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面對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及其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巨大需求,解決校企合作存在利益沖突、動力不足等問題,探索出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協同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校企合作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體系中引入政府和行業協會,以多主體合作為核心理念,明確界定政府、行業協會、高校和企業的職責,將不同育人主體的優勢資源集聚在一起,探索建立“政府引導、行業參與、校企雙主體共同育人”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了校企合作利益沖突和內生動力不足問題,促進跨境電商人才市場需求和供給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政校行企;協同視角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深入和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傳統貿易企業紛紛轉型升級,跨境電商產業進入飛速發展期。近年來,以天貓國際、敦煌網、速賣通等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臺更是推動著中國跨境電商走入世界前列。據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度中國跨境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同比增長11.6%,達到9.1萬億元,并預計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0.8萬億元,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12萬億。
跨境電商的井噴式發展,不僅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同時也帶來了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巨大需求。目前跨境電商領域人才缺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數量不足,二是人才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未來3年中國跨境電商相對領域的人才缺口將高達450萬,且2017年以后以39%的速度在增加,缺口持續拉大。目前在跨境電商行業,人才供給主要來自于國內各大高校開設的外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以及國際商務等相關專業畢業生。但跨境電商具有較強的復合性,跨境電商企業急需“知曉國際貿易、精通外語、懂電商、能創新創業”的跨界型人才。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面對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以及對其素質與能力的高要求,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一項重要議題。
一、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類型
跨境電商是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貿易方式,相比傳統的國際貿易在交易流程和模式上有了較大的改變和創新。因此,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上也出現了新的特征。對于跨境電商企業和平臺而言,他們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不僅僅要具備傳統的外貿經驗、知識和外語能力,還要具備對于海外市場的潛在需求分析能力、數據挖掘及分析處理能力、對于產品和市場的敏感度、對海外消費文化的理解、跨國界的溝通協調能力等綜合能力和素養。
跨境電商涉及到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外語等多門學科,是一門交叉性的新學科,因此跨境電商行業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溝通能力,還需要知曉國際貿易的各項規則和知識,還要求熟悉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規則并能進行操作和運營。根據《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電商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且集中在以下三種類型:一類通用類人才,包括人力資源、產品、技術等崗位人員,一類是商務類人才,包括物流、采購等崗位人員,還有一類是跨境營銷、進出口通關等崗位人員。從崗位類別來說,通用類人才的需求最大,占比63%;其次是商務類人才,占比22%;再次是跨境類人才,占比15%。通用類緊缺人才需求中,又以技術類人才占比最高,占六成以上。商務類緊缺人才需求中,財務類、倉儲物流管理類、運營類占比較高,分別為36%、23%和20%。跨境類人才的需求中,以跨境營銷與服務類人才為主,占比近八成。
二、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面對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急迫性以及對其素質與能力的高要求,許多高校都在努力探索和實踐適應跨境電商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跨境電商人才供給總量與需求總量失衡
近年來跨境電商行業和企業快速發展,然而與之相對的卻是企業面臨人才供給能力不足、人才難求的問題。據《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顯示,17.6%的跨境電商企業招不到人,剩下的82.4%的企業招到的人不能真正滿足企業需求。直接原因是教育部專業目錄中沒有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只有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跨境電商專業,以及少數本科院校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中設立跨境電商務方向,導致跨境電商人才供給總量與需求總量嚴重失衡。
(二)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踐與企業真實需求脫節
據《中國跨境電商人才研究報告》對企業需求的人才類型的調查結果顯示,65%的企業更傾向于招到掌握外語、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等交叉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然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作為新興的培養體系,由于發展時間不長,相應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處在摸索階段,大部分高校還未形成跨境電商人才系統化的培養方案,沒有獨立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跨境電商學習往往是在傳統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等專業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增設相關培養課程。因此,目前高校培養的人才素質與跨境電商企業的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三)高校師資力量不強,跨境電商課程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開始設立跨境電商相關專業或者開設跨境電商類課程,不斷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力度。但目前高校面臨跨境電商師資力量不強、跨境電商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等現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說,師資隊伍整體實力和規模決定了各級各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層次與規模,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是進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工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缇畴娚踢@門學科屬于新興學科,師資隊伍大部分是從臨近學科包括電子商務、國際貿易、英語類等專業教師隊伍中挑選組合而成,因此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存在一些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專業教師數量總體上仍無法滿足需求。
(2)以理論教學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滿足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3)教師處于邊學習邊教授跨境電商類課程的狀態,師資實力不強。
(4)專業教師普遍缺乏跨境電商實操經驗,因此既懂跨境電商理論又精通跨境電商實操的雙師型教師尤其缺乏。
(四)校企雙方利益訴求不同,校企合作內生動力不足
校企合作是高?!傲憔嚯x”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杭州等跨境電商發展較快地區的部分高校已著手建立校企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位于杭州市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工商大學等7所高校成為首批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育基地,不少高校例如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等陸續開設跨境電商專業,甚至設立跨境電子商務學院,大力培養跨境電商類人才。但在實際操作中,高校的公益屬性和育人定位和企業的經濟利益導向存在內生性沖突,讓企業放棄經濟利益而投入義務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難以為繼,長期來看,校企合作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缺乏持續的動力。
三、政校行企協同視角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策略
面對跨境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及其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巨大需求,解決校企長期合作存在利益沖突、動力不足問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迫在眉睫。本文認為在校企合作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體系,引入政府和行業協會雙主體發揮其相應的作用,在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同時,還能有效激發校企合作的內在動力。
(一)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承擔利益協調、合作促進和監督管理者的角色
協同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過程中,政府要發揮重要的主導作用,積極承擔引導、統籌和管理的職責。一方面認真研究和制定利于“政校行企”合作的政策措施,指導和協調行業協會、企業參與到高校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體系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金激勵的作用,讓行業、企業從參與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激勵,發揮示范效應,以點帶面,激勵更多跨境電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人才培養過程中。
(二)行業協會充分發揮人才培養導向功能,并引導企業參與協同培養過程
政府、高校、行業協會和企業四大主體中,行業協會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人才供求狀況最為了解,在協同培養過程中,應積極發揮導向功能,為政府制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政策措施提供精準的決策建議,引導跨境電商企業積極參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并在高校制定跨境電商人才方案、設置跨境電商課程體系過程中給出有效意見,保證培養出大量滿足跨境電商行業和企業真正需求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
(三)高校和企業雙主體建立全方位合作機制,達到互利、共贏和共享目標
在政校行企協同培育跨境電商人才過程中,高校和企業是人才培養的主體。一方面,高校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將能極大緩解企業方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高校培養的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素質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實際運營和經濟效益,所以企業有動力參與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另一方面,高校與企業方協同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可以緊緊跟隨行業變化和市場未來趨勢,理論與實踐雙重結合培養人才,避免閉門造車,培養企業最需要的跨境電商人才類型。因此,校企雙方有必要更有動力建立一種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實現校企之間深度合作和資源共享,從而達到校企雙方互利共贏的狀態。
高校要做好“走出去”和“引進來”。高校應依托當地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力量,積極走出去,主動尋找當地跨境電商行業優秀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特別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規劃、實踐教學等各方面達成共識簽訂合作協議。在合作基礎上,高校鼓勵和派遣校內跨境電商專業教師進入企業掛職鍛煉和實習,更深層次了解和掌握跨境電商的實際操作流程,親自體驗和感受跨境電商的實際過程,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實操技能,提高校內雙師型教師比例。同時,引進和聘請企業方優秀、有豐富實戰經驗的企業師傅來校擔任兼職老師,參與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培養效果。
高校和企業應各展所長,企業內部可以建立跨境電商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實踐教學平臺。將實踐教學平臺設置在企業內,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學習鍛煉,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跨境電商運營的各項流程,包括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規則、營銷與推廣、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從而成長為符合企業真正需求的跨境電商運營人才。
政府、高校、行業和企業四大主體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里應該分工與合作兼具,在各司其職的情況下相互融合,共同參與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過程。
四、結語
根據協同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人才受益方均應參與到人才培養系統,在校企合作培育跨境電商人才過程中,政府和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本文提出的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協同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以多主體合作為核心理念,明確界定政府、行業協會、高校和企業的職責,將不同育人主體的優勢資源集聚在一起,探索建立“政府引導、行業參與、校企雙主體共同育人”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從根源上解決了校企合作利益沖突和內生動力不足問題,促進跨境電商人才市場需求和供給的良性互動,在“合作、共享、共贏”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培育跨境電商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Antonis Patrikios.The role of transnational online arbitration in reguliating cross-border e-business[J].Computer Law&Security Review,2008(24).
[2]Bertin Martens,Geomina Turlea,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online cross-border trade in goods in the EU[R].UK:Institute for Prospective Technological Studies Digital Economy Working Paper,2012.
[3]Reza Rezael,Thiam Kian Chiew,Sai Peck Lee.A review on E-busines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s[J].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14(93).
[4]陳旭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義烏市為例[J].價格月刊,2014(03).
[5]鄭雪英.信息時代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江蘇商論,2014(11).
[6]徐艷艷.跨境電商加速發展背景下新型高職外貿人才培養探析[J].對外經貿,2015(08).
[7]莊小蘭.跨境電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與培養對策[J].管理觀察,2015(17).
[8]張瑋瑋.教改下的高職高??缇畴娚倘瞬排囵B[J].人才,2015(02).
[9]蘇曼.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
[10]龔文龍,吳申蘭.義烏市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研究[J].商業經濟,2017(04).
[11]孫從眾.互聯網時代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分層分類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實踐[J].價值工程,2017(05).
[12]徐錦波.我國跨境電商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9(06):54-56.
[13]陳亮.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3):21-22+39.
作者簡介
葛佳佳(1988—),浙江東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創新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8070);2019年浙江省統計青年研究課題(課題編號:19TJQN07);2020年度浙江省社科聯調研專項課題(課題編號:2020N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