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玉亭
摘要:直播是一種信息生產以及傳播技術,最早在1997年開始應用于電視領域,后來由于互聯網發展迅速,從2016年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網絡直播,并逐漸開啟了“全民攝像頭”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下網絡直播逐漸受到大家的追捧和熱議,而電視直播則面臨收視率下滑,廣告效益低下的挑戰。因此,網絡直播與傳統電視直播的融合成為人們所關心的熱點。為兩者達到更好的合作效果,在此通對網絡直播和電視直播的差異,以及兩者各自的優勢進行對比分析。
關鍵詞:網絡直播;電視直播;比較;優勢互補
一、網絡直播的現狀
“網絡直播”最初是官方機構利用自己的技術平臺基于某一盛大活動的需要進行的直播,后來經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網絡直播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2016年連續出現了一批網絡直播平臺,例如秀場直播YY;游戲直播斗魚;社交類的一直播等,這使普通網民也能夠借助電腦,手機等各類終端進行自主直播。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4.25億,較2017年末增長294萬,用戶使用率為53%。隨著網絡直播應用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用戶也在高速的增加,對此國家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網絡直播的管理力度,網絡直播開始呈現主流化的發展。
二、網絡直播與電視直播的差異
(一)主體的單一與多元
傳統的電視直播大多都是被官方機構所使用,其直播主體基本都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并且傳統的電視直播是經過一系列的編輯和制作組織而成的,這并不能滿足每一個觀眾的情感需求,這樣一來單一的觀看模式對觀眾并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對于網絡直播來說,其主體更具有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下,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直播的主體,即使是一個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小學生,也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網絡直播。你可以在網絡直播中看到長相甜美的年輕網紅講解美妝教程,也可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直播下棋。直播主體的多元化擴大了受眾的范圍,提高了受眾的好奇心,滿足了受眾的多樣化心理需求。
(二)形式上的嚴肅與隨意
電視直播是以占社會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為指導,服務的是國家發展和社會實踐的全局性問題或重點問題,它體現出的是傳統媒介所富有的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電視直播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重大事件”,比如中央會議的召開、閱兵儀式的舉行,汶川地震的報道,北京奧運會比賽等等,這些大事件的新聞直播通常需要有專業的組織團隊,使用專業的拍攝技巧,另外還具有多角度多鏡頭的同步切換,視覺上看起來更加嚴肅和規范。而相比之下網絡直播的門檻就便低一些,參與直播的人員一般都是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普通人,拍攝的方式也更加的隨心所欲。比如,我們在網絡直播中看到的通常只是坐在鏡頭前唱歌聊天或者一邊逛街一邊跟鏡頭交流,拍攝方式較為隨意也沒有過多的限制。
(三)內容的主流化與分眾化
國家對于電視的管控較為嚴格,電視直播具有傳統媒體嚴肅的特征,直播內容更是多以嚴肅的新聞事件為主,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意識的內容。電視直播并不針對觀眾進行分眾化播出,而是一種面向全社會的主流內容。對于網絡直播來說,由于其用戶的魚龍混雜,信息內容十分豐富,受眾對信息的選擇性強,并表現出分眾化趨勢。并且在網絡環境下,網絡的直播也表現出很強的互聯網特點,開始出現“網絡直播+垂直領域”的信息生產格局,發展出了健身、教育、游戲等各個不同特色的直播平臺,使受眾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直播內容。
(四)互動的間接性與直接性
在電視直播中的,想要跟受眾互動受到很多的限制與受眾互動帶有間接性,而網絡直播中的互動則非常方便更具直接性。傳統的電視直播是一個頻道面對很多的受眾,互動的方式大都為電話,短信或者節目留言,這種傳統媒介的互動使得不能第一時間獲取受眾的反饋,并且互動起來較為麻煩,還有人會因為覺得麻煩不參與互動。而在網絡直播當中,多樣的直播形式給了受眾更多實時交流的機會,比如發彈幕,刷禮物,發語音等。這些互動操作簡單便捷,大家也更愿意參與,直播的氛圍也更熱鬧。不過現如今的電視直播也在嘗試努力改變單一的傳統模式,逐漸學習借鑒網絡直播互動的優點,把電視直播與網絡、手機同步相結合增加互動性。比如近幾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就增加了搖一搖搶紅包的環節,既增加了受眾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又開啟了過年搶紅包的一大潮流。
總之在當今這個時代發展趨勢下,無論是網絡直播還是電視直播,都具有可圈可點的地方,兩者不必非要分出個高低,要能發揮自身的優勢改善存在的劣勢,只有取長補短,不斷積累經驗,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結合網絡直播和電視直播的資源,才能夠共同推進直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cn/hlwxzbg/hlwtjbg/ 201808 20630889299840.pdf
[2]魏爽,韓鴻.介體驗視角下電視直播與網絡直播的差異[J].青年記者,2018(23).
[3]孫靜.媒介融合背景下網絡直播與傳統電視直播的競爭與合作探析[J].載視聽,2017(09).
[4]王碩.互聯網時代網絡直播與傳統電視直播融合存在的不足與策略探析[J].電視指南,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