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函


在新能源發展大熱的當下,關于傳統動力內燃機是否會很快被取代的說法一直在業內外流傳。2019年4月13日,在第8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開幕式上,濰柴動力董事長、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在致詞中再次指出,內燃機是工業領域的核心動力源,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譚旭光還強調,可靠性是衡量內燃機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決定著產品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當前,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和制造業邁向高端的重要進程中,內燃機可靠性及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與突破越來越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千人大會,為內燃機全行業發展出謀劃策
本次學術盛會由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內燃機可靠性國際技術創新聯盟、山東內燃機學會等單位協辦。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奧地利AVL、德國FEV、美國西南研究院、博世、濰柴、玉柴、康明斯等270余家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1000佘名專家、學者和行業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同探討內燃機可靠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促進內燃機行業的鏈合創新,推動我國內燃機可靠性技術進步,助力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譚旭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黃國梁、中國工程院院士聞雪友分別致詞,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維民、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秘書長邢敏、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田天、濰柴動力東京創新中心研究員岡崎熙史出席開幕式并作主旨報告。
本屆會議還首次設立了3個分會場,邀請了24位專家圍繞內燃機整機可靠性、內燃機關鍵零部件可靠性和內燃機可靠性預測與評估3個技術方向分別做了精彩的專題報告。
內燃機可靠性研究卓有成效
2012年以來,內燃機可靠性技術國際研討會已成功舉辦8屆,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業界知名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濰柴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國家對濰柴的信任,也是濰柴人對行業的擔當。內燃機可靠性國際研討會之所以能夠連續舉辦八屆,今年吸引了上千人參加,說明濰柴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是成功的,也體現了這個實驗室是為全行業服務的。”譚旭光表示。
據了解,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我國內燃機行業唯一一家依托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自2015年成立以來,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基金資助開放課題40項,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內燃機可靠性基礎理論研究和競爭前共性技術研究,在發動機熱疲勞技術、機械疲勞技術、摩擦磨損技術、密封技術、可靠性預測技術、故障在線診斷技術等涉及內燃機可靠性的關鍵共性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黃國梁表示,目前,國家提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戰略的落地需要戰術的支撐,而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和所開展的工作,從政治、技術、經濟等層面,對推動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無論新能源怎么發展,內燃機對于生產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希望我們在可靠性研究過程中,既要注重速度和激情,又要注重安全和理性。
聞雪友院士對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他認為,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一個依托企業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對外合作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開展了40余項開放課題,今年又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近60余份項目申請。目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開放合作機制和技術交流氛圍已基本形成。
以身作責,濰柴可靠性研究走在前列
作為內燃機可靠性重點實驗室的依托單位,濰柴始終將“可靠、耐用”作為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多年積累形成了行業領先的可靠性技術優勢,贏得了客戶的青睞。2018年,濰柴實現銷售收入2360億元,同比增長7%;利潤139億元,增長30%,利潤增長遠遠高于收入增長,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濰柴還以制造業組織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中國質量獎。近十年來,濰柴質量管控模式取得了很大創新,并建立了“三全理論”一一“全面規劃質量、全員控制質量、全程協同質量”的工程質量管理模式。“我們的質量不是狹義的質量,而是全過程的質量管控,從產品質量規劃到產品制造過程和銷售,包括規劃、設計、制造、銷售、服務全過程的質量管控。”譚旭光表示。
譚旭光還指出,我國內燃機企業與歐美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國內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國VI階段,有排放質保期和有效壽命期的要求,并且強化了OBD監管,這對可靠性要求是一次質的飛躍。日新月異的高速物流,更不允許在高速公路上停車維修。內燃機企業,特別是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生產企業,要借排放升級的有利時機,打造高質量水平的動力總成參與全球競爭。
譚旭光同時認為,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高端發動機特別是高端高速發動機還存在短板,主要體現在150萬~180萬km無大修可靠性方面。濰柴的目標是用兩三年時間引領行業在高端發動機水平上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