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有效的課堂提問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到提問的有效性,就必須用恰當的語言提問,圍繞教學目標提問,并且提問時要注意“全面性”。
關鍵詞:閱讀;有效;提問;策略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這一個環節必不可少,它是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并和教師有效互動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提問中“有效性”在這里就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可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層次與階段,又是否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提問的“有效性”呢?
1 高段閱讀教學提問有效性的現狀
首先,小學高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不同的問題都會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也相應增多,正因為這種“多”,導致了有時我們在提問時“眉毛胡子”一把抓,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老師提問,學生來答,沒有分清哪些是主要問題,哪些是次要問題。
其次,提問的過程中,缺乏“全面性”,中等生有時缺乏相應的自信心,就會導致出現“尖子生”撐場面的現象。例如:在一節課上,教師無論拋出什么樣的問題,總是“尖子生”積極舉手,其他學生“默默無聞”,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尖子生越來越積極,其他同學更加“沉默”,最終的結果就是影響到考試成績,甚至是學生的性格發展。所以,教師在提問時應兼顧到全面性。
最后,教師有時在提問時不能很好的圍繞教學目標來提問,不能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提問,這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很全面,很“入情”的做以回答。只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提問,才會讓學生更加明白教師在提問什么,才能積極認真思考并做出相應的回答。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課文《頂碗少年》這一課時,如果只是讓學生簡單的理解課文,簡單的回答,自然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所以在本課教學時,教師應緊緊圍繞課文中體現的道理來提問,真正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中的道理。
2 出現上述現狀的原因分析
從教師層面來講,一是沒有吃透教材。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教師,只是為了趕進度而對教材缺乏深入研究,問題設計過于寬泛,沒有明確的問題指向。導致學生不知從何處回答。二是缺乏對學情的準確把握。教師設計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現有的知識層面,導致學生無法回答。三是問題設計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不愿思考并回答。教師都應吃透教材,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方面來研究教材,如果沒有吃透教材,學情把握不準,有時再忽略“全面性”,“提問”就無法真正做到“有效性”。
從學生方面來講,一方面缺乏回答問題的“認真性”,缺乏“思考”,只是在老師將問題拋出后,著急的給予回答。二是部分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不高,等靠思想嚴重,不愿積極回答問題。三是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害怕回答錯誤。如:曾經在課堂上遇到過這樣一個學生,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能看出他很想回答并且會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我點名叫起了他,正如我所料,他的回答很完整,很具體。課后我進行了反思,這種學生就是屬于會回答而因缺乏自信不敢回答問題的學生,如果遇到這類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鼓勵。
3 高段閱讀教學提問有效性的實施策略
3.1恰當的提問語言
恰當的提問語言,指教師的語言準確、清晰明了。教師如果在提問中語言缺乏準確與清晰性,就會給學生帶來困惑,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問題,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頭戰象》,在教學中,教師如果提問“本文寫了戰象哪幾件事情”,這個語言就是不準確、不清晰的,而如果將此提問換成“本文圍繞戰象寫了哪幾件事情”,這個語言相對來說就比較準確,恰當的提問語言會讓學生“如沐春風”,很快的理解課文內容,并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平時說話的準確性。
3.2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提問
在上每一節課之前,教師都應吃透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計相關的問題,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提問沒有針對性,也不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會讓整個課堂陷入“雜亂無序”的狀態。比如:在學到《狼牙山五壯士》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圍繞教學目標“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痛殲敵寇,英勇跳崖的事跡和感受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來設計如下問題: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2.狼牙山五壯士的“壯”表現在哪些方面。3.哪些內容是詳寫,哪些內容是略寫?這樣精簡的問題會讓學生的思路更清晰,也會讓教師的講解更有條理。相反,如果事事提問,如:五壯士在哪里跳的崖?跳崖的時間是什么時候……諸如之類的提問對于高段學生來說毫無有效性可言。
3.3提問要注意“全面性”
在課堂上的提問,教師時刻要謹記“全面性”,要眼里有每一個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尖子生總是積極地回答問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總是“默默無聞”,如果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就應關注全體學生,多給基礎薄弱的學生一些機會,這樣才有利于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4 有效提問的意義
課堂中的有效提問不僅能輔助教師更好的進行教學,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有助于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與評價,所以教師應更好地利用提問這一策略,使其在課堂上得以更好的實施,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倩雯.小學高段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問題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
[2]樊澤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09+115.
[3]柳向陽.巧妙發問 問而有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摭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0(33):15.
作者簡介:
侯雪(1982.11-),女,漢族,陜西省漢中市人,文學學士,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蓮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