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技術在進步,受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在改變,相應地,報紙副刊必須不斷跟上時代步伐,積極更新副刊內容,擴展涉獵領域,順應受眾的需求同時又加以引導。本文將簡要剖析新媒體時代副刊的改革策略,為副刊增加競爭力提供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副刊改革;策略探析
如今,報刊改革強調內容改革、渠道改革、形式改革以及經營改革等全方面深入透徹的改革[1]。本文在此將從技術層面與人文層面兩大方向探討新媒體時代副刊改革策略。
1 技術層面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內容生產模式逐漸更新換代,以適應快節奏的眼球經濟時代,副刊要改革,一定程度上依賴新興信息傳播技術與手段的革新。
1.1推動展現方式多樣化
一般地,不同的展現方式會吸引相應的受眾。少年及兒童更偏向于漫畫等有趣的副刊展現形式,青壯年則傾向于視頻等鮮活展現形式,老年則更習慣于傳統的閱讀文字、收聽廣播等方式來接收信息。在這樣的受眾分化背景下,推動副刊內容的展現形式多樣化能獲取更多受眾,擁有更大的市場。例如,可以將針對相對低齡受眾的內容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象——在紙質副刊中,許多趣味小片段、榜樣小故事,運用計算機漫畫技術,固定畫風,形成副刊特色品牌。《河南日報》報社專門創辦了《漫畫月刊》等專門登載漫畫作品的副刊,深受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喜愛。
1.2推動傳播渠道多元化
新媒體時代,也是移動終端掌握流量的時代。在智能手機端,“兩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公眾號、獨立APP客戶端是最主要的傳播渠道。例如,《南方周末》是國內第一家著眼于移動終端的紙質媒體,推出了Android、IOS、Symbian系統的手機客戶端及iPad的移動終端,搶占了移動終端的市場。當傳播渠道拓寬,受眾的意見與建議更有效地得到反映,也能促進副刊革新。
1.3有效使用個性推送
此方法適用于副刊內容在網絡中呈現時。用戶的網絡訪問數據蘊涵著用戶興趣模式,使得基于網絡學習者的興趣、個性特征的挖掘和對應的學習策略的生成及推送成為研究熱點[2]。個性化推送在新媒體時代并不罕見,尤其在購物類APP及新聞類APP尤為常見。這種基于大數據的算法,同樣也可以應用于報紙副刊的兩微一端中。每一個受眾個體對信息的點擊會生成其喜好數據,副刊的內容便會有針對性地推送給受眾,因而副刊可以增加對受眾的吸引力,但同時也要注意“信息繭房”效應。
1.4創新廣告登載技術
在傳統的報紙副刊中,廣告也是整份報紙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副刊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新媒體時代也不例外。在此前提下,改革副刊上廣告的登載內容與形式刻不容緩。對于紙質副刊,廣告的登載形式無外乎為文字與圖片,因此,這需要副刊編輯擁有極高的文字駕馭功底,將廣告內容編輯得更加抓人眼球而不生硬;將廣告圖片編排至合理的位置,既醒目,又不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對于網絡版報紙副刊,由于計算機的數據統計、處理、篩選等技術優勢,可以實現廣告點對點推送,如對娛樂內容關注較多的受眾會受到更多娛樂產品的廣告推送,對美食內容關注較多的受眾將收到更多的食品品牌的廣告推送。因此,廣告的推廣效果會更明顯,廣告商也更偏向于廣告投放于此副刊,副刊的經濟效益可以得到增長。
2 人文層面
2.1重視選題策劃,體現人文關懷
選題策劃是副刊版面最首要、最基本的重要一環,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版面經營的成敗。如何進行選題策劃,使之獨樹一幟、嚴謹細致并形成本報的獨特風格,是副刊編輯需要重視的工作。對于絕大多數類型的副刊來說,選題都應求新、求趣,立足于社會上新近發生的趣事,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學價值,制定主題。這里所提及的有趣,并不僅僅是幽默,而是能夠給人以感悟、愉悅以及幽默的內容。具體而言,副刊可以關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瑣事、職場故事、社會矛盾、人生體驗等等。副刊的選題策劃始終應堅持以人為本,體現出人文關懷,這應當是一切副刊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2增強副刊文章新聞性,推動新聞故事化
對于增強副刊文章的新聞性,《羊城晚報》的《花地》副刊具有代表性,其新聞性表現為版面非靜態化和內容上的現實批判性。例如就2011年3東日本大地震這一新聞,《花地》也針對此發表了一系列作品,做到了描述現實與反思兩者兼顧。副刊新聞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物中的情節和細節,凸顯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3]。這些作品即基于新聞熱點,也擁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充滿故事性,能使受眾真切地感受到大地震對日本人民的傷害和核泄露的恐怖,產生共鳴,增強受眾的接受度。
2.3促進語言風格雅俗共賞,增強副刊可讀性
此處的語言風格雅俗共賞,是與前文中所提到的選題策劃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一致的。大多數副刊以市民為主要受眾,這就要求副刊改革以市民的需求為導向,選稿或撰稿更加貼近普羅大眾的生活萬象,貼近時政,語言精練而通俗易懂;同時注意保持深度,避免過度娛樂化。如何實現增強副刊內容的深度,主要可以從副刊的通訊、特稿以及近些年來逐漸興起的口述實錄文體來呈現,深入挖掘主要人物、重大事件背后的有價值,能帶給人有益思考的信息。
2.4借鑒歷史經驗,傳遞時代精神
《新聞報》副刊《自由談》主編嚴獨鶴在國家動亂特殊的歷史時期承擔起改革副刊的任務,他所編輯之副刊,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與堅韌的民族精神皆充盈其中。無論何時,居安思危與關注祖國安危的思想在和平年代也不會過時,因而嚴獨鶴的副刊改革方法仍有寶貴的借鑒意義。具體而言,即是要求副刊改革執行者進行積極地宣傳,即使是純文藝性副刊,也可以揭露社會的黑暗面并引起社會注意,以真正地對促進社會進步。基于此的副刊改革對社會產生的有益影響,會使該刊收獲受眾的尊重與喜愛。
3 結語
為在新媒體浪潮下生存并得以長足發展,副刊改革任重而道遠。本文僅從技術層面與人文層面簡要提出幾點策略,副刊業也將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春耕,夏中,新媒體時代報紙副刊改革探析[J].新聞e家,2017.02.008
[2]王福,基于用戶興趣感知挖掘的個性化服務推送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4期
[3]許繼華,論報紙副刊的改革取向[J].新聞傳播,2010.6
作者簡介:
周紫荊(19970401)女 漢 江西鷹潭 本科 新聞學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