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剛 楊軒 王洪富 徐赟晟
摘 ?要:從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實踐來看,由于司法不夠獨立,法官素質較低,法官濫用刑事裁量權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僅直接影響了我國刑法在公眾心中的公信力,也影響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完善我國刑事立法,補缺司法空白;協調公檢法機關的關系,實現司法獨立;法院自身也要加大對立法的預測,提高司法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加強社會監督以確保我國刑事自由裁量權的正確實施。實現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目標。
關鍵詞:法官自由裁量權;刑事立法
一、法官濫用刑事裁量權的現狀
1.無罪的公民被定罪和適用刑罰
法官濫用刑事自由權,導致無罪的公民被定罪和適用刑罰。法官在沒有確實、充分的證據條件下,就判定法官認行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使得無罪公民被定罪為有罪公民。法官在量刑時沒有真正理解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內涵,造成適用刑罰錯誤。比如許霆案,許霆先被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后被重審改判為五年有期徒刑。罪刑相適應原則是指:“對犯罪分子量刑時,應考慮其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大小相適應,這是表明犯罪與刑罰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原則。”然而,部分法官并沒有真正理解罪責刑相適應的內涵,使得冤案、錯案層出不窮。影響了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安定,降低了公眾對司法工作的信心。
2.刑罰不均衡情形加重
對于類似的案件,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法院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在實踐中,每一個法官對該罪名的理解不當、理解不深,都容易導致該類情況的出現。這樣就容易造成刑罰不均衡情形的加重;在刑罰執行的過程中,一些法官因一己之私、過失濫用自由裁量權,將不該減刑、假釋的犯罪分子,予以減刑、假釋,甚至是判定無罪。本應該接受繼續改造的罪犯被提前假釋、減刑之后,二次犯罪的機率可能也會增加,繼而侵犯社會公眾的權益,這對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
二、法官濫用刑事裁量權的原因
1. 我國刑法立法本身不完善
我們國家是成文法、制定法國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只能在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范圍內行使。比如:關于信用卡犯罪。在刑(八)頒布之前,關于信用卡的使用范圍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就意味著,在這之前,各地法院的法官可能就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定性處理。由于我國《刑法》對犯罪和刑罰規定得過于概括、原則化,使得法官在具體適用法律時無法準確把握。如《刑法》中關于“情節嚴重的”、“情節惡劣的”、“造成嚴重后果的”等的規定過于概括、籠統。“刑事立法本身不完善,立法技術落后”,法律的疏密松緊直接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范圍。立法體系本身的不完善,導致有的法官盲目自信,濫用刑事裁量權。加快我國刑事立法本身的健全與發展是當前第一要務。
2.我國法官素質存在問題
部分法官專業法律素養、自身心理、生理的素質存在問題,對刑事政策的把握,對立法的意圖理解不深。部分法官的個人素質不高,不能依法正確行使刑事自由裁量權。如果法官沒有良好的法律素養和穩定的心里素質,就可能對案件作出不公正的裁決。使權力游離了實質主體的意志, 而成為形式主體( 司法人員) 牟取私利的商品。法官素質的提高可以先從制度上,嚴格法官的遴選制度,加大對我國司法考試的監考力度,對在職法官定期進行法制道德教育等方面著手。
三、完善我國刑事立法監督
1.貫徹《意見》,規范法官行為
要想實現法官自覺的規范自身的裁量權行為,應當從法院自身做起。在二○一二年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在審判執行工作中切實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保障法律統一適用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從十八個方面,對法官自由裁量權給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其中,筆者認為在不斷統一裁判標準、合理規范審級監督、強化審判管理上有了明顯的進步性。就以不斷統一裁判標準上來說,肯定了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唯物辯證法的真理。其優越性體現在:一,對同一類案件進行審理時,要努力做到類似案件類似處理;二,下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認為有制定統一裁量標準的必要時,書面報告上級人民法院;三,各級法院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發現各法院對于同一類案件的審理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時,應及時將情況逐級上報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予以協調解決;四,若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涉及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意義的新型、疑難問題的,要逐級書面報告最高人民法院。針對于統一裁判標準的指導性意見中,最高人民法院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規范了法院自身的自由裁量權問題。在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上,無疑確定了一道正確的路線。
2. 完善立法解釋,減少歧義
一部越嚴密的刑事立法,越能縮小及控制法官的刑事自由裁量權。應當提高刑法的嚴密程度, 增強其操作性,減少刑法立法自身的缺陷。鑒于此,有學者提出“完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解釋,制定統一的量刑基準或量刑指南,刑事判例制度化,法官量刑理由展示制度化,逐步建立量刑評價體系和完善法官考評制度”。同時,在《意見》中,最高人民法院也指出要針對審判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司法調研。通過司法解釋或司法政策,細化立法中的原則性條款和幅度過寬條款,規范選擇性條款和授權條款,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及時清理已過時或與新法產生沖突的司法解釋,避免引起歧義或規則沖突。
3.強化檢察機關對刑事裁判的監督職能。
檢察機關作為司法監督機關,在刑事審判實踐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在刑事訴訟中的抗訴功能。比如對濫用刑事自由裁量權的違法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員,應依據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法院與檢察院相互監督、相互扶持,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法院應自覺接受檢察機關的監督,對檢察院的抗訴意見應耐心采納。檢察機關作為我國的公訴機關,掌握了大量刑事案件的相關證據材料,經過反復調查和斟酌后對法院進行的建議可以縮短案件審理時間,提高法院的辦事效率,更可以限制法官濫用刑事自由裁量權的幅度。
4.加強人民群眾的監督
廣大人民群眾應時刻樹立主人翁觀念,積極行使自己對法院的監督權利。當自己或者身邊的人的合法權利,因為法官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受到侵害時,應根據正當的法律程序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積極敢于向有關檢察機關或上級法院控告檢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在證據充分,有法可尋的情況下,向新聞媒體進行揭露,促進對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權的有效監督。使案件的審理得以公開化,法官在處理案件時將必然考慮判決結果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從而公開、公正、公平的對案件進行審理。同時,社會監督,也使得法官為了避免自己在民眾和新聞媒體出現錯誤,積極提高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以及辦案能力,減少公眾的質疑。
作者簡介:
陳振剛(1983.04-),男,漢族,四川省九寨溝縣人,本科,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楊軒(1992.06-),男,漢族,四川省仁壽縣人,本科,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王洪富(1992.04-),男,漢族,四川省仁壽縣人,本科,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徐赟晟(1992.12-),男,漢族,四川省宜賓縣人,本科,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檢察院
(作者單位:四川省仁壽縣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