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鵬逸
“紫禁城里過大年”,隨著摩肩接踵的人流,今年正月初六我也“進宮”體驗了一把“新潮流”。各式精美的宮燈、盛大醒目的萬壽燈、有趣的數字沉浸體驗展……春節期間的故宮流光溢彩、年味很足,但是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這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古建筑群。
故宮建筑面積約有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余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故宮,不論是建筑技術還是建筑藝術,空間結構還是色彩裝飾,都有著有著極高的審美和研究價值。可以說,故宮是一座超級藝術瑰寶,更是建筑設計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
每座經典的建筑都好似是一首凝固的音樂。音樂,抑揚頓挫,重在韻律和節奏,優美的建筑何嘗不是,作為建筑藝術集大成的故宮更是如此。盡顯皇家風范的故宮建筑群空間變化豐富,有主有從,有呼有應,體量龐大,雄偉壯麗。太和殿、武英殿、乾清宮……這里不僅每座建筑都是一個藝術精品,更是體現群體組合藝術的建筑群落。故宮建筑群的設計,通過各個建筑單體之間的聯接、過渡、轉換、呼應,鋪陳展開一個富有層次而又充滿韻律感的藝術空間。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就曾經專門研究過故宮的廊柱,從中發現了十分明顯的節奏感與韻律感。故宮建筑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中軸排列”“均衡對稱”“天人合一”……整個故宮在建筑布置上采用多種形式營造出不同的空間尺度感,組合成一個自帶優美旋律而又渾然一體的宏大建筑群。
首先,我們從天安門、端門、午門依次而入,一路走來,好似欣賞一首音樂的序曲,一場大戲徐徐呈現面前。從天安門經過端門到午門,建筑迤邐排開,形式風格統一,但又有不同特點,和諧平衡中透著有節奏的美感。端門的形制和天安門一模一樣,午門則有所不同。午門是清代每年頒發新一年歷法的場所,還是皇帝外出祭祀時陳設儀仗的地方。在戲文里面我們經常聽到“推出午門斬首”這樣的話,但實際上午門外是不能成為刑場的。真正的刑場,元明兩代在北京的西四,到了清代則挪到了外城的菜市口。午門的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中間是一個寬闊的方形廣場。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襲了唐朝大明宮含元殿以及宋朝宮殿丹鳳門的形制。追根溯源,它是從漢代的門闕演變而成。環顧四周,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因午門這組建筑高低錯落,左右呼應,形如朱雀展翅,所以又稱“五鳳樓”。
從午門穿過太和門,前方便是巍峨屹立的太和殿,往北依次是中和殿和保和殿。這里是故宮南部的主體建筑,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筑群,不同凡響,鏗鏘激昂,恰似一首樂曲的高潮之處。這三大殿為中心,兩側是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典禮的地方。這里是故宮的外朝,建筑風格都帶有政務范兒,氣勢雄偉,莊嚴肅穆,庭院寬廣開闊,處處彰顯皇家威嚴氣派。這三個大殿建在高高的平臺上,四周石雕欄桿,氣勢磅礴。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三大殿的總體風格非常一致,都是貨真價實的 “高大上”,但仔細觀摩,其細節部分又各具特色。比如,三大殿屋頂各有特點,太和殿則是重檐廡殿頂,中和殿為四角攢尖頂,保和殿則是重檐歇山頂,均象征威嚴和吉祥。廡殿屋頂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廡殿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只有最尊貴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廡殿頂。太和殿的重檐廡殿頂,則更是古代建筑屋頂中的頂級形式。
隨后是故宮的北半部,我們依次穿行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這后三宮和東、西六宮以及御花園為中心,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多座院落的組合,另有花園、戲臺、藏書樓等文化娛樂、宗教活動等設施。這里是皇帝與后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行至此處,如同進入音樂的副歌部分,情感在這里鋪陳抒發,建筑更帶有柔然色彩。作為故宮的內廷部分,這里庭院深邃封閉,布局嚴謹緊湊,建筑形式多樣、裝飾華麗,體現了皇家建筑豪華而規整的風格。東西六宮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墻,相對排列,秩序井然。細節之處,更是彰顯匠心獨運。我們可以根據窗戶上的花窗紋樣的級別和紋樣特征來判斷所屬房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比如,慈寧宮窗戶圖案由兩斜欞相交后組成一幅菱形圖案,寓意財源滾滾;位于御花園東南的絳雪軒帶有「卍」字欞花圖案的窗戶,寓意是萬壽無疆、萬事吉祥。
最后我們來到御花園,此處像一首樂曲的結尾,不急不緩,余韻悠長,耐人尋味。這里是帝后茶余飯后休息游樂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賞月活動也在這里進行。御花園南北寬80米、東西長約140米,蒼松翠柏之間有建筑20余處,呈左右對稱分布。以欽安殿為中心,前方以及兩側都建有亭臺樓閣。樓、閣、亭、榭等建筑設計都非常玲瓏別致,疏密有度,給人曲徑通幽的感覺。園中秀石迭砌,古樹藤蘿美不勝收。行到此處,之前磅礴恢弘的觀感不由變得古雅幽靜、輕松婉轉起來。
還有那些異常精美的角樓、非凡別致的亭臺花池等等,如一個個散落四處的音符,點綴其間,和各處不同形制的宮殿樓宇一起,合奏出宛若天成的和諧旋律。城墻的4個角臺分別有4座結構復雜、造型奇特的閣樓式建筑,它們就是著名的角樓。4個角樓造型奇特多姿,十字形屋脊,三層重檐,多角交錯。正脊交叉處置銅鑾金寶頂,方形的斗和弓型的拱,錯落有致而又條理分明。這些角樓都是為宮城防御而建造的,雖然比不上大殿雄偉壯麗,但是卻給森嚴的紫禁城平添了更多靈動和柔美。黃色琉璃瓦頂和鎏金寶頂在陽光下閃爍生光,襯著藍天白云,越發顯得美輪美奐。
從南至北,左右覽視,一路感受著故宮建筑無處不在的巧奪天工之靈氣,感嘆著“設計藝術”無處不在。龐大的故宮建筑群,整體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如同一首華麗大氣的交響樂,抑揚頓挫,氣勢恢宏,不愧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經典之作。如今,建筑藝術設計當以故宮建筑蘊含的“韻律美”為借鑒,以音樂入心,融于設計,不斷創新發展,以期孕育出更多富有韻律和美感的建筑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