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在新的時代,對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都將賦予高中政治課教學新的形式、新的內容和新的變化,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之一,有著速度快、覆蓋面廣、資源豐富等優點。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心得和體會對如何構建信息技術下的高中政治教學新模式作出了理論和實踐的探究,以供各位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信息技術;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時代的到來,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有力武器。信息技術以圖片、動畫、視頻、音樂等表現形式滲透于高中政治教學課堂中,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維與途徑,教學模式變得多彩紛呈,它所創設的教學情景,為高中政治教學的寓教于樂提供了重要保證,讓高效的高中政治課成為現實。
興趣是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樂此不疲。利用信息技術就能把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利用音樂、視頻等營造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著名的心理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兩者加起來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信息技術既能看見,又能聽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老師講強得多。
如我在講授《友好交往禮為先》一文時,制作了一個FLASH動畫視頻導入,內容為:一個年青人問路,半路上遇見一個老人,年青人喊道:“喂,老頭兒,這里離張村有多遠?”老人脫口而出:“無禮!”(配上老人的手勢)年青人急匆匆地(配圖滿頭大汗)趕路,沒找到地方折返。再遇老人好像悟出了什么?(此處配表情夸張的動畫)學生大都會會心一笑。俗話說良好的開端便成功了一半,學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時,也成功的導入到了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善于利用形象的動畫、生動的圖像、內涵豐富的影音資料、簡潔的文字說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運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單純課本文字內容的單調、枯燥的感覺,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聽課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探究解決問題能力
多層次、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強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高中政治課是一門以理論知識性為主的學科,學生學起來總覺得枯燥無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將其與高中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增加教學信息量和傳遞速度,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引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教材充分感知和理解,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如在講必修四《生活與哲學》第八課第一框《世界是永恒發展的》這一知識時,可以打出《祖孫三“帶”》的投影片,就“看時間”這話題激起學生的共鳴。六十年代看天上,七十年代看墻上,八十年代看腕上,九十年代看腰上,二十世紀看口袋,然后讓學生思考回答,這樣通過視聽多方面的刺激就可以使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引出人的生活是不斷發展的,人的認識是永恒發展,整個世界是處于不斷運動變化發展之中。
三、利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強化情感教育功能
情感教育是政治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操是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運用信息技術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點,為學生創設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就能讓學生自覺地接受熏陶,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如講《文化生活》中的知識點:中華文化的特征之一:博大精深,如何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我們的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呢?怎么樣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國學大師雷鐸對江門文化的歸納:“僑、樓、泉、風”,我將碉樓、僑鄉特色、溫泉等相關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我們江門文化不但具備悠久的歷史傳統,而且也充分體現水土特色,我們的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引起了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更加地愛家鄉,愛家鄉的文化,達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內容
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重點和難點知識,且往往會使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與自信心受到打擊。因此,如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已經成為高中政治教學所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信息技術的融入,不單單能夠極大的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夠使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內容被突顯出來。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并適當的設置一些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問題,利用課堂提問環節,不僅能夠引出教學主題,有能夠突出教學重難點。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上師生間、生生間的有效互動,還能夠促進教學的互動與交流,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所講解的知識內容,提升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自信心。
如講《生活與哲學》中的《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時,知識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歷來就是學生最難以把握的內容,但是也是高考考點一個非常重要內容,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加好地理解、把握和牢記這個知識點呢?上課前,我將公孫龍的《公孫龍子·白馬論》的動畫播放給學生觀看,然后設問:你對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的觀點有什么不同看法?然后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我這樣做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白馬其實也是馬的道理,具備了馬的共性,是矛盾的普遍性,只不過白馬具備了白的個性,是特殊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讓學生在遇見相同的知識點的時候能夠回想起公孫龍的白馬論,這樣就能夠牢記這個知識點了,既突破了難點和也突破了重點,得到了教學的效果。
五、結語
我們作為高中政治教學的組織者,在學校具備網絡資源的條件下,應開發利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制作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課件,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視野,使高中政治教學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如添雙翼,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廣西百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