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勃拉姆斯(1833—1897)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他雖處浪漫主義時期卻追求古典精神。在繼承古典傳統的基礎上汲取浪漫主義精華,因此在勃拉姆斯的初期創作中,許多作品都具有激昂的斗志以及豐滿的音響效果。本文從這首樂曲的節奏特點、踏板使用等方面進行分析,使得本人在以后的演奏過程中更好的把握該作品。
關鍵詞:勃拉姆斯;諧謔曲;演奏技巧
音樂內容主要是通過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術來表達的,用以表現一定的音樂內在形象和思想感情。不同的彈奏法、觸鍵,以及不同的技術音型、音色、音響,可以表現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內容。本首作品包含了大量分解和弦琶音、音階跑動、踏板等技術,以及譜面所包含的大量音樂術語,演奏時應該尤為注意。本人在通過練習該作品時,總結出了以下應該注意強調的演奏方法,同時在以后遇到類似技術難點時也可以作為參考:
1、對譜面的理解
在研究樂譜的課題中,表情術語記號是首要注意的,樂譜上所標的記號不僅表達速度的含義,同時還解釋了樂曲的內在性質。不同的作曲家創作風格也都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準確的理解表情術語,對于鋼琴演奏極為重要。
全曲一開始就有“Rasch und feuring”,意思是“迅速地、如火地”,并且還有漸強記號,還是弱起拍,因此要嚴格按照節奏,一氣呵成,并彈出漸強記號的感覺。33小節“staccato e leggiero”(輕巧的斷奏),左手應該是輕巧的斷開的,雖然有重音記號,但是第一拍不能彈的過于厚重,掌關節骨架要撐好,手指貼鍵,跳音要輕巧短促。
45小節右手依然為“leggiero”,左手則是“ben cantando ed”(如歌的,有表情的),要標記好指法,左手為歌唱性旋律因此不要有氣口,旋律應該是平緩的,雖然有休止符,但是語氣句子不能斷。左手為雙音,旋律在中聲部,因此要控制好兩個手指的力度,右手貼鍵演奏。
273小節“scherzando”(逗趣的),這一部分所表現出的形象是不同的。右手要求連奏,并且也是短小的句子,也要注意句子的長線條不能斷,左手就是要彈的俏皮可愛,聲音輕巧但不能虛。
410小節開始的再現段,力度“ff”,418小節有“sempre piu ff”(一直很強),在這里可以看出情緒達到了最高點,和弦織體不斷加厚,要將大臂的力量送下去送到指尖,并且使用腰部力量。
594小節開始樂曲進入到最后的尾聲,這里出現“piu mosso”(稍快些)。606小節是宣泄情緒的最后時刻,要將所有的內在力量都釋放出來,腰部以及大臂發力,抓住和弦,最后在ff的大跳和弦中結束。
2、旋律線條的把握
旋律也可以稱之為樂句,樂句是音樂的基本單位,我們要把每個樂句彈好,并組織起來,這樣就形成了樂段。在這首作品中,長短旋律線條的交替使用,勾勒出這首作品詼諧、幽默的特點。
162-173小節,左右手的演奏方法都為二音連線,在彈奏的過程中,第一個音將手從空中落下,隨后貼鍵,在手腕提起之前,第二個音緊貼琴鍵彈下去,然后提起手腕,注意在彈第二個音的時候手指不要抬,雖然手腕要提起,但是也不能彈成跳音。提起手腕時要自然,這樣才能突出句子的語氣。彈奏過程中,右手的雙音應該突出高聲部,這時就要控制好1指的力度,左手相對弱一些。
3、踏板
踏板的使用是有依據的:1、以和聲為依據;2、以節奏的需要為依據;3、以色彩需要為依據;4、以作品的不同風格為依據。正確的使用踏板,能夠更好的表現出節奏特點。
355-368小結這一段是整首作品中極具浪漫主義的一段,彈奏時一定要踩住左手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這些音符同時決定了和聲色彩,右手的旋律線條根據左手來變化就可以。
4、和弦
和弦占了本首樂曲的1/3,有加重音的三拍和弦,也有跳音和弦。不論是哪種和弦,練習方法都是一樣的。首先要注意坐的姿勢和位置,可以略高一些,便于力量送下去。坐直,要有支撐的力量,肩部放松,將力量通過大臂傳送到指尖,手腕要有彈性,不能僵硬,下鍵后手腕立即放松,手指要有一定的張力,掌關節支撐住,指尖站立好,不要敲打或者撞擊,聲音要自然,集中下沉,音色干凈整齊,力度均勻。不能出現一輕一重的感覺。
5、節奏節拍
這首樂曲運用了大量的弱起節奏。是一個很突然的開始,所以演奏者在彈奏之前就要想好速度,不可盲目的開始彈奏,如果速度沒有定好,就會顯得十分慌亂并且失去節奏感。我們要明白三拍子的節奏韻律是強弱弱,重拍在第一拍,因此開始彈奏時手不必抬起,貼鍵彈,利用手指跳音反彈起來,到了下一小節的強拍,手臂向下發力,彈下去之后立即放松準備下一組樂句。這樣一來,音樂也有了走向,節奏的動力感也十分明顯,即使速度沒有彈的非常快,也會有一種不斷向前發展的感覺。
6、音階、琶音跑動
在這首作品中,出現不多的音階與琶音也是難點。彈好會是華彩片段,彈不好則會擾亂整首作品的美感。首先要注意指法,如果指法使用不當,就很難彈流暢。大拇指與4指是關鍵。大拇指容易在轉指中用力過猛,四指則容易吃音或者太弱,這需要單獨練習。可以使用高抬指練習,保證每個音彈均勻,指尖力量落下去再彈下一個音,轉指要快。也可以使用手指跳音,手腕放松,指尖繃住并勾一下,將聲音彈清澈。演奏過程中不要高抬指,手指貼鍵,轉指力量均勻,使每一個音聽起來都清楚,自然。
結語:想要彈好勃拉姆斯《降e小調諧謔曲》,單純的練好技巧,或者理解情感是不夠的。作為一名演奏者,永遠要把技術的練習與研究演奏聯系在一起,困難常常不是在音符上,而是在樂譜上寫出的力度層次以及表情術語上。如果想要完美地演奏一首作品,不僅要求我們了解作曲家,把握大體風格方向,也要分析曲式結構,了解作曲家意圖,不要憑自己的感覺妄加揣測,不要過分陶醉。就這首作品而言、無論是譜面術語的標記、節奏快慢、力度強弱還是語句的劃分,踏板的使用,都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首作品都會有它研究的價值。了解了這些,再加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刻苦練習,才能更好的詮釋出該作品的情感。
作者:馬倩倩,新疆伊寧人,研究方向:鋼琴演奏。
參考文獻
1.沈旋,谷文嫻,陶辛 西方音樂史簡編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9.5
2.金晨冉 論勃拉姆斯《諧謔曲》(op.4)的主要創作特征及演奏初探 上海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5.5
3.李潔怨,王翠華 簡析勃拉姆斯的鋼琴創作之路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3年第二期
4.張志敏 勃拉姆斯的生平經歷對其創作的心里影響 西方音樂史 2018.4
5.于潤洋 西方音樂通史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6.趙曉生 鋼琴演奏之謎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