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新幼兒教育已成為幼兒教育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必然路徑之一。“互聯網+”打破了權威對知識的壟斷,使得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知識、共享知識、獲取和使用知識,摧毀了傳統守舊的教育生態,正逐步重塑一個開放的新的幼兒教育生態。
◆關鍵詞:幼兒教育;“互聯網+”;創新教育
人們常說科技改變生活,互聯網這種新興的信息技術已逐漸融入社會各領域中,充分發揮其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社會各傳統行業也在紛紛擁抱互聯網,投入到互聯網的發展浪潮中,幼兒園作為一個學前教育機構,肩負著培養祖國下一代,并使之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職責,互聯網信息傳播成本低、速度快、覆蓋面廣。互聯網與幼兒教育的緊密結合可以有效打破信息流通壁壘,有利于幼兒教育機構透明化發展。
一、互聯網技術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當前,中小學的網絡環境常常設立一些虛擬的情景來促進學習,如PPT幻燈片指導教學,視頻輔助語文教學等等。幼兒園網絡環境同樣也可以為幼兒創設相同的虛擬環境,如寬闊熱鬧的馬路,動物園等在幼兒園內無法實現的場景,這些虛擬的場景是培養幼兒想象力、提升幼兒學習興趣的關鍵。
比如微課以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展開教學,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興趣,并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無論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無論有沒有老師、家長的陪伴,幼兒都能通過觀看微課的視頻,進行自主性的學習。
并且,由老師按照微課程要求,按照模塊化進行授課拍攝,經過后期剪輯轉換,形成微課程,做到課堂無幼兒,心中有孩子,彌補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弱點。此外,互聯網信息技術在音樂活動中的應用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多媒體軟件鮮艷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悠揚悅耳的音樂,喚起了幼兒高漲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二、互聯網技術下幼兒教育的創新分析
(一)正確理解創新教育,科學創設網絡情境
“創新”就是要舍舊,爭取新的東西。應試教育有許多弊端,對幼兒來說,它剝奪了幼兒愛玩的天性。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是全體教師和幼兒都能參與的教學實踐,它培養的是一種綜合素質。
幼兒天生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與創造力,他們對周圍世界感到驚奇,不僅喜歡觸摸、擺弄、操作,還會提出種種問題,表現出他們渴望認識周圍世界和學習科學的需要。要想提高幼兒教學效果,實現創新教學目的,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師要無時無刻為幼兒創設網絡情境,讓幼兒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環境熏陶。比如在教學前,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歡快的音樂,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一些和教學內容相符、滿足幼兒學習和成長需求的童話故事,幫助幼兒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學知識,課后老師可播放一些輕松的音樂,幫助幼兒平復心情。
創設網絡情境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貫穿幼兒每日的區域活動,使得幼兒在參加其他活動時都可以促進目視、耳聽、腦思、體動的協調發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二)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幼兒想象力
教師必須堅信每個幼兒都有創新的潛能,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每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如隨便的一個數字“1”,他們會說成是鉛筆、棍、糖等,一切長的物品,這就是他們創造的過程。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幼兒教學中,老師也可以合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提高幼兒的想象力,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智力發育。
比如《春天來了》是一首表達春意的歡快的兒歌,老師可以在幼兒聽完之后問幼兒對于春天的印象,引導幼兒想象春天的美景,有的幼兒說“春天來了,河里的冰化了,河水又開始流動了”,有的幼兒說“春天來了,花草開始生長變綠了,有的還開花了”,有的幼兒說“春天來了,我換上薄衣服,又能蹦蹦跳跳了……”等幼兒將自己關于春天的印象和想象說完之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幼兒展示春天萬物復蘇、風和日麗、草長鶯飛的美景,幼兒就會發現春天原來是這樣的,有自己想象的東西,但又比想象的更美好更豐富。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還可以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幼兒個性化成長。
(三)加強與家校聯系,共同為創新教育服務
實施創新教育,需要我們從點滴做起,不但需要有發散思維,也需要有集中思維。它實際上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實施幼兒園創新教育必須舉起改革的旗幟,勇于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比如,除了課堂教學,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各種幼兒教育活動,比如在六一兒童節、中秋節、春節等比較有紀念意義的節假日里組織大型的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共同表演歌舞、音樂劇等。在組織各種幼兒活動時,老師可以將這些活動過程拍攝下來,然后發送給幼兒家長,并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肯定和鼓勵性評價,和家長共同督促幼兒的活動學習;老師也可以將視頻發送到幼兒園平臺上,在課堂上讓幼兒對活動中的表現進行互評或自評,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促進幼兒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結語
未來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未來人不僅要“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創新。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敢于大膽想象,獨辟蹊徑,與眾不同,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才能跟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互聯網+”背景下,實施創新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題,培養創新意識或創新精神更是核心之核心,因此,充分地開發幼兒的創造素質,為培養幼兒創新意識提供更廣闊的教育空間,是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楊海鵬.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9(31):182.
[2]韓麗.互聯網+時代下幼兒教育的創新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6.
[3]張英.“互聯網+”時代下幼兒教育的創新研究[J].教育界,2018(25):147-148.
作者簡介
趙永芳(1984.03—),女,漢族,寧夏吳忠市,本科,單位: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一幼兒園;研究方向: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