了。這項技術在我國的建筑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使我國的建筑業能夠達到節能50%、65%或是更高的設計標準要求。但通過對已完工的運用該技術的建筑觀察可以發現,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存在技術難點,而本文就探究其技術難點并提供應對措施。
2 外墻保溫施工技術難點
2.1運用該技術存在的常見問題
由于外保溫在施工中是將保溫材料放置在主體墻的外側,這就需要確定保溫層、保護層、主體墻以及飾面層之間的連接是否牢固,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外保溫技術的應用中對于主體墻與保溫材料的連接,及保溫材料與飾面層的連接都是要進行專門研究的問題。而且大多數保溫材料也都是可燃的,這也就說明防火是另一個重要的問題、還要對于高層建筑做好保溫層的抗風壓能力,以及水蒸汽對保溫層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技術實施中出現的難點及問題。
在外墻保溫施工技術的建造實施中,保護層與飾面層之間往往會出現裂縫,為此防止并消除裂縫,可以減少應力的集中及收縮變形。這也是另一大施工技術難點。在對施工的材料選擇上也要考慮到其壽命的問題,對保溫材料、粘結劑和其他副件要探究解決其抗老化和耐候性的問題。
2.2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在應用中的技術難點不足
根據以往對運用外墻保溫施工技術的建筑考察可以發現,存在“熱橋”,在室內墻面會出現結露發霉的情況。當在施工中沒有對周邊的熱橋進行保溫處理的時候,選用30-50nm的保溫層厚度是與節能標準要求不符的。在熱工的設計規范要求中,要驗算外墻保溫設計時應對熱橋內表面的溫度,而且必須保證溫度要大于或等于室內的空氣露點溫度,來防止結露現象的方式。
內保溫板墻面容易出現開裂,這是由外圍護墻體因環境溫度的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外圍護墻體對溫度的變化極為敏感,其會根據環境溫度和太陽的輻射熱而產生脹縮。內墻保溫板是不受這些外界條件而發生改變,這也導致了在室外溫度比室內溫度低時,外墻收縮幅度比內保溫層快,反之,外墻膨脹高于內保溫板,這些形變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使得內保溫板處于一種長期不穩定狀態。
內保溫技術其保溫層是在主體墻的內側,這使得居民在二次裝修、布線及空調飾物的固定上極不方便。這種設置,居民不可以進行墻壁的穿孔,而任何的機械破壞也都會損壞保溫層的構造,進而影響保溫效果。
使用面積上占用較大,而且該技術不便于對已有的建筑進行節能改造設計。
3 外墻保溫施工技術難點的應對措施
3.1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加強質量要求標準
針對室內的使用面積大的問題,可以采用熱導系數小的高效保溫材料,并減少其保溫層厚度。
為了做好保溫系統的防火工作,可以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不易燃的材料,如玻璃棉板、礦棉板及保溫砂漿等。對于必須要使用的易燃材料,要加強其質量檢驗,保障其燃燒性能達到B1級,并得到消防部門的認可。
3.2加強穩定性標準
加強穩定性就要確保保溫層與墻體要緊密的結合,對于存在的疏松、空鼓等情況,要認真的清理。并當外界條件不利的時候,要保障外保溫體系能夠抵擋住溫度、濕度、風力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保溫板在進行粘結劑或者機械固定時,要保障其所處的高度和方位的最大風力,以及在潮濕狀態下都能夠處于穩定狀態。而且粘結劑還具有耐水的特性,這樣就不會腐蝕機械錨。
3.3對耐久性的要求標準
綜合外墻外保溫體系在組成材料上一般都具有化學與物理的穩定性。這也使得其在正常的使用維修中,平均壽命達到25年以上。這些材料包括粘結劑、加強材料、水蒸汽隔離材料、保溫材料等。這些材料都是互相相容的。而且材料與面層抹灰質量還都需要達到國家標準的質量要求。
3.4外墻保溫施工技術指標要求
外墻保溫施工技術要加強對保溫材料的要求,并大力發展復合型墻體,這就需要優質高效的保溫材料開發,從而使得結構墻體在復合后可以擁有極好的保溫效能。對保溫材料的選用上,要注意其厚度不能太大,而且保溫材料有無機和有機之分,只有生產和應用好保溫材料,才會更好的實現建筑墻體的節能目標。
對粘結劑也要進行質量的嚴格把關。因為其在外保溫中是連接保溫材料和主體墻體的重要物質。如圖1為粘結劑進行的板縫填充劑利用專用的耐候密封膠勾縫。所以粘結劑首先要有較強的粘結性和耐堿性。并且能夠承受一定程度的受拉荷載及剪切荷載。
4 結束語
外墻保溫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也是節能降耗的關鍵環節。只有對該技術難點進行不斷地分析和探究,尋找到相匹配的應對措施,才會真正促進建筑業的發展,并響應社會主義可持續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