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憶川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模式的探索與運用要立足以學生為本,通過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及多元手段溝通等環(huán)節(jié),形成在學中問、在問中學的教學局面。通過發(fā)揮語文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在練習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問題為導向來調動各教學要素參與到練習教學中,促進學生課堂練習的高效性。
關鍵詞:生本視角;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
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方面面,課堂練習教學也必須立足于生本理念,才能在學情的前提與基礎下,形成高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學、練、做一體化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語文能力與語文素養(yǎng)。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從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多樣手段溝通等三方面,論述在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中的探索心得。
一、以生為本,融入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顧名思義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練習活動的設計、組織、開展、評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語文教學進度的有效反饋,及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理解的反映。因此,課堂練習教學只有立足于以生為本,通過練習過程形成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能實現練習教學的目標。課堂練習教學模式,則對同一學情下的課堂教學形成有一定規(guī)律與邏輯的教學形式,從而使學生對課堂練習訓練更有效果,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的開展。
從上述論述不難看出,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至少要立足于兩個原則性的前提:第一是以生為本,突出學生在課堂練習教學的主體地位;第二是融入課堂教學,必須與課堂教學同步開展,形成課堂教學與課堂練習的有效聯動。以生為本,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形成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感受與效果為出發(fā)點,在課堂練習設計思路、設計模塊、訓練效果等方面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融入課堂教學是既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來展開,又要充分區(qū)分好課堂教學中的教學互動與課堂練習教學,使兩者能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中的《珍珠鳥》,要處理好教學互動與課堂練習之間的關系來進行課堂練習模式設計,才能使課堂練習教學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課文中“我”是如何與小鳥產生信賴的?這既是課文的中心,又是課文的主線。如果作為教學互動則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答即可,但作為課堂訓練則要加以精心組織、設計。比如“我”在小鳥產生信賴的行為有哪些?請詳細說明。小鳥產生信賴的表現是怎么發(fā)展的?通過“首先、接著、然后、再、最后”的句式加以練習。教學互動著重于課堂教學即時反應,檢測學生對教學的理解與掌握;而課堂練習教學則著重于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的把握,是融入課堂教學的能力素養(yǎng)檢測。由此可見,以生為本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探索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模式,實質是通過協(xié)調課堂教學與課堂練習教學的關系,保障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以問為導,引導學生探究。
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生成,要通過以問題為導向來引導學生從通過課堂練習教學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從而培養(yǎng)學生較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在素養(yǎng)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怎么教成為了教學的根本點與出發(fā)點。而從新課程標準的定位來看,教師的主導作用要體現于對教學組織、課堂控制、進度掌控、目標實現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要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呈現,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走上在學在問、在問中學,實現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成的目標。如上述《珍珠鳥》一文中,如何讓學生在問中學、在學中問,形成學練一體的教學模式,就是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重點與難點。筆者在引入設計就有意識地為課堂練習教學埋下了伏筆:請同學們談談在預習中你們對這一課文的感受。這是從藝術性、語言特色、行為描寫的總體概括,課堂練習教學中則從學生的感受提出問題:為什么你對課文有這樣的感受?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練習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模糊感受走向清晰化過程的梳理,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問題的串聯將課堂練習從碎片化走向系統(tǒng)化,從而形成問題導向下的探究模式,引導學生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的探索,不要單一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來設計相關訓練內容進行練習,而要通過與課堂教學的聯動來實現問題的提出,并結合課堂教學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課堂教學形成在理解消化中升華,實現在學中問、在問中學的螺旋式上升模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練習習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以學為體,多樣手段溝通。
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教學模式中更要注重豐富多樣的手段運用,這是因為:一方面語文課堂練習教學要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知識的接收,通過學習內容、知識轉化語文素養(yǎng)。豐富多樣的課堂練習手段,既符合小學生獵奇心理需要,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興趣,又有助于課堂練習教學模式趣味化的發(fā)展需要,保障課堂練習教學的生動性。另一方面,課堂練習的內容差異也要求,課堂練習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樣手段的溝通。立足于學生全面發(fā)展與語文學生的需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對象的課堂練習教學模式,就要以多種語文練習手段來因材施教,有區(qū)別對待,才能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感受。如在古詩詞課堂練習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學生就可以通過豐富的手段進行溝通,喜歡朗誦的,可以通過朗誦小比賽來進行課堂練習;喜歡默默閱讀的,可以通過默寫來進行課堂練習;喜歡唱歌的,可以讓他(她)們自由改編唱起來……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課堂練習手段,將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表現出來,從而引導學生在不同形式下去全面解讀古詩詞,這反而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性,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練習模式的的探索,要堅持生本原則,確保學生學習主體,通過豐富的手段與形式來融入課堂教學,啟發(fā)學生探究,從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韓文舉.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J].學周刊,2018(14):57-58.
[2]李曉花.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課堂練習探究[J].新課程(下),2018(03):39.
[3]蔡藝惠.小學語文課堂有效練習的實施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8(20):41.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