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麗娟
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思考分析身邊的事物是數學課堂的重要教學任務。小學數學教學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數學教學真正體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思考分析身邊的事物是數學課堂的重要教學任務。新課標的設計理念指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由此可見數學學習中處處有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1 數學來源于生活
1.1教學素材
數學和生活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發現數學問題。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素材,把數學和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愿意去認識數學、學習數學。例如在“圖形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中:我選擇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籃球,讓他們知道“圓”的概念;利用黑板,讓他們懂得“長方形”的特征;利用教室墻上的榮譽欄,讓他們掌握“正方形”的特點。又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中,我用學生經常看見的東西水果、果汁等作為教學素材,并制成幻燈片作為課堂展示的教學部分,通過幻燈片的實物展示,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熟悉事物的觀察,感受到單位“1”的含義及它既可以表示一個東西,也可以表示幾個東西,還可以表示一群東西。通過教學素材的生活化,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困惑感。
1.2教具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當中,教師為了讓數學知識呈現一種簡單化,都非常注意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日用品,作為課上使用的學具,當學生看到自己熟悉的物品出現在教學中時,那種親切感會激發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去。例如:在讓學生認識長方體時,我利用了他們每天都在使用的教課書。通過對教課書的演示,讓學生們知道長方體對面相等。
1.3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很多都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在學習“數學中的包裝問題”這節課之前,我讓學生去搜集一些與包裝有關的知識。并在上課時,讓學生說一說對不同形狀的東西進行包裝時,怎樣做更科學,比一比誰知道的多。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在未學新知識前,就已經通過生活實踐,掌握了要學的新知識及知道在包裝時,怎樣做更科學、更節約。
1.4生活中感受數學
小學數學中的知識概念離不開現實生活。 對學生來說,在生活中形成的認識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例如,在“容積單位”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我讓學生放學回到家之后,看一看家中的一瓶醬油、一瓶醋、一桶油的單位以及他們的容積量。第二天上課時,我出示了一瓶鋼筆水、一袋奶、一大盆水讓學生估計用“升”還是“毫升”做單位。多次感受嘗試后,他們對"升"和“毫升”概念有了清楚地認識,并且他們能夠很容易地舉一反三的解決相關容積單位的判斷問題。
2 數學運用于生活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中,體現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1 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的重要體現。學生們通過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經過思考、探究、發現,總結讓他們體驗了成就感。這會大大加深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例如::媽媽烙一張面餅用三分鐘,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鐘,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面餅,那么烙三張面餅最少用幾分鐘?又如:抽屜里有5雙不同顏色的襪子,沒開燈,要拿出一雙同色的襪子,從中最多需要摸出多少只?學生通過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經過分析數學題中的數學條件,就可以迅速地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己解題經歷,漸漸會感悟到數學的生活價值,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2數學知識促進思想的升華
數學知識中蘊含著許多優秀的品質。通過對數學的學習,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通過小組學習,提升了合作意識;通過做數學練習題,養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實事求是精神。這些通過學習數學,養成的優秀品質,可以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對學生今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讓數學教學真正體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朱志仁,徐志輝主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簡明教程[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