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銳 段婉寧
摘要:在高等教育領域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藝術類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在其靈活的運行機制之上,探索適合自身學科專業發展的模式。本文以錄音藝術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為例,介紹校企合作模式、專業教育融合雙創教育模式、獨立設置創業課程模式的具體方法和效果。
關鍵詞: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校企合作;專業教育
從2014年,我國進入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國務院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國務院辦公廳于2015年5月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下文簡稱《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視不夠,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實踐脫節;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亟待健全。”面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藝術類民辦高校自身也有硬件條件不理想,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管理水平不到位等更多困難。在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之下,藝術類民辦高校應結合自身運行機制及辦學特點進行積極的改革和創新,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探索可行性強、收效好的模式,努力建設一套從宏觀到微觀,從校企合作到課程改革,行之有效的雙創教育體系。
一、靈活機制,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創新創業教育領域中公認的有效方式。在雙創教育開展非常成功的美國,大型企業會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為高校學生專門設立基金項目或提供硬件支撐,以鼓勵有想法缺材料、有技術缺資金的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企業專門負責對接學校的負責人會定期到高校為學生做創業指導。
校企合作離不開企業的真誠參與。在我國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主要有訂單式培養、校企共建基地、校企共建園區、校企共建二級學院等方式。這些合作模式都有各自的優點,且可以產生規模化、產業化效應。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會遇到諸如資源利益分配不均、企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民辦高校也同樣如此。特別是影視文化企業項目,其場地、器材或設備不能像工科項目能夠讓學生規模化地、大批量地實習實踐。那么影視類的高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就必然要考慮新的模式。
以錄音藝術專業為例,如果專業建有符合業界工藝標準的各類功能的錄音棚,使得高校的聲音創作場所的條件與影視文化企業是一致的,那么高校完全可以接收企業項目。把企業項目引入到學校來,以校內的實驗室為保障核心,以學校為主導,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企業向學校支付工作人員勞務費、場地租賃費,以業界導師的名義向學生提供項目培訓和實踐機會,學校向企業推薦學生參與創作。這樣的合作模式一個項目簽一個合同,精煉利索。企業與學校之間不牽扯其他的利益糾葛,更具有可行性。
通過項目合作,學生實際了解了電影工藝流程及行業標準,熟悉并掌握了大量的同期拍攝與后期制作技巧,熟練掌握了數字音頻工作站的操作方法,極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藝術創新能力,可謂受益匪淺。在項目運行期間,企業為實驗室提供了聲學改造解決方案和部分經費,為學生講解影視聲音制作行業的現狀以及企業運行方式,使學生對文化企業創業有了自己的認知,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通過以學校為主導的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數字錄音雙創實驗室,打通了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之間的思維壁壘,從專業建設角度上強化了創業創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雙創教育意識,提升了學生的創新驅動力。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一個更有活力,更有創新動力的發展模式。
二、專業教育融合雙創教育
民辦高校除了在校企合作上開拓新的路徑之外,也必須要抓好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很多高校的專業課教師對雙創教育的理解還不到位,認為創新創業跟專業課教學沒什么關系,都是就業指導課上應該講的內容。事實上,雙創教育絕對不能與專業教育脫節。在國務院下發的《意見》中明確強調,部分高校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針對性和時效性不強,無法為學生帶去符合時代發展的新技術、新理念。正是由于部分高校專業教育水平的下滑,沒有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才導致學生缺乏專業創新能力,更遑論創業能力。因此,強化專業教育的地位,讓老師回歸課堂、回歸初心,把心思放在怎樣上好一堂課,教會學生掌握一項技能上,是對雙創教育的一個有力保障。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教育,才能催生出有想法有膽識的創新創業人才。河北傳媒學院錄音藝術專業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里,都設立了能夠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并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從培養目標和制度上,規定了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融合。
民辦高校在推進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將案例教學作為紐帶,有效地將兩種教育相融合。案例教學作為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深受各類高等院校教師的青睞。它能夠通過案例的分析與創作,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與講解,學生能夠獲得啟發,提升個人的藝術創新能力。這對藝術類高校來說同樣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利用校企合作或其他途徑取得的合法項目,將作品中的個別場景開發制作為教學案例。每一個案例都包含若干個技術難點和藝術處理思路,供學生分析、制作并思考創作方法。在案例教學帶動下,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到電影電視劇劇組、節目組、后期制作公司等創作單位的工作方法、流程及要求。學生能夠很快融入工作崗位,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能坦然面對工作壓力。這對學生未來順利就業提供了很好的適應機會,也為他們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和心理準備。
三、獨立設置雙創課程
如果說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解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那么獨立設置的雙創教育、就業指導課程,則是專門就創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思維認知和技巧上的準備。河北傳媒學院錄音藝術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獨立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三門課程,總學分4。這三門課程全部針對學生的就業、創業進行針對性指導。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獨立設置就業與創新創業指導類課程是很多高校都采取的主要方式。這類課程開設的初衷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心理指導、技巧輔導以及企業管理、市場運營等方面的知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對這類課程的興趣較低。究其原因,還是任課老師本身對就業指導、大學生心理、企業運營等方面也欠缺能力,很多老師從未參與過公司運營,所授知識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脫節。再加上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此類課程只是浮于表面,無法解決實際學生的問題。
河北傳媒學院錄音藝術專業在全校的統籌安排下,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培養一批具備較高教學水平,明確創新創業思維,緊跟社會發展的青年教師。他們掌握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采用小組討論、集中展示等方式,讓學生與老師進行充分的互動。其中目標客戶的描述、如何確定合作伙伴、商業運行模式等企業創立的核心問題,都會在討論與展示的環節中被學生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直接了解到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認識到企業初創階段的常見問題,更能意識到自身在專業學習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不足。最重要的是,教師應在此類課程中,為學生打破創業的思維壁壘,改變陳舊的觀念。這樣的課程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起到課程教學真正的作用,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影視傳媒類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理應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做出自己的成績。依托于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的既有優勢,努力挖掘校企合作的潛力,將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提高創業課程的指導性和前瞻性,全面提升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芳,倪勇,任聰敏.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 (4).
[2]閆文佳,周嘉穎.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培訓,2017 (7).
[3]梁銳,張曉亞,左紅霞.基于校企合作平臺的數字錄音雙創實驗室建設的探索[J].電視指南,2018 (12).